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相册——苏州 吴中虎丘山

虎丘,原名海涌山,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为苏州西山之余脉,因周边地形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山,高约36米,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古树参天,山小景多,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因其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故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自景区北门进入虎丘,在建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之前,据说这里曾是进入虎丘的大门。门上匾额:海涌岚浮;门联:古塔出林杪,青山藏寺中。

进入景区,回看这座大门,其上的匾额则是“吴天蓬朗”,而虎丘庙会的戏台将这曾经的大门几乎全部遮掩。

入口处眺望虎丘古塔

唐代时,去往虎丘的交通极为不便。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率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沿河修筑塘路,绕山开渠形成环山河,从此水陆称便,游人络绎不绝。为纪念白居易功绩,后人称塘路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为山塘河,此后1100多年间,山塘成为苏州城去虎丘的必经之路。

山塘河右岸的石牌楼,其后是孙武子祠,坊上匾额“止戈为道”,另一面是“知之者胜”。

山塘河上云岩桥

过云岩桥,前面就是小武当。一座三间四柱石牌坊,坊额“吴分楚胜”,意即吴地分享楚地景致。小武当背靠虎丘山,云岩寺塔高耸山巅。

沿虎丘后山拾级而上,面前的建筑名为“通幽轩”。粉墙黛瓦,面阔三间,两旁各有耳房一间。此轩原为宋人尹和靖故址,后改建为“陆羽楼”,楼毁后清嘉庆时又改建为“牛马王庙”,旧时每逢农历除夕,穷人欠债无力偿还,到此躲债,因有俗称“赖债庙”。

通幽轩前有一口古井,名响师虎泉。相传在梁天监年间(503~519年),由高僧惠响在这里凿石为井,泉水涌出高达三丈,故名响师虎泉。

过通幽轩,沿山道再上,即到玉兰山房。房前旧有玉兰一株,年代甚古,名冠吴中,因名。堂前有隶书楹联:冰姿素淡三春暖;云魄轻盈九瓣香。堂内高挂“玉兰山房”匾额。堂内正中挂一幅玉兰图,两侧有篆书楹联:仿佛云端明玉树;恍疑月下舞霓裳。堂内柱联:天半摇仙珮;空中倚素妆。

上山石阶共有一百零八级,故名百步趋。建筑群均在百步趋右边,据说自下而上共有十八折。

虎丘塔(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至宋建隆二年(961),为苏州古城极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从宋代到清末曾多次遭到火灾,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楼阁式砖木套筒式七层砖塔,仿木斗拱,飞檐起翘,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多层建筑。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从明代起塔身开始倾斜。经专家测量,目前虎丘塔向西北倾斜,现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因之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自虎丘塔向东,下石级,有御碑亭。御碑亭,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御书亭。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再次改建。内立有三块御碑,中间为康熙御碑,两侧为乾隆御碑,正面碑文被毁,反面的碑文基本完好,一块碑是乾隆第二次下江南(1762)所书,御碑亭前装有栅栏,无法入内细观。

御碑亭对面的观音殿中,栩栩如生的渡海观音像。   

静远

苔枝缀玉

冷香阁,位于虎丘山西侧,楼高两层,木结构建筑,古色古香,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四周植有红梅数百株,每值春仲,疏影暗香,别饶清趣,故取名“冷香”,为品茗揽胜之佳处。

陆羽井,位于冷香阁北,为茶圣陆羽晚年寓居虎丘时开凿。当年陆羽在虎丘一边著书,一边研究茶学、研究水质对饮茶的影响。

三泉亭

远引若至

明月前身,取自唐朝司空图的诗句,顾庭龙篆刻。

沿山路自北而南下行,不知不觉间便至拥翠山庄的灵澜精舍。灵澜精舍为拥翠山庄的主要建筑。“灵澜”即“美泉”,指附近的憨憨泉。舍前廊柱有联曰:水远一湾幽居足适;花围四壁小住为佳。

凝紫

问泉亭,亭敞三面,东南面对古憨憨泉,因泉而置。亭联:“雁塔影标霄汉表,鲸钟声度石泉间”,为清乾隆帝御书。

穿厅而过,到达旱船画舫“不波艇”。坐北朝南,歇山顶,舫题额“海不扬波”。画舫四周虽没有水,但在远古时代虎丘却是海中的一座岛屿,此处是暗寓虎丘原名海涌山。 舫前廊柱楹联为:花开月榭风亭下;练句功深石补天。

憨憨泉,为梁代(公元502~557年)著名的高僧憨憨所挖的一口古井。泉水甘洌清澈,以憨憨泉水沏虎丘白云茶一直是虎丘寺僧侍奉贵宾的佳品。“憨憨泉”三字为北宋吕升卿所题书。

“抱瓮轩”为拥翠山庄第一进建筑,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顶,地势最低。轩名出自《庄子.天地》,寓意简朴的生活。又因墙外有“憨憨泉”,古井犹如一个盛水之瓮,故名。 

