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知识系统化的工具-扎根理论(GT)

在日本绀野登先生的《知识设计企业》中提到了知识管理SECI模型,针对显性知识到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提到了使用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因为是一个已被验证的手法而不是纯理论,因为为大家介绍一下。



扎根理论的定义(Grounded Theory,GT)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 ,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步:

从资料中产生概念,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

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

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

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 ;

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

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

1.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这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 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2.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二级编码(又称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差异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策略关系等。在轴心登录中,研究者每一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着这一个类属寻找相关关系,因此称之为“轴心”。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有关各个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应该变得越来越具体。

3.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三级编码(又称核心式登录或选择式登录)指的是: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选择一个“核心类属”,分析不断地集中到那些与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核心类属必须在与其他类属的比较中一再被证明具有统领性,能够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

编码的过程的图解以书中图表说明:

      关于扎根理论,我感兴趣的是它是一种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创造的方法,是对显性知识系统化的方法。而且是通过并不复杂的编码方法进行的,同时适用于除了基础研究,也适用于教育、商业等场景。归根结底,企业必须有革新力的愿景,这些方法才有效果,否则就都是空谈理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显性知识系统化的工具-扎根理论(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