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总说“不忘初心”,我却说“以终为始”

之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在儿童教育上家长要有以终为始的观念。其实,对于孩子自身来说,也应该从小培养同样的习惯。这里的“终”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做事的最终结果。

“以终为始”的原则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的”。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创造。

要做到以终为始,要在脑海中画出一张张图纸,内心需要有一个核心。很多孩子会以自我为核心;上学后的孩子会以学习为核心;有些孩子会以老师为核心;有些孩子以朋友为核心等等。但真正的核心应该是以原则为核心。正确的原则为孩子提供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

安全感

安全感基于原则,不会随环境而变化。

孩子知道原则可以在生活经历中得到验证。

原则是准确、一贯和有力的,是自我改善的有利工具。

人生方向

有内心罗盘的指引,能看清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方法。

能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更易执行的决策。

智慧

孩子的判断既考虑了长期后果,又照顾到各方面的平衡,拥有平和的自信。

孩子的见解不同凡响,思想与行为独具一格。

力量

孩子的力量来自自我意识、知识和积极的心态,因而能够摆脱环境及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制约。

孩子的局限性仅仅在于对自然法则和正确原则的理解。

孩子以原则为核心,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剧本时,需要为自己确定一些角色,并为这些角色赋予一定的原则。比如他们在父母面前是孩子,支撑这个角色的原则就是平等和相互尊重;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原则就特别重要;在同学面前是同学,合作共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像孩子、学生、同学这样的身份是天然形成的,但还有很多后天形成的角色。而后者就跟家长的引导与培养有关了。比如从培养小孩阅读兴趣到读书人的身份;从爱学习到终生学习者;从喜欢运动到运动健将;从爱好英语到双语者,等等。这些角色是长远的、积极的,但并不是家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自我发现、自我认同的。

当有了这样的角色认同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合作,基于角色构建一个系统,融入日常的生活中,通过系统的力量逐渐形成和完善这个角色。

比如孩子的角色是双语者,是会使用两种语言的人。那么他就不仅限于在学校内牢记单词,学好语法和写作,他也需要在校外的生活中习得语言。从最开始的儿歌,到听读故事书,到用这门语言学习科学知识。他既要使用母语,也要时常使用第二语言。这样一个系统才能构建出相应的角色。

在培养孩子以终为始的习惯时,我们以原则为中心,让孩子探索并找到自己的角色,用系统培养并形成这些角色。这个过程中,家长像园丁一样,为孩子提供富裕、稳定、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茁壮成长,发现并且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

推荐:八十年后......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维七的教育分享圈(ID:dimension7777)。分享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作者:维七,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小学数学老师,终生学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总说“不忘初心”,我却说“以终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