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由贾斯汀·丁伯莱克和阿曼达·塞弗里德主演的科幻电影In Time (《时间规划局》)讲述了一个关于如何理解和面对时间的故事。在未来世界,人们可以永远保留25岁时的容貌,但同时也会在25岁时开启生命的倒计时,所有的时间会清晰地显示在手臂的内置手表上。

有时间,你可以继续活下去;没有时间,你就只能死去。时间是唯一的硬通货,你可以通过劳动获取,也可以通过别人赠与,还可以打劫别人的时间。

时间看似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实际上,时间被权贵阶层把控着,他们通过剥削穷人来获取穷人的时间,从而可以实现理论上的“永生”。穷人的时间每天都有些朝不保夕,既要应付繁重的生活压力(用时间支付吃喝拉撒),还要花时间获得起码的休息。从穷人的时区到达权贵的新格林尼治时区则要付出天文数字般的时间,所以这是阶层不可跨越的鸿沟。

时间权贵们是否就生活在天堂里呢?答案是未必。如果有人可以实现永生,那么时间就没有意义了,人生中的许多事情的价值都需要重新评估。以往人类历史的良好美德和品格都不在那么有价值,因为时间稀缺的考量指标没有了。记得小说《死不了的人》中的主角在历经了几个世纪后,历经沧海桑田,世间人们珍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他厌倦了活着,只好长时间地睡去。电影中的“富人”们,整日醉生梦死,生活波澜不惊。不过其中有一位几乎拥有“永生”时间的人厌倦了活着,他从格林尼治来到穷人生活的地方,将时间赠与了主人公,只留个自己五分钟,体验时间的珍贵。当时间走完后,他满意地离开人世。

反观穷人的世界,穷人的问题是时间太少,大多数人都在迫于生计地活着,没有时间停下里思考一下自身的处境,质疑一下社会机制是否公平。他们更像是卓别林《城市之光》中的产业工人,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更像是一个物件而不是一个人。

主人公贾斯汀和阿曼达,一个是时间有少变多,一个是时间由多变少。正是这种两个阶层特例的偶然相遇,互相激发出对时间的珍惜和生命的热爱。他们知晓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他们争取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更精彩,既不追求永生,也不忧心于一天时间太短。这好像有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顿悟和觉悟,他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将理念传达给更广大的人民,通过打劫时间银行让更多的穷人们有了更为富裕的时间,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穷人富人的阶层鸿沟被跨越,人们可以自由地跨越时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生活格局,为创造更为多元的生命提供了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