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五十二)

希腊哲学接近尾声,这一集继续。主题是如何协调上下二界,所要介绍的是古希腊哲学的压轴人物——普罗提诺,从他之后就进入到中世纪哲学了。

普罗提诺(Plotinus,204-269),他所处的年代是公元后204年到269年。虽然是显得有点晚了,但是所有的谈到古代希腊哲学的都以他作为压轴人物,因为他是非常著名的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的代表。什么叫“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是一位体系完备的哲学家,这个没有问题。一个哲学家思想传到后代,很多人追随他,认为他讲的是对的,以他的思想作为基本的立场,就称为柏拉图主义者。那怎么加一个“新”字呢?就是柏拉图哲学有些地方有些问题,到后代还需要加以解决,否则不能再继续发展了。

比如说,在柏拉图思想里面就有上下二界的区分,柏拉图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下界,就是经验所面对的现象的世界,都在变动之中,是我们感官的对象,都不可靠。所以人类的知识要成立的话,一定需要肯定有一个上界,这个上界就称作“理型界”。

我们一再强调“理”是理性的理,“型”是模型的型,也就是所有你见到的这一切,在理型界都有一个完美的模型。所以人活在世界上,显然就应该往上去提升自己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底下世界怎么办呢?事实上,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已经把它翻转过来了,说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说明变化不是虚幻的,说明变化也有它的原理。

但不管怎么样,柏拉图思想还是有他的特色,就是他的精神价值特别明显:人要向上提升,追求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要慢慢接近神明的境界。所以这种柏拉图思想往后传,传到哪里?传到普罗提诺,就提出了“新柏拉图主义”。他的思想的重点就是要协调上下二界,让它恢复到一元论的情况,因为你陷入二元论的情况,就很难解释这二元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集我们介绍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首先要简单介绍普罗提诺的背景。

第二,要说明普罗提诺有什么样的观点?

第三,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启发?

本期重点1:普罗提诺的背景

普罗提诺生于埃及,他曾经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游学,这是埃及北方最大的城市。28岁时遇到一位老师萨卡斯,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哲学家,很可惜萨卡斯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只知道他的名字。普罗提诺遇到这个老师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就是他。换句话说,他在这个遇到萨卡斯之前到处学习,寻寻觅觅,知道自己想找谁,想听什么,但是又没有把握,最后终于发现了。

普罗提诺他后来也参加罗马人对抗波斯的远征军。40岁的时候到罗马创立学派,吸引了许多达官显贵,包括皇帝、皇后都来听课。他还曾经建议皇帝盖一座城叫做柏拉图市,想要实现柏拉图的理想国。皇帝一开始很冲动,答应他,后来反悔了,所以事情没成。

普罗提诺讲课有两点特色:他是在哲学史上第一位在课堂上欢迎大家提问讨论的,所以课堂的气氛生动活泼;而另一方面,他是第一位允许妇女进入课堂的,这在当时传为美谈。他在罗马的时候常有人向他请教问题,简直就是精神导师了。他还自己收养孤儿,亲自关怀,仁慈敦厚,交友广泛,从来不树敌,并且苦修度日,但性格非常温和。

他的学生波斐利(Porphyry,232-304)帮他整理著作,把它分为六卷九章。这个学生说:“我们老师似乎对于有形可见的身体不感兴趣。”有一次,学生找人要为普罗提诺画一幅肖像,他说:“我们已经有了大自然用来包装我们的这样一幅剪影,难道还不够吗?你认为花费力气给后代留下一幅剪影的剪影,作为人们观看的东西,这值得吗?”可见他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

波斐利在他门下学习六年,他说普罗提诺有四次神人合一的忘我经验,我们等一下谈到人生正确的方向的时候再说明这一点。普罗提诺临终的时候,一位医生朋友赶来了,普罗提诺说出他的遗言,他说:“我在等候你,不久我内在的神性成分就要前去与宇宙之神结合了。”

本期重点2:普罗提诺的观点

普罗提诺的学说一般被称作“流衍论”。所谓的流衍论,流就是河流的流,衍就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那个衍,合称“流衍论”。有时候被翻译成“流出论”,好像水太多,流出去了,这个词比较俗。最好还是翻译成“流生论”或者“流衍论”。

他的学说是一个系统,他认为最高的是一个“太一”,“太一”这个中文翻译是翻得很好的,在英文里面就用“the One”。这个One是大写,因为大写,你中文没办法翻了,就翻成“太一”,代表最高的一。那么,他说:“上帝就是太一,超越一切的思想与存在,不可言诠,不可理解,排除了一切的叙述与认知,只能勉强形容它是超越的存在。”

