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当下,品味幸福(转载)

六月的苏州,烟雨蒙蒙,染成一方雅致的水墨,如诗如梦!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期待,我们再次踏上第二阶段“积极教养”的学习旅程!

如果说第一阶段“积极素养”课程是“认知的颠覆”,那么第二阶段“积极教养”课程就是“幸福的觉醒”。

活在最好的当下

在“正念教养”环节,小船老师分享的事例,引人深思。情景再现:你喊老公给你倒杯水,但他一直在看电视,没有回应你。这时候,你的心里可能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声音。第一种声音,怎么每次让你帮我做一点事儿都不能做,这是回忆起过去的不悦;第二种声音,等我将来老了可怎么办,这是联想到未来的担忧;第三种声音,你看隔壁家某某某的老公多好多细心,这是对他人的羡慕;第四种声音,也许是我自己不值得被爱吧,这是对自己的否定。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就这样被我们复杂化了,我们被过去、未来、他人以及自己带离了事情的本身。

当我们越来越频繁地陷入头脑那无有终结、喋喋不休的思绪里时,我们离当下时刻所显露的生命的真理和实相就越远。你深深地陷到过去和未来里,深深地陷到自己的思绪里,以至于你和当下时刻断开了。你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或者在其他的某个地方,就是不在此刻此处!没有完全在当下安住的感觉,你逃离了自己,就体会不到当下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更多的感受是焦虑和挫败!当你在很多问题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费劲时,就无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在“葡萄干正念练习”中,小船老师指引我们和一颗小小的葡萄干建立了链接。当我长时间凝视着葡萄干上那一道道浅绿色的细纹时,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宁静的,我的眼里心里只有这颗葡萄干。鲜嫩的葡萄尽管被风干,我似乎仍能闻到它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摸着这颗小小的葡萄干,感受其粗糙的表面,似乎又有些黏糊糊的。放在耳边,没有任何声响,那是一种安宁。含进嘴里,没有任何味道。充分咀嚼后,品尝其味,甜在齿间。我们专注于此时此刻,感受着身体的变化。一颗小小的葡萄干,唤醒我们回到当下,带给我们别样的幸福!

当我们偏离航道时,不断温柔地提醒自己,回到当下,回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和内心的感受。放下焦虑的头脑,静静地感受沐浴露滑过肌肤的香氛,细细地体味舌尖触碰食物第一口的味道,全身心地享受陪伴孩子的乐趣。把自己从扭曲的问题中解放出来,完全觉醒进入当下的时刻。当你越来越能够安住在当下时,全然地和真实存在于此刻此处的一切同在时,一个渐变就会开始发生。过去和未来均已消失,你只有当下时刻。你在此时此刻的寂静里,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绽放,你活在最好的当下!

接纳所有的情绪

观看视频《头脑特工队》,让我对情绪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部关于情绪深思的电影。在小女孩莱莉的脑海中,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趣世界,这里住着五个形态各异的小人,他们掌管着莱莉的各种情绪。金色小人乐乐掌管着快乐的情绪,蓝色小人忧忧掌管着忧伤的情绪,红色小人怒怒掌管着愤怒的情绪,绿色小人厌厌掌管着厌恶的情绪,最后一个紫色的小人怕怕,掌管着害怕的情绪。五个小人就这样分工合作,保护着莱莉健康成长。这部电影尽展脑内情绪的缤纷世界!

一直以来,我对情绪都有一种错误的认知。每当出现消极的情绪时,内心就会充满焦虑和挫败。情绪其实是没有好坏之分,情绪也没有正面和负面。生活充满了欢乐,也一定会有忧伤,成长的道路上必定荆棘丛生。只有积极乐观的情绪,难以成长。我们需要害怕的情绪来躲避危险;厌恶的情绪来区分兴趣爱好;愤怒的情绪来发泄压力;悲伤的情绪来沉淀自我。喜、怒、哀、乐,这四种基本情绪,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在“情绪万花筒”环节,小组内每人分发三张情绪卡牌,轮流表演出情绪卡上的情绪状态,其他成员通过面部表情来猜测是什么情绪。游戏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猜出答案,基本上都是反反复复、猜来猜去,结果还未必准确,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过程。这也不禁让我想到,很多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是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的,父母也只能在一旁猜来猜去干着急。最后演变成双方不是在表达情绪,而是在用情绪去表达事情。

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好时机。成长的道路本就是交织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尝试着去包容和理解每一种情绪。只有当他感受到全然的接纳时,他才会对你打开心扉。这时,孩子需要的是倾诉,而父母需要的是倾听,但不去评判,努力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

情绪是一股能量,是一种流动的平衡。积极的情绪可以滋养我们的生命,消极的情绪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学习成长。父母适度表达积极情绪、理性冷静地处理消极情绪,会成为孩子观察、模仿的对象,进而促进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父母是孩子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一面镜子。要想孩子有好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积极情绪的家长。你眼里的世界,会成为孩子心中的世界!

