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曰:我们不是五种东西。

小董:妈妈,为什么有人说阴阳五行是封建迷信?

大董:有人用名剑干将、莫邪杀人,你觉得是剑不好,还是人不好?

(请查看前一篇阴阳五行内容。)

五行的名称始见于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尚书》。

《 尚書 · 洪範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在甲骨文金文中,行的写法是一个十字路口,行的本义就是路口,道路。

由道路的含义引申出走路的意思。

《 說文解字 》:

行:人之步趨也。

由走路引申出运动运行的含义,五行的行,就是运行的含义。五行,就是气的五种运行方式。

作为阴阳的五个孩子,《尚书·洪范》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 尚書 · 洪範 》: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四象中的少阳为木,上阳爻下阴爻,阳能主导,能量由内往外释放生发。

此娃能屈能伸,乐观开朗,柔软灵活,时机一到,就能牢牢抓住,发展自己,后劲很足。

这种特点象植物,所以取名“木”,代表生长、升发的能量。比如春天的能量向外升发,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所以春天和东方属木。

四象中太阳为火,上下都为阳爻,阳能极盛,能量向上运动。

炎是炎热光明,上是上升。此娃热情如火,象太阳一样光明、热烈、外向,待人接物毫无保留,勇往直前,不留退路,取名为“火”。

火娃单纯没心眼,跟他一样火热的夏天属火,南方也属火,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南方总是最热的。

四象中少阴为金,上阴爻下阳爻,阴能主导,能量由外向内聚敛。和木相反。

从革是顺应天道改革。此娃性格内敛,身体和脾气都硬,有股杀气,他要把阳赶走,好改天换地成阴。

此娃象金属,金属密度大,是能量收敛内聚的象征,加上金属是打战的武器,是变革杀伐的象征,所以用“金”命名。

金娃管秋天,秋天从阳转阴,肃杀变革,同时果实成熟,能量往果实里内聚。西方是日落的方位,也属金。


四象中太阴为水,上下都是阴爻,阴能极盛,能量向下运动。和火正好相反。

润是润泽滋润,下是向下运动。此娃冷得很,不过他不象金娃那么硬,杀气那么重,因为经过金娃的努力,这时阳已经赶走,阴能最盛,此娃不需打战,没啥冲突,安心随顺,象水一样,所以取名为“水”。

最冷的冬天属水,方位中,北方最冷,也属水。

在阴阳能量转换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阴阳能量平衡。这种状态为土。

“土爰稼穑。”爰也是曰的意思,金木水火用曰,土用爰,可见土和其他四个都不一样。

稼穑,是种植和收获农作物。此娃包容,性格平和不偏激,跟谁都能处好关系,让每个人都发挥长处,就象土能承载万物,化生万物,所以此娃用“土”命名。

土娃在一年中管的时间有两种说法:

一是管长夏,即夏末秋初之间的18天,这时气候闷热潮湿,植物和动物都在孕育自己的下一代,自然界相对平衡。

二是土娃管每个季节的最后一段时间,四季的转化全都需要土的参与。

方位里,中央为土。

用图表示如下,此图称之为四象五行图:

四象五行图的根本是阴阳,木火为阳升,金水为阴降,土居中转化调节,五行里土的地位最高,故有“土载四行”,“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等说法。

四象五行图的理论出现于夏商,并可以推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

这五个孩子长大一点后,大家就开始研究这几个孩子之间的关系,研究他们到底怎么打架,怎么交朋友,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西汉大儒董仲舒又在邹衍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五行生克论:

“比相生间相胜”就是下面五角星的五行生克图。

相生是爱护和帮助,相克是制约和打压:

事物就在这种互生互克中平衡和谐。

现在的环保、生态平衡等概念,都可以用下面这张图形象表达。

如果五行生克仅仅是生态平衡的话,就没那么多是非了,因为五行有名字,所以,为什么是A生B,为什么不是C克D,大家就开始吵,

最近一百年来吵得尤其厉害。不认可五行生克的人,说这是一派胡言,百年前国学大师梁启超和章太炎都曾发文质疑五行,梁启超说阴阳五行是两千年来迷信的大本营

五行生克论,最流行的说法是五材的生克:

水浇树木(水生木);

木头点火(木生火);

火烧完成灰(火生土);

土里埋着金属矿(土生金);

金属融化变成液体(金生水)。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内容说五行相克:

《 黃帝內經 · 素問 》

木得金而伐(金克木),

火得水而滅(水克火),

土得木而達(木克土),

金得火而缺(火克金),

水得土而絕(土克水)。

用五材来说生克确实不太经得起质疑:

金属融化是金生水,这种“水”去浇树,能水生木吗?

