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
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本来缩写是 CSS, 但是为了和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 CSS)有所区分,所以安全领域叫做 “XSS”;
XSS攻击,通常是指攻击者通过 “HTML注入”篡改了网页,插入了恶意的脚本,从而在用户浏览网页时,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控制或者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Cookie, SessionID等)的一种攻击方式。
页面被注入了恶意JavaScript脚本,浏览器无法判断区分这些脚本是被恶意注入的,还是正常的页面内容,所以恶意注入Javascript脚本也拥有了所有的脚本权限。如果页面被注入了恶意 JavaScript脚本,它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 可以窃取 cookie信息。恶意 JavaScript可以通过 ”doccument.cookie“获取cookie信息,然后通过 XMLHttpRequest或者Fetch加上CORS功能将数据发送给恶意服务器;恶意服务器拿到用户的cookie信息之后,就可以在其他电脑上模拟用户的登陆,然后进行转账操作。
- 可以监听用户行为。恶意JavaScript可以使用 "addEventListener"接口来监听键盘事件,比如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银行卡等信息,又可以做很多违法的事情。
- 可以修改DOM 伪造假的登陆窗口,用来欺骗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 还可以在页面内生成浮窗广告,这些广告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XSS攻击可以分为三类:反射型,存储型,基于DOM型(DOM based XSS)
反射型
恶意脚本作为网络请求的一部分。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ctx => {
// ctx.body 即服务端响应的数据
ctx.body = '';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启动成功');
});
访问 http://127.0.0.1:3000/
可以看到 alert执行
举一个常见的场景,我们通过页面的url的一个参数来控制页面的展示内容,比如我们把上面的一部分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app.use(async ctx => {
// ctx.body 即服务端响应的数据
ctx.body = ctx.query.userName;
})
此时访问 http://127.0.0.1:3000?userName=xiaoming 可以看到页面上展示了xiaoming
,此时我们访问 http://127.0.0.1:3000?userName=
, 可以看到页面弹出 alert。
通过这个操作,我们会发现用户将一段含有恶意代码的请求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时,又将恶意代码反射给浏览器端,这就是反射型XSS攻击。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Web 服务器不会存储反射型 XSS 攻击的恶意脚本,这是和存储型 XSS 攻击不同的地方。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场景,在页面A中点击某个操作,这个按钮操作是需要登录权限的,所以需要跳转到登录页面,登录完成之后再跳转会A页面,我们是这么处理的,跳转登录页面的时候,会加一个参数 returnUrl,表示登录完成之后需要跳转到哪个页面,即这个地址是这样的 http://xxx.com/login?returnUrl=http://xxx.com/A
,假如这个时候把returnUrl改成一个script脚本,而你在登录完成之后,如果没有对returnUrl进行合法性判断,而直接通过window.location.href=returnUrl
,这个时候这个恶意脚本就会执行。
存储型
存储型会把用户输入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
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攻击者在社区或论坛写下一篇包含恶意 JavaScript代码的博客文章或评论,文章或评论发表后,所有访问该博客文章或评论的用户,都会在他们的浏览器中执行这段恶意的JavaScript代码。
存储型攻击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 首先攻击者利用站点漏洞将一段恶意JavaScript代码提交到网站数据库中
- 然后用户向网站请求包含了恶意 JavaScript脚本的页面
- 当用户浏览该页面的时候,恶意脚本就会将用户的cookie信息等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登陆页面,点击登陆的时候,把数据存储在后端,登陆完成之后跳转到首页,首页请求一个接口将当前的用户名显示到页面
客户端代码
XSS-demo
服务端代码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const route = require('koa-route');
var bodyParser = require('koa-bodyparser');
const cors = require('@koa/cors');
// 临时用一个变量来存储,实际应该存在数据库中
let currentUserName = '';
app.use(bodyParser()); // 处理post请求的参数
const login = ctx => {
const req = ctx.request.body;
const userName = req.userName;
currentUserName = userName;
ctx.response.body = {
msg: '登陆成功'
};
}
const home = ctx => {
ctx.body = currentUserName;
}
app.use(cors());
app.use(route.post('/login', login));
app.use(route.get('/home', home));
app.listen(3200, () => {
console.log('启动成功');
});
点击登陆将输入信息提交大服务端,服务端使用变量 currentUserName
来存储当前的输入内容,登陆成功后,跳转到 首页, 服务端会返回当前的用户名。如果用户输入了恶意脚本内容,则恶意脚本就会在浏览器端执行。
在用户名的输入框输入 ,执行结果如下
基于DOM(DOM based XSS)
通过恶意脚本修改页面的DOM节点,是发生在前端的攻击
基于DOM攻击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URL
- 用户浏览器接受到响应后执行解析,前端JavaScript取出URL中的恶意代码并执行
-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冒充用户行为,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举个例子:
点击提交按钮,会在当前页面插入一个超链接,其地址为文本框的内容。
在输入框输入 如下内容
'' onclick=alert('哈哈,你被攻击了')
执行结果如下
首先用两个单引号闭合调 href属性,然后插入一个onclick事件。点击这个新生成的链接,脚本将被执行。
上面的代码是通过执行 执行
alert
来演示的攻击类型,同样你可以把上面的脚本代码修改为任何你想执行的代码,比如获取 用户的 cookie等信息,,同样也是可以的.
