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墓地:与摩肩接踵相距2公里的寂寞

怕遇到大客流,早上7点钟就出了酒店去凤凰古城。可是,在矗立着“凤凰城”石碑的广场上,已经人潮涌动。举着不同旅行社各种颜色旗帜的导游,纷纷占据着有利地形声嘶力竭地讲解着凤凰的前生今世。他们在由黄永玉先生撰稿和手书的题为“华彩世家”的碑记前排成了密密的人墙,我想到跟前去拜读美文欣赏好字,根本不可能!我想,人墙总有松动的时候,比如,他们听导游讲解后就会往前走几步,到陈宝箴任凤凰厅道台的旧居去看看,领略一下陈宝箴世家“一门四代五杰”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


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听过导游非常八卦的讲解后,就呼啸而去。站在一旁目瞪口呆的我想提醒他们,你们一路念念叨叨的沈从文的故居,就在斜对面的小巷口,不去看看?他们不去,宁愿在门额上写着“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沈从文”字样的奶茶铺前,买好奶茶后吮吸得“咕噜”有声,然后,撤离。这也就算了。还有一些游客,他们边吮吸这奶茶便含糊不清地去念店招“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沈从文”,还有几个,念着念着还笑出了声。这可真让我尴尬呀。

1.沈从文实证了什么叫一见钟情

1927年,沈从文在吴淞公学教书,第一次见到学生张兆和,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那一年,沈从文25岁,张兆和更年轻。更年轻的张兆和被湘西人辣椒一样的热情吓着了,惊慌失措地东躲西藏,想要躲掉老师的追求。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沈从文抱得美人归。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


热恋中的他俩

第二年,也就是1934年,因为母亲病重沈从文必须回一趟湘西。或许是舟车过于劳顿?刚做了沈家媳妇的张兆和没有随同回湘西。新婚燕尔两造就不得不暂别,一个人在老家,沈从文的思念在心里实在搁不下,就一封封地给他的三三写信。现在,这些书信以及张兆和相对疏剪的回复,已经汇编成册题名为《湘西书简》,正式出版已有数个年头,也就是说,沈从文先生生前《湘西书简》并没有公开出版。著述那么丰富的沈从文先生,生前没有出版《湘西书简》,我们可否这样理解这件事?先生觉得书里所言均是两个人的私房话,不方便他人窥视。斯人已去,有些事已经由不得故人。《湘西书简》成了畅销书和长销书,那也算了,毕竟,阅读是一个人的欢愉和忧伤。可是,将人家蜜月期的甜言蜜语“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就这么大喇喇地写在商店的门额上,作为大庭广众之下的偷窥者,我们真的没有觉得无所适从吗?

2.火辣辣的情书也没能保鲜婚姻。

成为张兆和的丈夫后不久,沈从文在老乡熊希龄家里遇到了熊家的家庭教师高青子。不同于张兆和在他们的爱情里被动的姿态,高青子仰慕小说才子的样子是那么热切,两个人以小说唯美,一来二去就好上了。

1936年,带着孩子在苏州避难的张兆和收到丈夫的一封信,信里,沈从文告诉妻子自己的生活中又有了一个女性叫高青子,这个一根筋的湘西人竟然希望妻子像有些新女性一样跟他一起欣赏高青子但张兆和是在家教非常严格的中国传统家庭里长大的,她不能容忍沈从文的出轨,就回了一封满纸均是嫉恨和伤心的信。沈从文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了:他为什么不能像同龄男性一样同时喜欢两个女人呢?他当然不敢跟张兆和针尖对麦芒,直到高青子出现,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依然是初恋时的成色,崇拜和爱。

既然张兆和不愿意他与高青子亲密,沈从文终止了这段婚外情。

原以为从此将与张兆和琴瑟相谐,抗日战争爆发了。一路磕磕绊绊走到了昆明的西南联大,沈从文在异乡又遇到了高青子。许多与当时的沈从文过从甚密的人后来回忆,两人的确关系密切过一段时间,但生活的琐碎还是磨损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再说,沈从文西南联大的同事都知道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性。


晚年的他们俩

沈从文的出轨戛然而止了,但沈从文的出轨还是深深伤害了张兆和。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夫妻俩虽然回合了,却分居着。

所以,说什么要原谅出轨的爱人,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那么,爱情已经有过很深裂纹了,却还要将这段爱情开始时的宣言高高悬挂,这真的合适吗?

