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月球SpaceX能否成为最大赢家?

重返月球之路,SpaceX又赢一局,成为阿尔忒弥斯任务载人登月系统唯一赢家。一举击败对手蓝色起源牵头所谓的National Team国家队,以及陪跑的美国动力系统Dynetics。

美东时间4月16日,这个周五再现「星期五释放大消息效应」,NASA正式公布角逐载人登月系统的最后赢家,这比原定4月30日公布足足提早了两周,更为出乎意料的是最终结果——原本预料「三选二」,结果却是「三选一」:SpaceX携登月版星舰方案成为唯一赢家,一并拿下28.9亿美元大单,再加上之前获得的1.35亿开发资金,登月版星舰总计会拿到30多亿美元,成为星舰项目最大一笔资金来源。

●对于SpaceX来说,30个亿很多吗?

的确相当多!马斯克前年透露星舰开发费至少50个亿,去年摩根士丹利预估总开发费56亿~80亿美元。相比之下,重鹰开发费只有5个亿,猎鹰9号满打满算3个亿。

●对于NASA来说,30亿很多吗?

不是很多。因为三家角逐者,SpaceX报价最少,只有29亿美元,蓝源明显高过SpaceX,而Dynetics甚至比蓝源报价还要高。更大反差还在于,最初,NASA对阿尔忒弥斯任务载人登月系统的预算可是高达180亿美元(每个消耗型登月器15亿,至少需要12个才能支持阿尔忒弥斯任务8次载人登月——来自ANDY LAW报告:Will Artemis actually be sustainable?)但对于设计目标能够多次复用的星舰来说,只要一两艘登月版星舰就能胜任,足以抵得上12个传统消耗型载人登月着陆器。所以NASA能不偷着乐?能不力挺星舰方案?

之所以SpaceX完胜,当然绝不仅仅是能够为NASA省下大笔钱,更不可能是像有人阴阳怪气地讽刺那样:NASA本世纪最大赌注!NASA高管集体性疯了吧!

●SpaceX又是凭什么赢得NASA青睐?

事实上,从2019年秋NASA向11家意向公司发出招标书,到2020年春公布「11选3」,再到今年2月推迟发布最后赢家,一直到4月中旬最终揭晓,招标评价标准一直保持不变,主要三条:技术、价格、管理。

也就是说,除了SpaceX报价具有绝对优势外,起到决定性因素还包括NASA对SpaceX技术评估、管理评价,甚至包括对以往卓越成就的首肯。一一来看:

①技术比较

NASA对三家角逐者提供登月器方案的技术评价,措词比较含蓄,但态度足够清晰。

蓝色起源方案:Acceptable(可接受/说得过去);美国动力系统Dynetics方案:Marginal(临界边缘/勉强过得去);SpaceX星舰方案:Acceptable(可接受/说得过去)。

不难想象,在NASA评审委员会多数成员看来,三家角逐者技术优劣显而易见:

○蓝源主导的「国家队」端出来的登月原型机,中规中矩没什么新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五十多年前的陈旧技术,登月系统机制原理跟阿波罗登月舱没有本质区别,可以说就是个大号版的阿波罗登月系统。优势仅仅在于技术是现成的,看起来比较容易建造。短期内完成重返月球目标可能没问题,但不能实现全复用(设计目标最多2/3硬件可重复使用),不能有效降低造价,无法实现长期可持续性。所以,NASA给出的评价是Acceptable(可接受/说得过去)。

○美国动力系统公司Dynetics登月器外观设计不俗,就像一只大黄蜂趴在月表上,只需要一副短小精悍的梯子就能让宇航员轻松登月(相比之下,蓝源登月器梯子高达10米,因为载人舱处在最上端。对于身穿重装备宇航服的登月宇航员来说,并非一件轻松自如的小事,目测宇航员会泪奔)。

这款登月器配备了8台着陆发动机,设计目标基本可以全复用,每次着陆时唯一弃用的是一对吊挂式燃料舱。登月器由波音主推的SLS 1B货运版火箭一次发射,或者由ULA火神火箭至少发射两次组件才能运抵月球轨道。这种半新不旧的技术需要更多投入才能验证是否可靠,而无论是登月器技术验证,还是运载火箭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所以,NASA给出的综合技术评价最低,Marginal(临界边缘/勉强过得去)。

