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师父

我很庆幸有一位真真正正行了拜礼的师父,他就是全国生命化教育发起人、诗人、学者张文质老师。

与师父相识源于2019年山东一位热情学友杜建梅老师向我推荐一个全国教师公益研修项目——教育行走。“教育行走”,全国教师公益研修项目,由师父和他的好友谢云老师发起,每年的7月21日在不同的城市举行。我们都把“7月21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叫做“不管三七二十一”,其含义不言而喻,这是一种不曾畏惧的决心和执着追求的信心。

它是洗礼的,它是勉励的,它是来自全国各地有教育梦想的教育人展现的平台。“你行你就走,你走你就行;越走越行,越行越走”“创造自己的乌托邦”……浅浅的呼吁,深奥的行径;一言一行,让我恍然大悟。

于是,我便“爱上了”我的师父和他的团队。于是,我便成了他“教育行走”“写作研修班”“教师第一成长推动力”等培训项目中的一名忠实学徒。

三年来,一切的迷茫抹灭于师父的谆谆谆教诲。一次次沉浸在《教师的微革命》《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的勇气》《教师的使命》《日常教育的情调》等著作之中,自我革新有了航向、自我价值的展现有了明晰,我终于明白我就是我自己。

“生命为先”“耐心”“用心”“情怀”“使命”“强大”……一个个生命教育的关键词、一次次生命教育的实践。原来,教育还是如此美好。

每每灰心丧气的时候,我总想起温和、慈善、博学、睿智、低调、善解他人的师父,我便能看到很多光、找到很多“救命药”。

我曾遗憾“相见恨晚”,但我也相信“为时未晚”。因为我有幸得于师父的特殊照顾,甚至于手把手的。遇到我这样笨拙的徒弟,我的师父总能慢慢地、耐心地激发我和引导我。

就这样,我从第一次微信语音分享到敢于出镜,从第一次撰稿到常常“被发现”,从第一次深入学习生命化教育到更有情怀地、幸福地从教……原来教育便是如此美好,二十多年来的枉为人师源于教育情怀欠启迪。

所以,我会自豪地讲:我的师父就是“救命恩人”。每每此时,师父总是低调、谦虚地“反驳”到:别乱讲。

他告诉我:你本来就是一束光。其实,我的师父总是习惯用这样激励言语让我们坚定向前,纵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束光,也要向光的方向行走。

就这样,我越来越“爱上了”师父;就这样,线下行礼成为了我梦寐以求的期盼。

2022年7月25日至28日,在流火七月的火辣长沙我趁“第七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培训之际真正拜其为师,实现了期待三年的梦想。

第一次拜见师父,他比我线上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更温和、更亲切、平易近人。

其实,见师父不必等三年,我从第四期报名写作研修班就有了更好的机遇。但一是疫情不太方便外出、二是师父有一个“硬性条约”——没有出版自己的专著不正式收为徒弟。于是,我就等待了三年。

不,不太对!与其说“等待了三年”,还不如说就这样在师父的“看见”“引导”“激励”和谆谆教诲下成长了三年。三年来,我慢慢看到了光,看到了重要他人,也看到了自己。

有不少关心我的朋友问:花如此“重金”就为了拜见师父,为了学三天似乎没有“出版常识”,值吗?我并没有正面回应,悄悄在公号上发了一篇“心声文”不是所有的痴迷都需要理由。很多时候,金钱和成长是不可以行成对比的。

关于师父,虽有三年之交,但是我才疏学浅,不敢过多去表达。前前后后,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我应该写过三十来篇拙文吧,但常常只能“轻描淡写”,因为他和它们太深奥了。

今晚,提笔写此,又因为一件勾起我浅浅忧伤的事:师父、师娘一行明天将要离开我们人间仙境普者黑了。

从8月13日至此刻,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偶尔的、短短的相聚,与师父漫步河边,我虚心接受师父的教诲,如雷贯耳,受益良多。就像众多师姐师兄所言“让他们羡慕、嫉妒和…”

我知道,我是最幸福的,因为我最愚钝,师父最疼爱愚钝的弟子。

清晰地记得师父和我讲的两个“题外话”——“第二本书”“从教三十年后的口述专著”。虽是轻描淡写,但我知道:我又被师父“看见了”。是啊,我被师父看见了,这是多么幸运和幸福。我似乎有了压力,就像三年前相识时那样,但我似乎又看到三年、五年后自己的第二本著作和“口述专著”,更看到了三年、五年后不一样的自己。

这就是我的师父,助我腾飞的“救命恩人”。借此,我也深深地道一声:谢谢师父,你辛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近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