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少?阅读、手工,这本书带着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24岁就站在了世界科技的巅峰,《自然》杂志评价“开创了全新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的曹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曹原看似一路开挂的人生,回顾他的成长,也许能发现一些必然。

曹原从小喜欢动手做实验,在不到10岁的时候,就将父母的银首饰拿来化解,用来提取硝酸银。他还喜欢拆卸安装一些电子元器件,研究线路逻辑。曹原的父母,更是为儿子在家中布置了实验室。

看曹原的成长之路,会发现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会凭空生出,一定是从小慢慢锻炼出来的。如何锻炼?从书本引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DK幼儿创意思维训练:农场动物们》一本小小的书,除了讲述农场动物的日常以外,还引导孩子动手做一做实验。

建立常识系统,开启对世界的认知

幼儿一开始学习的知识,是从对世界的认识开始,比如最基础的,这是花,这是树,这是鸟……常识的内容,是开启孩子最初对世界的认知。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提到建立孩子的常识系统有两个阶段: 一是1-3岁,这是建立常识系统最初的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尽可能让他们通过感官认识世界。二是3-7岁的进阶期,扩大认知与联想范围

《DK幼儿创意思维训练:农场动物们》讲述农场动物,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用途;动物自身的特性。比如:鸡是怎样叫的,母鸡一年会下多少个蛋。对于每天吃鸡蛋的我们来说,也未必会知道母鸡一年能下300个鸡蛋。除了鸡蛋,还有鸭蛋、鹅蛋的大小区别。

讲到绵羊,人们喜欢羊毛和羊奶,绵羊是喜欢群居的。对了,数不着的时候,还可以数绵羊。不仅介绍用途,还联系起生活中,其他的习惯用法。

讲到鸭子,有鸭蛋可以吃,鸭子也是群居动物,很神奇的是,母鸭会下蛋,但是却不孵蛋?那鸭子是怎么孵出来的?求助母鸡。这点很意外吧?还有,野鸭可是飞行高手啊。

《DK幼儿创意思维训练:农场动物们》的讲述方式,通过让孩子看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人们的贡献,帮助孩子建立常识系统。

不能缺少的动手能力

之前有看过5年级晒出的班费出处,有一项是请阿姨打扫卫生。一般小学生除了一年级,有班主任帮忙打扫,二年级开始,都会是孩子们负责班级卫生。仔细想想,5年级的班级卫生要请阿姨打扫,也就不难理解,6年级的孩子,住校因为不会洗衣服,而打电话给家长求助了。

孩子们真的不会照顾自己吗?只是缺少动手而已。从来不动手,也就从小与别人家的孩子拉开了差距,曹原的动手能力,不就是从小做实验、做研究,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吗?

《DK幼儿创意思维训练:农场动物们》介绍完动物,还有手工制作。用各种材料做鸡的诞生过程,毛茸茸的绵羊,做奶昔。我家姐姐带着弟弟做了水果奶昔,还让我拍了视频,像个解说员一样,姐弟俩玩得不亦乐乎。

虽然科技在发展,各种机器人应运而生,很多家务都不需要人动手做,但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强,尤其是孩子,还是很重要的,从小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说不定,是在为未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做准备呢。

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利用环境中的信息,与孩子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提到“两个东西之间的联想跨度越大,激发想象力的效果就越好。

孩子思想的跳跃性,是完全超乎想象的。我三岁的儿子,听到“出版社”三个字,会觉得“就是一条蛇”;听了“晚照对晴空”,会说就是“空虚”的意思,因为听广播的时候,听到“空虚”二字,虽然他并不理解这词的意思,但这不影响他将听到的词之间,建立联系。

孩子这种跳跃性的思维,值得保护。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除了生活中家长引导以外,书本也是很好的一个工具。《DK幼儿创意思维训练:农场动物们》中制作的小鸡,需要的材料:纸、胶水、羽毛、仿真眼睛。

这些材料的组合,完成了鸡的诞生,会让人对生活中,看似司空见惯的东西,有了另一种联系。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有替代的吗?这时,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好机会,让孩子的小脑袋转动起来,没有仿真眼睛,有什么可替代的?芝麻可以吗?黑米可以吗?或者剪两只眼睛?又或者直接画出来可以吗?也都可以试试看。

我儿子之前看过一本《手指,嗖》的绘本,里面恐龙的手部动作,是两、三个指头插入页面中。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两孔的小长方形泡沫,拿起来,兴奋不已地跑来和我说:妈妈,看,手指,嗖~

他边把手指插入泡沫洞里,边比划着恐龙的样子。我才明白,原来,我准备丢掉的废弃之物,在孩子眼里,变成了“恐龙”的化身。谁又能知道,孩子的这种想象力,当下看是童真,未来呢?也许,就是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别看小小的一册《DK幼儿创意思维训练:农场动物们》,内容却很丰富。从讲述基本的动物知识,建立常识系统;再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做一做,从小养成动手的能力;顺便激发下孩子的想象力,在一起动手的过程中,又培养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一书几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活动少?阅读、手工,这本书带着孩子进行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