高效能-你的有效投入有多少

有一本被奉为经典的自我管理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似乎只要培养这七个习惯就能够成为高效能人士。这其实一点也不荒谬,成功的道理或许还没有七个这么多。很多人或许都将书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只是仅仅做到其中一个就万分困难。那么继续去逼迫自己按照书中所描述的道路慢慢挪上一步吗?其实不应该如此。与其死记硬背七个习惯,还不如将大道理和诸多细节要求抛开,真正将高效能作为准则行动起来。

我所理解的高效能,是指有效的工作,有价值的投入越高,在总体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之中,就显得效能更高。其实从行动上来讲,也应该是这个道理,有价值的行动和毫无意义的行动,都会占据时间精力,而要实现某一个目标,做到某件事情,所需要有价值的投入是相当的,那么总体所付出的一切,更多取决于被毫无意义损耗的精力。类似看一本书,看书的速度很难有大的波动,真正投入看完一本书的时间往往可以预计,而现实中有的人一周一本书,有的人一月一本,有的人永远只能翻开目录,原因就在于真正花费到看书上面的有价值投入各不相同。换成时间的尺度,一天之中有效的时间投入也是如此,二十四小时对所有人都一样,可有些人能够高效率的工作很久,有些人则整天消极怠工,因此产生了一天的重量各异,推及一生便有人生的意义天差地别。

坦白说,过去一段时间,往往有这样一种感受,自己整天都在忙,在上课,在看文献,偶尔做做实验,但是如今开学两个多月,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到。每天早上九点到办公室打卡,晚上九点回宿舍也打卡。一天之中除了吃饭,其他时间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上课,算起来一天也有十来个小时在学习吧,可两个月过去,似乎离开学的状态相差不多。总结自己两个月内的收获和进步,很难说清楚做成功了什么。而接下来要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更是毫无头绪。因为一事无成,顿生焦虑,因为不知如何行动,满目茫然。

问题其实就在有价值的投入上面。认真想了自己一天内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工作。上课是不算的,很少有专心致志听讲的时候,早中晚吃饭往往磨磨蹭蹭,吃过饭还要在歇一会,坐着玩半个小时手机再到办公室。而在办公室呢?看文献就不能用时长估算,而是篇数了。尽管电脑屏幕常常打开着论文,可其实认真看还是那一篇,漫无目的的查文献,看的半懂不懂,不想看了玩手机,过一会从头看起,一篇文献看完要两三天。大致估算自己一天的有效时间,应该在两三个小时左右。而其他时间有三分之二与手机密不可分,剩下三分之一往往心不在焉而已。

那么其他人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自我管理专家们的作品,似乎显示在他们的一天之中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甚至消遣也是有一定规划的。这似乎太不可思议的,难道这些人不玩手机,不看视频,整天都能保持积极向上吗?坦白说,看任何一本成功学书籍,总有一种疏离感,总觉得能够如此自律的必然都是大佬,都是功成名就的,像我等凡人自然望尘莫及。可真的如此吗?昨天晚上和师兄闲聊,我在问他一天真正有效投入有多少。他大致算了一下,早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是全心投入的,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之间也能够认真做事,加上晚上的时间,每天有四个小时做实验,其他时间至少看一篇文章,加之其他实验室的琐事,大概有七个小时有价值的工作。七八个小时,是所有人都能够实现高效利用的时间,以此为尺度,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效率有一个公正的评估。当然我们会看手机,也会稍作休息,只是将真正工作的时间高效的用起来,该做的事情投入做起来,而不是一边纠结做什么,一边什么也做不好。

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也都有什么也不想做的惰性。只是我们在该做事的时候将惰性抛之脑后,高效率的行动,有价值的付出,能够将该做的事情向前推动,而不要去想事情多困难,目标多遥远。在前进的时候,我们能够实实在在的向前走,而不是左右摇摆,不是瞻前顾后,这才是高效能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你的有效投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