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轩里的思考

听雨轩里的思考

很久没有去过拙政园了,也许因为毕竟是住在苏州吧?算不是苏州人,甚至本应该与这个长江下游的小城完全没有关系的人,却在这座沉积着厚重的吴文化的古城里滞留了几十年。

苏州城不大,可及雅致。素来就有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这两座城市很是不同,就算是历史文化极为接近,也很是有着许多细微方面的差距。要是真的细细研究两地历史,那么吴越两国还是世代仇敌。关于西施的故事,还有脍炙人口的“卧薪尝胆”,总会在你脑海里涌现出来。严格算起来,我是个越人,浙江杭城人氏,算起来也是西施的同乡了。只不过这是祖籍杭城而已,我自己是在北方长大的。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我却南归定居在了姑苏城。


苏杭二州的差别,真的也许只有真正属于两地的居民才会说得明白。可有些地方还是可以一目了然,不如说话。在北方的感觉里,两地的方言是极为相似了;在南方人的耳朵里听来,却是天差地别了。同样的优雅妩媚,越调却多了几分高亢与清丽,而吴语有更多的香糯与委婉了。

就城市的美丽而言,两座城市的风格也是截然有异。杭城得益于一个西湖,紧紧与这最美的西子湖结合成整体的杭州城,得天独厚地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花园之城。于是,人们喜欢把杭州称为一座修建在花园里的都城。

苏州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格了。苏州的旁边也有一个湖,一个更大的湖,那是太湖。只是苏州的城市并不是紧傍在湖边营造的,离开太湖大约40里,吴人在2550年之前,建起了一座自己的都城。这是一座水城,一座出了名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的威尼斯”。城里的各种小桥不计其数,根据相关资料,在宋朝《平江图》上记录的桥梁有314座;明代城内的桥梁达329座。到了清代,城内一部分河道填废,古桥随之废弃不少,不过同时又有些新建。根据清代末年绘制的《苏城全图》,城内有桥311座。在民国时期,苏州城发展过程中又有一批河道填废造成大批古桥废弃,同时新建的桥梁数量很少。1940年江苏省建设厅绘制的《吴县城厢图》中,城内的桥梁总计261座。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州城高速发展城内基本建设,再一次填废一批河道,造成差不多100座古桥的消失。据统计至1985 年,古城内的桥梁总数为161座。如今人们已经开始反思这种建设方针的正确性,学会了保护古城风貌的环保概念。想必这余下的161座桥梁,是可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骄傲了。

苏城的美丽不仅是小桥流水,与之齐名,誉满天下的,还有她的园林。目前保留完好的园林就有69处,明清时代有271处,在最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代,苏州城里城外大大小小的各种私家园林,多达470多处。可见用城市里的花园来标榜,一点点没有夸张的意思了。


苏州风光与杭州的不同,还在于所有的园林,都是人工而为。古代的伟大设计师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与热爱绘进了一各个别开生面的设计,再由能工巧匠用自己巧夺天工的技艺,完成了一座座与众不同的园林。于是,让今天的人们依旧可以去欣赏到,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做到了将建筑、树木、花卉、山水,巧妙地融合成为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小中见大地把大千世界装进了方寸之间。

在苏州诸多的园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了。他们不仅各自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时还代表这不同朝代的园林建筑风格,像沧浪亭的简约、清幽,便是北宋时期文人对山水大自然的一种向往,最早的园主人就是那个时代的著名文士苏舜钦。再有像狮子林,就是元代风格了。相传这座园子就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兼诗人倪云林的设计手笔。最有建树,成为中国民间园林代表作的,当属有着浓郁明代风格的拙政园了,他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吴门画派之一的文征明。据说在拙政园的珍藏里,就有一幅文征明手绘的拙政园效果图。

我在苏州的很长时间里,都是苏州园林局所辖园林技校的教师,还曾编辑过一部叫《苏州园林诗文匾额诠释》的讲义,用来给学生们讲授关于苏州园林艺术中,文学元素所占有的地位。因为这样的关系,对苏州的园林也就比别人多了一份熟悉。


在苏州众多的园子里,我对拙政园是有些情有独钟的。当然不仅因为她的地位与价值了,更喜欢的还是这座园子里透出的那种气质,喜欢里面林林总总的亭台楼榭如诗如画的韵律,若是在配上那些恰到好处的对联、匾额和题名,那就是一首建筑交响乐的绝唱,走进去便会流连忘返了。

尤其喜欢拙政园西部的一处听雨轩。在拙政园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里,精华所在其实集中在中部,西部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唯独那座听雨轩,总是会让我牵挂。

听雨轩与周围建筑,都用苏州园林常见的曲廊相接着。小轩的前面是一湾清水,池里栽种着荷花;池水的周边芭蕉、与翠竹环绕,透过小轩的窗户,可以看见后面也种植着一丛芭蕉,前后形成了和谐辉映,已经是画意浓浓、诗情洋溢了。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造园人别具匠心地充分借用了江南多雨的特色,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这些芭蕉、翠竹、荷叶不同的植物上,必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若再加上听雨时不同人的不同心情,听出来的雨声也自然各具情趣了。那种境界的绝妙之处,是文字形容不来的,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那番别有的韵味。

