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的食物有多少是在满足心理需求?

图片发自App

先上一张减肥以来体脂率趋势图,虽然曝光了我超高的体脂率,但其实感觉可好。减肥这件事情其实跟其它所有事情一样,你投入了就会有收获,但是从主观感受上来说,我们常常会觉得回报小于付出。

主观感受上,我一下就会自动化地陷入如下念头:

“这些天我减肥好辛苦的”

这样的自动化想法蛮害怕的,它会让你感觉好像全世界都亏欠了你。所以一旦行为不被理性监控的时候你就会多吃不少,仿佛要把之前的亏欠都补回来。

但我们可以启动理性验证一下到底有没有亏欠?比如油腻饱满的腊肠除了美味会有什么危害,那多吃几口的米饭是否给自己的肠胃带来额外的负担……或者我们可以认真记录一下每天进入口中的食物量,我这两天就会随时启动食物称。看起来就只有一小块的牛肉其实都差不多100克了,看起来很小的苹果也都200克,9块白菜棒棒能达400克……用数量一衡量,吃进去的已经足够身体享用。

所以,我最近常常在想,我们吃进去的很多食物其实是在用象征性的心理需求。相比较于身体需求,心理需求常常被压抑,但终归不会消失,而是乔装打扮成其它各种不会被压抑的需求。更严重的情况,会乔装打扮成为一种躯体症状。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那些在医院就诊的各种疾病的患者70%的人应同时去看心理医生。所以那些肥胖确减不下的人可以来跟贺老师一起减肥哦!我们一起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真实的心理需求,然后看看怎么满足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进去的食物有多少是在满足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