3,寻找张兆和原谅沈从文的印迹

沈从文过世后,家属按照他的遗愿将其骨灰一半撒入了流经凤凰古城的沱江,还有一半则埋进听涛山凤凰的泥土里。15年后也去世的张兆和,有没有追随丈夫让子女将自己的骨灰埋在丈夫身边?如是,那就是张兆和终究还是原谅的沈从文。

我要去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就问从我身边匆匆路过的导游:“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在哪里?”大概很少有人问他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在哪里,小伙子愣了愣,回答:“很远呢。”很远吗?我掏出手机查了查,距离“我的位置”2公里。我都从上海又是飞机又是汽车地来到了沈从文先生的家乡,这2公里还是距离吗?

穿过一条小巷子,蓦然出现在眼前的,是宽敞的柏油路面的林荫道,与凤凰古镇风格相左的这条路,让我一阵疑惑。片刻,又明白了:凤凰即便有意,雀占鸠巢的古城商人又怎么能让城里蓦地出现一方墓地?纵然那人是把凤凰古城带到全世界的沈从文!。 这条林荫大道叫豹子弯路。沿着豹子弯路与凤凰古城的热闹相背而行,1公里以后,就走出了商业的凤凰古城。眼前这座横跨沱江的小桥,也不是南华桥和虹桥的风格了,就是一座不起眼的普通石桥。我们渡桥到了对岸,沿着无名小道继续前行,这时,小道两旁已是凤凰民居。大概诧异小路上走来了两个陌生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狐疑地看着我们,再问他们沈从文墓地的方位,他们已不像凤凰古城里那些喧哗的商家、导游、保安们一问三不知。他们非常准确地告诉我们沈从文墓地的方位,还非常精准地告诉我们,大概还需要三五分钟,我们就能抵达。





果然,五分钟不到我们已经面对一座听涛山了,小山的山体被苔藓、草本植物和树木铺排得绿意葱茏,6月凤凰的太阳已经非常炽烈,那天,温度又突然飙升到摄氏37度,但是,阳光却拿先生墓地的植物无可奈何,它们只好拼了命地挤进去,等到落到草木上苔藓上台阶上,锋芒已经尽失,只留下温暖的杏色,柔和地涂抹在草木上苔藓上和台阶上,山头的色彩和层次因此变得丰富起来。沿着像是有着秘藏的台阶慢慢攀爬,一块玄黑色的石碑出现了,一块浅褐色的墓碑出现了,一块灰白色的石碑出现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墓碑出现了……一黑一白两块方方正正的大石碑,是家乡人献给先生的称颂,形状自由的那块石碑上是黄永玉先生的手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在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除此而外的石碑,碑文都是简简单单的“沈从文先生墓地”或更加简单的“沈从文墓地”,姓名前连个前缀都没有,想必,这是墓主人的心愿。 越简单越丰富,何况,沈从文是谁,还需要赘言吗?

那么,张兆和有没有在这里长眠?我在墓地里转了一大圈,没有找到张兆和的印迹,这么说,原谅一个变过心的丈夫,真的很难?所以,张兆和才会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张兆和的意思是,故人已无法开口说话。那么,彼时能说话的张兆和,能干脆回答我们,她与沈从文相处的那些日子,是幸福还是不幸?

往回走的山经上,遇见一只黑色的蝴蝶在墓地飞来飞去。正觉诡异,又看见一只个头略小的灰色蝴蝶跟着黑色蝴蝶飞来飞去。我知道,我应该拿出手机将翩翩起舞的两只蝴蝶拍下来,可在那一刻,我只会愣怔着目送两只蝴蝶飞进绿荫深处。

两只蝴蝶是否在暗示我?回家以后遍寻资料,果然,2007年5月,张兆和女士的骨灰被护送至凤凰,葬于沈从文先生墓地。 这算不算她原谅了沈从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沈从文墓地:与摩肩接踵相距2公里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