每次都会选择雨天来这里小憩,静静地欣赏此时此刻,那种天地之间万籁空明的感觉,找回一种无为的宁静。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座听雨轩像极了一个少女。她静静地在这泓清水旁坐着、听着、看着,任岁月匆匆走去千年,她却依旧保持着自己那份纯净与安详的柔媚,在春雨里神往,在夏雨里幽静,在秋雨里回忆,在冬雨里期待,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又是一个雨季,那是一个深秋的雨季。我独自走来,走进这座听雨轩,听着雨打残荷的声音,心头竟会有了一种别样的愁绪。那是因为就在昨天,在QQ上与一位好友聊天时,听到了一则故事。那个故事里的小姑娘的名字叫雨轩。多好听的一个名字,就像这座小轩一样美。只是那个故事,却叫人有些难以接受了。

我的友人在09年2月里,认识了一个只有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那是在新浪的杂谈专栏里,他看见一篇关于小沈阳的帖子。帖子里的当红笑星小沈阳,竟被帖子的作者诅咒得体无完肤。主贴下面一连串的回复都是一个人,有些是随意的图片,有些是一连串的标点符号,有些是胡乱敲打出来的、不成语句的字符。这位帖子的主人,却有一个很妩媚的名字,叫雨轩。

于是友人怀着一份极大的好奇心,走进了她的博客。印入他眼帘的网页却叫人触目惊心:一幅幅血淋淋的自残、自杀图片:针穿腮帮、刀割手腕、剑穿胸腹……所有的图片显得异常瘆人与诡异!在博文里友人看到了一个患了“极度抑郁症的厌世者”。这个叫雨轩的女孩子竟然给了自己一个如此可怕的定义。在这个叫雨轩的女孩子每一篇博文的字里行间,都透出对这个世界的仇恨,那份咬牙切齿的仇恨里,包括了所有的人,当然也有生养她的父母!

也许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亦或只是一种下意识?友人没有多加考虑,就给这个叫雨轩的女孩子写下一则留言。在留言里友人自称同样是个患有抑郁症的厌世者,愿意以同道者的身份交流一下。

友人告诉我,当时没有想过很多,只是认为对这种人说教、劝慰和鼓励都是无效的。想帮助她的唯一渠道,只有先去建立一种共同语言。

     他的判断真的没有错,这则留言让他们成为朋友。友人说,自己成了她唯一的一个朋友。

他们通过聊天相互有了了解,友人知道了关于雨轩的很多往事,那都是友人无法想到的,对于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女孩子而言,已经是一种辉煌的经历。雨轩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被模特队选中,不仅在国内,而且已经去过韩国、日本、俄罗斯参加演出。雨轩曾经梦想自己成为世界顶级的名模,也曾经梦想自己成为下一站90后的著名作家。在雨轩的偶像里有陈冠希这样的人物,也有友人说不上名字的韩国当红明星。

友人告诉我,本来这个叫雨轩的女孩子,应该会走上一条充满阳光的道路,却不知道为了什么,她就如同被恶魔缠身一般得了厌世忧郁症。她不断采用各种极端手段去,却又都被遭她诅咒为“可恶”的父母救了。为了防止意外,她被圈在屋子里由奶奶看护,失去过行动自由。她也曾被缺乏科学观念的父母,送到乡下接受过巫医的驱邪。结果,她却砸了巫医的瓦钵,吓得巫医真的以为她已经完全被恶魔控制了,拒绝在给一个“魔”入膏肓的人施展自己的雕虫小技。她也曾经用绝食来抗议将她送去做精神科治疗。雨轩笑着告诉友人,自己1.78米的身高,要保持好模特身材,体重必须控制在40公斤以内。雨轩说,在模特队里为了保持骨感身材,曾经几天不吃饭,胃里疼难忍的时候就喝上一点点牛奶。所以绝食不吃任何东西对于她是很寻常的一件事。可是友人却明明在视频里,看到她用手按腹部,脑门冒出黄豆粒大的汗滴。

……

友人述说到此,心情似乎很有些沉重了,有片刻竟一字也没有打出来。

我没有去催促,知道他此刻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尽管我和友人也不过是网络文坛上的一面之交,甚至连对方的年龄也没有搞清楚。可我却很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也许就是人的善良本性吧?“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和人心都应该具有的善良本性,面对一个纤弱的小女子,甚至还不过是个小女孩,十六岁的花季年华,却有如此的遭遇,又怎不叫人伤感?何况自己是个教师,我的那些学生们,不就是与雨轩同样的花季少年吗?我是无法想象假如我的一个学生,也会和雨轩这样,小小年纪就产生了厌世心态的时候,我会如何应对?