○SpaceX登月版星舰方案从设计目标来看,几近完美,一步到位。不仅能够全部重复使用,而且拥有超大空间:上千立方米加压空间,无论是承载2名登月宇航员(第一批登月人数),还是6名宇航员(猎户座飞船最多承载数),甚至未来一次进驻月球基地数十名宇航员都是绰绰有余(星舰最大承载人数100人)。不仅可以载人,还可以大容量运货,甚至配有专门的太空电梯。对于希望尽早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的NASA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最优方案。

更关键在于,一旦登月版星舰获得可靠性技术验证,能够顺利飞抵月球轨道、登陆月球着陆点的话,这就意味着NASA可以彻底享用「登月一体化」,从发射升空到进入月球轨道、再到着陆月表,星舰系统完全有能力提供一条龙承运服务,甚至不再需要什么月球轨道空间站——深空门这种中转站(反对者大有人在,包括火星学会创始人祖布林),也不再需要一再难产的SLS登月火箭、一拖再拖的猎户座飞船,以及正在研制中的深空版货运龙飞船(Dragon XL)、不再勉强重鹰火箭充当登月火箭……这不仅大大削减登月开支,还会大大加速重返月球进程、加快建立月球基地,从而让NASA继续保持先发优势,甚至可以透过登月模式,激发美国人的探火热情,加速载人登陆火星进程。

回到星舰方案上来,当登月版星舰进入地球停车轨道时需要太空加油,由另一艘加油版星舰「尾对尾」加满推进剂,这样不仅可以实现100+吨的超大运力,还可以多次往返穿梭于地月轨道之间,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全复用模式。

此外登月版星舰一次性进入太空后,不再需要重返地球大气层,这意味着不必装配隔热片和前后翼,不必操作惊险刺激的自由俯冲、神龙摆尾等飞行特技,只需要在星舰上端加装着陆发动机(不依靠底部发动机,避免掀起大量月尘)进行反推减速,从而实现软着陆。

总而言之,SpaceX星舰方案不仅比蓝色起源方案、美国动力系统Dynetics方案先进得多,甚至远超航天现有最高水平。星舰绝不只是SpaceX尚在开发中的一款原型机,而是代表着人类未来在载人深空探索领域能够走多快、走多远的未来飞船、超前飞船。

正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超前技术,才会充满挑战性、不确定性甚至高风险性,以至于让NASA最终给出的评价:Acceptable(可接受/说得过去),跟蓝源保守式登月器同样的评价。不过请注意!这可不是给予Dynetics登月器的最低评价:Marginal(临界边缘/勉强过得去)。由此可见,NASA决策层态度非常明朗,对星舰方案充满信心,甚至不惜排他性力挺!才会唯一选取星舰。这恰恰佐证关键一点:星舰研制方向没问题,开发路径没毛病,成功只是迟早的事。换个思路想想:NASA选择星舰,就是在选择未来。否则就是在选择停滞不前,至少技术上停滞不前。

这也从侧面解释了诸多为什么:为何NASA时不时派出宇航员前往星舰基地实地考察,高调为略显粗陋的星舰站台助阵;为何原型星舰四连爆,NASA还能排他性力挺星舰;为何刚开始让SpaceX拿的最少,最终却赢得大奖——要知道,就在正式宣布载人登月系统最后赢家之前,似乎NASA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SpaceX偏爱。相反2020年春在确定三家进入决赛圈时,NASA送出的开发资金SpaceX拿到的最少,星舰项目仅仅拿到1.35亿美元,而美国动力系统Dynetics获得2.5亿美元;以蓝色起源为首的国家队赢得最多5.7亿美元。这可能是早有铺垫,早定的剧本:NASA先让最终落败者尝到甜头,目的是为了安抚一下强大游说集团/既得利益集团(蓝色起源、德雷珀、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众巨头分食5.79亿美元),以及一帮陪跑的(美国动力系统Dynetics带领25家小分包商获得2.53亿美元)。最终唯一赢家却是一开始拿到最少的SpaceX。