中正地对待孩子

在“生命画布”环节,小船老师根据18岁之前的人生五阶段,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分成五个不同的小组,小组内共同讨论所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第二阶段:儿童期(1.5-3岁),第三阶段:学龄初期(3-6岁),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各小组在黄色的海报上,写出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优势、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我所在的小组是学龄初期,在讨论的过程中,父母更多表达的是对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上的评判,较少主动对优势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评价。而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家长给出的基本都是积极的评价,而从学龄初期开始,家长们给出的负面评价会占一半。是孩子越长大越不好吗?我们写的这些都是真实的孩子吗?

这让我想到小船老师做的找3的游戏,一张纸上写满了各种数字,现在请你数一数这张纸上一共有多少个3。有的人说是四个,有的人说是六个,老师让大家确认自己的答案,最后基本所有人都确定是六个。这时,老师将这张纸翻过去,又问刚刚那张纸上一共有多少个4。大家都傻了眼,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个4。当时我们眼里只看得见3,哪还看得见别的,其他那许许多多的数字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而这个“3”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对问题绝大部分家长都是采取“战斗”的模式。这导致我们太过于关注问题,而看不到完整的孩子。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片广阔湛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云彩。当一个问题升起的时候,就好像是一小朵云彩在穿过一片无垠晴空。你认为这一小朵云彩会遮蔽天空吗?当然不会。但如果你和这小朵云彩纠缠在一起,你会发现自己被吸纳进去了。你再也看不见那片无垠的蓝天了。如果当问题来临时,理解和正视它,试着与问题和解。那么,无垠的蓝天对你仍然是敞开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是找寻孩子有哪些问题,希望孩子做出改变,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父母希望能找到快捷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但这治标却不治本,我们需要深究问题的源头。若想有所改变,必先自我升级。父母做不出改变,孩子很难有真正的改变。

在孩子成长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孩子的行为变化属于成长的过程,父母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不要期待太高,允许孩子犯错,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父母需要同理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给予包容和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成长中的起起落落!当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时,内在生命的力量才能真正被激发,内心也会更加丰盈!

读懂孩子,用心就够了。我们需要用中正的态度对待孩子,他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不接受你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投射到他的身上,他最重要的使命是成为他自己!

越觉察越幸福

女儿小时候,每当学会做一件很小的事情,老公都会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她,并且还要拼命地鼓掌。如果一旁的妈妈或外婆没能及时附和的话,爸爸必定会“责问”我们:“你们怎么不给我家苒苒鼓掌呢?我家苒苒这么棒!快鼓掌!”非得大家都装作和他一样兴奋地鼓了掌才妥。当时的我,在心里默默地给他翻了无数个白眼。就这么点小事儿,每次都恨不得要放个鞭炮昭告天下。这样长久以往,女儿都要被你惯坏了,将来肯定容易自满和骄傲。

后来听了小船老师的分享才知道,原来孩子建立自信,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和鼓励。从自己能做到,到接受到父母及时正向的肯定,再到自我的肯定,从而建立起内在的自信。再通过反复练习,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感。现在再看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因为无知,所以自以为是。而事实也证明,女儿在老公的肯定和鼓励中,自信快乐,乐观勇敢。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别人与你的想法不同,不代表他就是错误的。我们要提升自我的觉察力,感恩别人带来的不同体验,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实!

在“妈妈,我带你去看世界”亲子活动中,我扮演的是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起去看世界”亲子活动中,我扮演的是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一起去看世界。我告诉“妈妈”我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妈妈”不同的回答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当“妈妈”对我的话做出回应,描述我看见的东西或者分享我没发现的部分时,我的内心是流动的,我愿意继续和她分享我的世界。当“妈妈”仅仅回答“是的。”时,让我感觉“妈妈”是心不在焉的,她和我没有情感上的共鸣,这时我会大大降低交流的欲望。而当“妈妈”反复问“宝贝,你想吃吗?”,我的感觉是“妈妈”的眼里只有我,这种过度的关注让我想逃离。

其实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忽视孩子”或者“过于关注孩子”的情况。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是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支持时,便能很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并进行内化。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便成了家庭的中心,另一半总是被忽视的那一方。实际上,和谐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稳固的基础。夫妻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和心态,也影响着孩子学会如何管理情绪和处理关系。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一家人相亲相爱,营造轻松温暖的成长环境!

我们要学会觉察,更要学会智慧地爱。孩子的成长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安全的前提下,无需打扰,给他足够的空间自己做调整,在需要的时候给他最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一行禅师曾说:“我们有必要学习创造幸福的技术,如果小时候受到了爸爸妈妈在家创造幸福的影响,那我们自然就知道如何做了。”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活出自信、轻松、幸福的状态,就会把这些传递给孩子,进而影响孩子。将我们的生命交由我们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样才能像阳光雨露一样滋养着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享受当下,品味幸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