隔了一阵后,友人继续叙述起来。

雨轩在问:她的这个样子是不是就要死了?雨轩说天天都在想着死,她问友人,有什么更好的让自己死去的办式……

友人说,自己不得不也用给自己编造生活中“委屈”的善意谎言,向雨轩去倾述许多“不幸”。然后告诉雨轩“自己活得很没意思”,告诉她“要死我们一起去死”。最后告诉雨轩告想好了死的最佳办法一定告诉她……”

友人无奈地对我说,他以为这应该是至少可以延缓雨轩马上再去自杀的唯一途径了。

    友人居然真的成功了,就这样“走近”了她的世界。他们互留了电话。从此以后经常能接到她的信息,有的是冷笑话,有的是粗语脏话,甚至是自创的英语污句。

    友人也在绞尽脑汁、用扭曲的语言回复着她,借以博得她充分的“信任”。友人十分小心翼翼地试图联系到她的父母,结果还是徒劳。友人在叙述时说,最佳在与雨轩的交往中,最怕的就是因为自己的某一次不慎引起她的警觉,如果那样她一定会因为自己受了欺骗做出傻事。

    友人苦笑着告诉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这种荒唐的解救手段,还是起到了一点点的作用?雨轩居然对友人产生了一丝依赖,开始一边语友人视频聊天,一边喝牛奶面包了。

     ……….


以后友人的叙述以后有了些许的遗憾与懊悔,我看不见他的面容,却还是从那些急促跳动的字符里,感觉到一种深深的内疚……

“十一放假期间,我家忙着装修房子,竟然忘记去给手机续费,自然也想不起来去上网了,等到手机再次开通、我重新开始上网的时候,又忙于网上其他的应酬,竟是过了半个多月,才发现雨轩很久不来信息了,也看不见代表她的那盏QQ小灯在闪烁。

又是过了半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来雨轩的信息,QQ也依旧暗淡着。于是,我便主动向她发了几个信息,却一直也没有回复。直到三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关于她的一丝一毫音讯。

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我忍不住拨起了那个从来没拨过的电话。

却被告知“对不起,您拨的电话已停机”!”

就是这样我和雨轩失联了。

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无奈与恐惧朝自己袭来,开始茫然地担心,一阵阵的不祥之兆日日夜夜袭扰这我,甚至有的坐立不安起来…… 

我现在真的很想对雨轩说:雨轩,你答应过我一起死的,是不是还在等着我?我真想告诉你一句话:我会永远永远等着你!你能不能在梦里告诉我,你现在还‘好’吗?”


友人的故事讲完了。

我却有些转不过弯来,迟疑了一阵子,才想起问他:“你的这个雨轩是哪里人?如果离开你不远,其实你是可以考虑去找找看的。”

“雨轩自己告诉我,她是诸暨人。”


我的天啊,这个小姑娘居然和我倒是同乡!我真有些无语了,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越女变得如此偏执于激烈起来?突然想起了自己一直对苏杭二城之间,那种历史上对立与差异的感觉,便也有了另一种很特别的想法。莫不是越人的骨子里,本就有着那种藏在婉约与妩媚下面的刚烈?不然,那个被千古绝唱的西施,怎么就肯为了越王牺牲自己的绝代风华?还有勾践的卧薪尝胆,可以在替吴王做马夫的时候如此地装出一副奴颜媚骨,就是为了换取重返越国的自由。

这一切是不是因为越人更多地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那些浙地的山山水水,在它们子民的精血里注进太多的灵性和热情?于是,他们的后代也会有了一种叛逆的精神,在骨子里作怪也是未可知的。

终于是知道人为的精巧,是无论如何敌不过天地造物的,因为在那些精美的庭院里,可以注入许多的美好,确实很难融进一种灵魂的。只是两座城市的风格,不论怎样地截然有异,终究是个物,是可以借助时代的发展去注入新的元素,也可以按照新人的需要废弃一些古旧之物的。有个词唤作“扬弃”应该就是说的发扬光大与弃旧迎新的意思。而人呢?人的成长过程,人的性格形成,真的可以依靠我们后天的教育与老师和家长的努力而改变吗?当一个人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成型的思想以后,又会有几人可以扭转那种心灵的扭曲?

不知道自己该对友人说些什么?只感觉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了。这些年轻的孩子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面对如此美好的生活产生了厌世忧郁症?作为一名教师,我不得不对今天的教育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当我们将文化与专业知识倾囊相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教育方式,会不会从根本上缺乏了些什么东西?


关上电脑,我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走出门去。

不知不觉走进了拙政园,走到了听雨轩。然后独自隔着绿窗对着池中的几片残荷,呆呆听着那秋雨“点点滴滴”击打着残荷,似乎在弹着古琴,奏出了一支极相思:

    一池清水潺潺,秋雨锁烟寒。

    修轩旧院,残荷渐老,蕉叶扶栏。

    几度沉思回首问,问厌世、满腹忧烦。

一腔愤懑,离经背道,终为何般。

我在想,那个叫雨轩的女孩子,其实还是少了一种陶冶,若是可以离开这纷杂的红尘远一些,回到浙西大山里,让那些灵秀的翠峰碧水洗尽一身的戾气,想必也就不会如此的愤世嫉俗,做出许多的荒诞行径了。亦或者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变得太过轻浮了些?充塞人们的视线的是太多的金钱物欲,叫那些年轻的一代,仅仅依靠清纯就可以抵制么?怕是不行,还是需要一种更加强大的正气,去成为这个时代主流的东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雨轩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