回望拥翠山庄,庄门两侧的粉墙刻有“龙、虎、豹、熊”四个行草大字,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的一座无水园林,是由晚清赛金花的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占地一亩多。依虎丘山天然山势,上下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到达断梁殿,此处是自南面进入虎丘的二山门,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此山门看似极为普通,但在门内仰头可见其正梁是断开的,有明显的接缝。在正梁之下有二十四根“琵琶木”,将整个屋顶的重量分解到立柱和墙体上,构思极其巧妙。这样的建筑据说在全国仅此一例,独一无二。殿后楹联:翠竹苍松金寿相;清泉白石养天和。前檐匾额“大吴胜壤”,语出南朝顾野王《虎丘山序》,意为吴中形胜之地。 

断梁殿前面,拱门两侧有联: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

环山河上景色

海涌桥

出断梁殿,不出南门,返身向北,再次经过憨憨泉。这次泉边多了俩和尚。

石桃、石枕

试剑石,相传吴王阖闾得到干将所献的“莫邪”剑后,挥剑试石,将大石一劈为二。其实这是块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而形成这条酷似剑劈的裂缝。“试剑石”三字由北宋吕升卿所写,其旁刻还有元代顾瑛的一首诗:剑试一痕秋,岩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古真娘墓,真娘本名胡瑞珍,是唐代名妓,安史之乱时逃难来到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坠入青楼。她才貌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工,为守贞操,投缳自尽。墓上遍植花木,又称“花冢”,冢畔刻有“香魂”二字。冢上之亭为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由海陵陈鑛所建。

吹香嚼蕊,入内可往冷香阁

古石观音殿,面积30余平方米,位于虎丘千人石西、冷香阁北,又名应梦观音殿,清代被列为虎丘十八景之一。据乾隆年间《虎阜志》记载:宋庆历年间(1041-1048),湖州臧逵侍亲秀州,得痢疾,常洁斋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梦白衣人针其耳,疾遂愈。臧逵善画,宋熙宁七年(1074)在洞庭西山觅得太湖美石一方于虎丘山造像,覆以石室,吴人谓之应梦观音。殿内有联:杨柳枝头甘露洒,恒沙世界宝莲开……

第三泉,位于剑池旁,圆门朝东,入门可见一方水池,池中有一方井。相传唐贞元年间“茶圣”陆羽来到虎丘,挖了这口井,以这口井中的泉水作标准,对比各地水质,写了我国第一部《茶经》,由于井水清冽、味甜,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水池四周石壁赭色,纹理天然,秀如铁花,所以取苏东坡“铁华锈崖壁”诗句又称它为“铁华崖”。

剑池,相传池下为吴王阖闾墓,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一同秘藏于墓中,因称剑池。据说,1955年疏浚剑池时,抽干水后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丈多长的隧道,其尽头竖有石板,形似墓门,据说即为“阖闾墓”的入口。当时因恐影响上方云岩寺塔的安全,故未深入发掘,随即封没。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将其名为“天下第五泉”。

      剑池上方的单孔拱桥建于南宋,名双井桥,桥面由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是虎丘著名的历史景观。



生公讲台,传说晋朝末年得道高僧竺道生云游到虎丘,在此讲经说法。有《十道四藩志》曰:“生公讲经,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


千人坐,石刻位于千人石北端。千人石为一自然平石,可容千人坐,因谓之“千人石”。传说,吴王阖阊死后,葬在虎丘。其墓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地宫,墓修好后,怕工匠泄漏秘密,便杀工匠千人于此,那块大石头被鲜血染红了,且永不褪色,后人就称“千人石”。


二仙亭,是一座雕琢精美的石亭,始建于宋,重建于清嘉庆年间,亭中两块石碑上分别雕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位神仙之像。相传此处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亭联曰:“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讲的是吕洞宾的行踪。

云岩禅寺大雄宝殿,为同治十年(1871年),由苏州人陈德基在原天王殿旧址上建成,殿内供奉如来佛像,上悬“我佛慈悲”匾额。自白莲池旁前往大雄宝殿,必登五十三级石阶,俗称“五十三参”,是取佛经中“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由于视角的原因,在每一级石阶上都能见到山上殿门口的弥勒佛。

  书台松影,为古虎丘十景之一

一榭园,位于虎丘山风景区北门东侧,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2年),1860年毁于兵燹,2013年重建。园名取自清吴周钤诗句:清风一榭隔尘氛,槛外荷花漾水云。   

  园中建筑有清风一榭、授书堂、宝顺斋、壶天小阁、梦草轩、翼然亭、曲桥等诸景。

翼然亭,联:风柔梳细柳,荷馥戏金鳞。

虎丘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曾曰:“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而今苏氏之言已被改成一句旅游广告语: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相册——苏州 吴中虎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