还有人说金生水是天凉时,金属表面会凝结水珠。可是树叶也凝结露珠呢。

若水生木是水让植物生长,但植物生长也需要土,为什么不是土生木?

植物吸收土壤养分叫木克土,那么树木生长也吸收水分,为何不说木克水?

斧头砍木头叫金克木,火能把木头烧光,为什么不是火克木?

拥护五行生克的人,两千年来也给出了不少解释,比如清代大医黄元御说应该从气的角度看五行生克。

清·黃元御《 四聖心源 》: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

民国时余云岫和恽铁樵进行了一场中医存废论战,把五行生克又拎了出来吵。

恽铁樵从季节之气的更替来说明五行生克:

生很简单,因为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的顺序轮的,季节对应木火土金水,所以五行以木火土金水顺序相生。

克复杂点:

民國·惲鐵樵《 群經見智錄 》

春行秋令,勾萌乍達,肅殺之氣加之,春之功用敗矣。(金克木)

夏行冬令,嚴寒折盛熱,閉不得發,長養之功隳矣。(水克火)

秋行夏令,收束不得,發泄無餘,秀不實矣。(火克金)

冬見長夏鬱蒸之氣,寒水不冰,当收反泄,蓋藏竭矣。(土克水)

長夏為夏至陰生之候,行春令,則陽亢不和矣。(木克土)

秋天的杀气克春天的生发,金克木。

冬天的寒藏克夏天的炎热,水克火。

秋天要收,遇夏的热气就收不了,火克金。

长夏闷热,克冬天的寒藏,土克水。

长夏一阴始生,若遇春生发之气,则阴阳失和,木克土。

从四季气的运行解释五行生克,是历史上比较能自圆其说的。

但仔细研究,还是不容易让人服气,很多人也没服气,所以五行生克始终是个是非地。

大家为五行吵了两千年,但五行才不理这些闲事,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不管叫什么名字,他们五个就是任性地“行”着,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生克,中国人以此治病救人总有两三千年了。虽然对五行生克原理还没有有说服力的解释,但也不宜一棍子拍死。

最后发张五行分类图。五行理论出现后,中国人就把很多东西都分出了五行,比如五臟、五味、五谷、五音,五色等等。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分,两千年了,到现在都还吵个没完的事情,我也解释不了,更不想搀和中西医之争。

但是如果不知道阴阳五行,你就没办法理解中国文化。

另:五行一般都说成金木水火土,为啥这么排顺序?

这个问题比较头痛。因为我怎么都找不出这么排的规律。

五行的排序,流传最广的有三种。

一种是《尚书·洪范》里的顺序,水火木金土。这个顺序后人有扩充总结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这段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相信这段话最前面两个字,各位无论如何都听说过。

这段话太著名,后来就有人解释,这么排是因为这是五行出生的顺序,水第一个出现,之后是火木金土依次出生。

第二种是按照五行相生顺序排为“木火土金水”,中医等专业领域内这种排法用得最多,《黄帝内经》在阐述五行时,用的是这种顺序。

第三种就是金木水火土,流传最广,用得最顺口,最看不懂有什么规律,但约定俗成的就是这种。《黄帝内经》里,把五行连在一起说的时候,就是用的是这种顺序。

黃帝內經·素問

《臟氣法時論》: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五行连说时,也用的金木水火土。

为什么这么排?什么道理?为什么这种说法接受度最高?

对这些问题,我也很想知道,但到现在,也还找不出能让我信服的说法来。有人从音韵角度解释说这样读起来最顺口,但其他两种我觉得读久了也一样顺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行曰:我们不是五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