防御XSS
HttpOnly
由于很多XSS攻击都是来盗用Cookie
的,因此可以通过 使用HttpOnly属性来防止直接通过 document.cookie
来获取 cookie
。
一个Cookie
的使用过程如下
-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这时候没有
Cookie
- 服务器返回时设置
Set-Cookie
头,向客户端浏览器写入Cookie
- 在该
Cookie
到期前,浏览器访问该域下的所有页面,都将发送该Cookie
HttpOnly
是在 Set-Cookie
时标记的:
通常服务器可以将某些 Cookie 设置为 HttpOnly 标志,HttpOnly 是服务器通过 HTTP 响应头来设置的。
const login = ctx => {
// 简单设置一个cookie
ctx.cookies.set(
'cid',
'hello world',
{
domain: 'localhost', // 写cookie所在的域名
path: '/home', // 写cookie所在的路径
maxAge: 10 * 60 * 1000, // cookie有效时长
expires: new Date('2021-02-15'), // cookie失效时间
httpOnly: true, // 是否只用于http请求中获取
overwrite: false // 是否允许重写
}
)
}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HttpOnly 并非阻止 XSS 攻击,而是能阻止 XSS 攻击后的 Cookie 劫持攻击。
输入和输出的检查
永远不要相信用户的输入。
输入检查一般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是都包含一些特殊字符,如 <
、>
, '
及"
等。如果发现特殊字符,则将这些字符过滤或编码。这种可以称为 “XSS Filter”。
安全的编码函数
针对HTML代码的编码方式是 HtmlEncode(是一种函数实现,将字符串转成 HTMLEntrities)
& --> &
< --> <
> --> >
" --> "
相应的, JavaScript的编码方式可以使用 JavascriptEncode。
假如说用户输入了 ,我们要对用户输入的内容进行过滤(如果包含了
等敏感字符,就过滤掉)或者对其编码,如果是恶意的脚本,则会变成下面这样
<script>alert("你被攻击了");</script>
经过转码之后的内容,如 标签被转换为
<script>
,即使这段脚本返回给页面,页面也不会指向这段代码。
防御 DOM Based XSS
我们可以回看一下上面的例子
btn.onclick = function () {
var url = document.querySelector('.url').value;
content.innerHTML = `跳转到输入的url`
}
事实上,DOM Based XSS 是从 JavaScript中输出数据到HTML页面里。
用户输入 '' onclick=alert('哈哈,你被攻击了')
,然后通过 innerHTML 修改DOM的内容,就变成了 跳转到输入的url
, XSS因此产生。
那么正确的防御方法是什么呢?
从JavaScript输出到HTML页面,相当于一次 XSS输出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不同的编码处理
- 变量输出到
,执行一次 JavascriptEncode
- 通过JS输出到HTML页面
- 输出事件或者脚本,做 JavascriptEncode 处理
- 输出 HTML内容或者属性,做 HtmlEncode 处理
会触发 DOM Based XSS的地方有很多,比如
- xxx.interHTML
- xxx.outerHTML
- document.write
- 页面中所有的inputs框
- XMLHttpRequest返回的数据
...
项目中如果用到,一定要避免在字符串中拼接不可信的数据。
利用CSP
CSP (Content Security Policy) 即内容安全策略,是一种可信白名单机制,可以在服务端配置浏览器哪些外部资源可以加载和执行。我们只需要配置规则,如何拦截是由浏览器自己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尽量减少 XSS 攻击。
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开启 CSP:
- 设置 HTTP Header 的
Content-Security-Policy
Content-Security-Policy: default-src 'self'; // 只允许加载本站资源
Content-Security-Policy: img-src https://* // 只允许加载 HTTPS 协议图片
Content-Security-Policy: child-src 'none' // 允许加载任何来源框架
- 设置 meta 标签的方式
更多配置策略可以查看 Content-Security-Policy文档
参考
- 前端安全系列(一):如何防止XSS攻击?
- 前端安全系列之二:如何防止CSRF攻击?
- 浅说 XSS 和 CSRF
- 《白帽子讲 Web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