事实上,像存在、本质、生命这些词都不足以描写太一,太一是万物真正的根源,这根源必须与万物完全不同,但在逻辑上要先于万物。那么这个太一是单纯的、唯一的、不可分的,你不能说它是这个,不是那个。比如说,你可以说神就是善的本身,而不能说神是善的。因为你一说神是善的,就把它当作可以跟人对照的东西,因为你有时候也会说某些人是善的。所以这个太一是永远存在,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问题是这样的太一如何产生万物呢?这就是流衍论。普罗提诺为什么要提出流衍论呢?因为他反对两种思想:

第一个,他反对有神论的创造说,也就是说神在创造的时候采取某种行动使万物出现,但是神如果有创造的行动,那代表神不是完美的,神还需要实现他创造的这个潜能,神不可能有任何自由的行动,你不可能在行动中不损伤自己的不变性;

第二个,普罗提诺反对泛神论,所谓的泛神论就是万物等于神,神等于万物,这就是泛神论。那怎么办呢?他只能说,神本身满而溢,太圆满了就流衍出万物,而流衍出万物的过程是他个人哲学的特色,我们只能简单介绍,没有必要深入探讨,因为它缺乏科学上、理性上的各种论证。

流衍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太一流衍出知性,知性代表什么?有能知与所知,二元对立。因为你讲认知的时候,一定是有能知的主体与所知的对象,所以太一本来是完整的圆满的一,第一步流衍出知性。我们还记得上次谈到了犹太人斐罗(Philo,25 B.C.-40 A.D.),他把逻各斯或知性当作神界与制造万物的中介,这都是类似的手法。那么知性再流衍出世界魂,世界的魂。这个世界魂等于是桥梁,往上与知性相通,往下跟世界和整个自然界联系,所以世界魂有高层、低层两面,才能作为联系。世界魂再生出个人的灵魂,那个人灵魂也有两面,比较高的跟知性界有关,比较低的跟身体有关。然后再从世界魂生出物体的世界。

他用比喻来说,他说:“这就像光的放射,太阳光发出来本身没有什么减损,但是越到远的地方,越到后来阴影就越多了。同时,又像镜子一样,镜子所造出的是复制品,但是原件没有任何损伤。”另外还用河水作比喻,河水满了就流出去了。所以这就是从太一流衍一步一步而生出万物的过程。它不是一种有意的创造,那是基督宗教的说法;也不是某种混同太一与万物的泛神论。太一流衍出万物是必然的,所以不涉及自由选择的问题。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完美程度较低的东西,必然源自完美程度较高的东西。这样一来,就变成太一到知性,再到世界魂,再到个人灵魂以及物质世界,这样就形成一个系统。他认为这样一来,就把柏拉图的上下二界明显分离的状态加以协调,又恢复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本期重点3:普罗提诺思想对人生的启发

普罗提诺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回归,要摆脱尘世的束缚、身体感官的欲望,让自己的灵魂可以不断地净化,越来越纯粹、干净,然后再往上提升。

他还进一步说明回归的途径有三:第一是音乐、第二是爱、第三是哲学。所谓的音乐就是要超越感性的声调,借着节奏与旋律达到可理解的和谐,也就是心灵之美;第二个,要从对形体美的沉思,提升到对无形美的沉思,使人有回归太一的愿望;第三,还要经由哲学,爱好智慧可以帮助人回到美的根源。

但是你不管再怎么说,哲学的思考过程还是有主客对立的关系,能知与所知的对立。所以最后还要进入到密契的经验,忘我入神,要神魂超拔,与上帝合一。可见回归是一个历程,而不是顿悟。要经由像音乐这种艺术的启发,经由爱的一种冲动、哲学的探讨,加上道德的实践,最后才能够实现与太一合一。但是,同时还要补充一点,他所谓的与太一合一,并不会使个人的生命跟太一完全混同,这里面还是有它的差异。这个“差异”两个字在后面对于宗教的影响很深,我们将来再说。

普罗提诺自己有这方面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也说出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话。他说:“眼睛如果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就看不见美。”

他强调:人是处于神与兽之间,有时倾向一边,有时候倾向另一边;有些人日渐变得神圣,有些人慢慢沦为禽兽,而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结论就是哲学是向着太一的升华过程。爱智慧走到这一步,显然必须要做重新的思考。

本期收获

1、普罗提诺用来联系一与多的模式是流衍论。

2、普罗提诺认为他的流衍论化解了柏拉图哲学的二元倾向,表面上是把它变成一元的系统,但是中间流衍的过程完全不可理解。

3、人生的目的是回归太一,但是,人跟太一之间永远会保持某种差异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