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遵循本心说出‘下等人’时,应该再看一遍这本书

18日晚23时,飞象网项立刚发布一条微博:

来自于微博截图

引发争论的是一句话:“不看新闻联播的一般是下等人”。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被分成三六九等的言论,不乏言辞激烈的评论。


项立刚在19日发布新帖解释,上等人是做实事的人,下等人是懒人、贪婪的人。并用激烈的言辞表达被‘断章取义’的愤怒之情:

来自于微博截图

20日中午,项立刚发布新头条文章,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一次‘温和’的解释:

以上,是‘新闻联播’和‘下等人’事件的发酵全过程。


最后一篇解释中,有句话让人感触颇多:


“生活中,我对同事和朋友都很温和,乐于帮助人。网上言辞激烈,因为你再温和的讲道理,总会有很多不讲道理的,把你搞得最后很暴躁。”


因为七个字而发生的这场“轩然大波”,是敢于发声的错?是网络暴力的体现?


不,那是语言的艺术的欠缺。现实和网络不无区别,反而网络特有的“放大镜”效果使得,沟通艺术更加难能可贵。


我们参与在这个社会中,会遇到形形色色意想不到突发的状况,多做一些观察而不是进行直接下评论性的语言,会很难能可贵。


在《非暴力沟通》中有这样一段话: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区分观察和评论


当得到指责时,观察下自己,是否没有选择直接表达,而选择不考虑他人,通过批评的方式表达了一种需求和愿望。


区分感受和想法

书中提出:感受的根源在自身,而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

认为自己犯了错;职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体会。


请求帮助


表达请求时,确认目的并在观察后,直接讲述自己的请求帮助,不是绕弯说希望不做什么。否则给予对方一种胁迫感。


倾听力量


拒绝说教,学会倾听。


表达的不仅是愤怒,还有感激


表达愤怒: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想一想体味我们的想法和需求。

进而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求。


表达感激:正确表达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心情。


最后,用书中一段诗做为总结: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遵循本心说出‘下等人’时,应该再看一遍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