②价格比较

NASA对三家角逐者提供的报价评估,给出简明扼要的结论:SpaceX报价最少,只有29亿美元(29.4139557亿),蓝色起源报价明显高过SpaceX,Dynetics比蓝源报价还要高。

NASA甚至都不好意思公布后两者报价(可能吃相太过难看,避免尴尬),要知道这两套方案的发射系统,要么依赖波音主导的SLS 1B火箭,要么依靠ULA火神半人马座火箭,而两款火箭都有的共同点:全都犯有严重的拖延症(SLS整整研制了十年,2011年~2021年;火神也已研制7个年头2014年~2021年);要价都是狮子大开口(SLS预计每次发射价高达10.5亿美元;火神每次TLI发射价至少2亿美元);开发费用都是上不封顶(SLS现已投入203亿美元;火神也已投入20亿美元)。这两款火箭貌似两个黑洞,一旦近身很可能会无法脱身。尤其是对SLS,NASA可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十年耗尽203亿美元,竟然还没有打过一发,绝对属于世纪玩笑。

除此之外,透过三家报价,也能凸显出来一个道理:为什么垂直整合能力越强的承包商越有价格优势,一贯奉行能自己打造的就不必外求的SpaceX,远强过5家临时拼凑的「国家队」,而5家承包商也胜过25家小分包商。

这个报价还能折射价格之外的明暗调性:一心想独占全球首富的光头贝跟一不小心跻身全球首富的马一龙相比,无论是财富观念、赚钱路径、产业布局,还是个人禀赋、做人格局、人生追求、终极目标……全都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这就不难理解很多现象:为什么马斯克喜欢自称是「SpaceX首席设计师」,而贝佐斯总是以蓝色起源全资投资人的身份自居;为什么马斯克能够保持永不满足(尽管SpaceX已是太空一哥)与永恒希望(全力以赴打造星舰,殖民火星),而贝佐斯只求尽快变现亚轨道商业旅游项目;为什么SpaceX五年能够连续成功发射88发(2017年~2021年至今),而蓝源九年只能发射15发(2012年~2021年至今);为什么SpaceX旗下星链星座已经累计部署1445颗,而亚马逊旗下柯伊伯星座只能计划部署3236颗、至今未发一颗;为什么原型星舰能够屡败屡战、屡试不爽,而传说中的新格伦火箭首飞时刻一推再推,不敢见人……

③管理比较

NASA对三家角逐者的管理评价,尽管措词含蓄,但层次分明。蓝色起源:Very Good(很好);美国动力系统Dynetics:Very Good(很好);SpaceX:Outstanding(杰出)。

之所以NASA得出如此评价,不仅仅是看角逐者在竞标期间的短期表现,更看重过往长期表现。事实胜于一切游说,看看以往战绩就知晓能力边界:

○蓝色起源是个妥妥的稳健者,稳健得太过保守。创立20年来,仅仅发射过15次。电商出身的贝佐斯显然在太空冒险界变得非常保守,不断告诫研发团队:「这是一场比赛,我希望是太空史上最安全的发射系统。」于是我们看到,蓝源目前只有一款成型火箭:用于亚轨道飞行的新谢泼德火箭。另一款轨道级火箭有待验证:新格伦New Glenn,原本今年首飞结果不出意料再度难产。还有一款巨型火箭尚在绘制蓝图:新阿姆斯特朗New Armstrong,貌似跟超重鹰/星舰有一拼……尽管背后依靠贝佐斯的强大资金和游说能力,但无法拥有马斯克一样的神操作,单凭投资人的角色来指挥一批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高管,显然没法在高效整合、技术创新方面有所建树,更别说表现卓越了。

○创立于1974年的美国动力系统公司Dynetics尽管活得足够久,却长得不够大更不够强。从情报、网络、信息安全,到汽车、导弹、航天,不仅业务庞杂,而且广而不精。为了搏一把登月器合同,甚至不惜联合25家分包商和盘托出一个拼盘式竞标方案,而且在此之前从未操办过一桩重要航天器的研制重任,Dynetics这种打法可能让NASA决策层高票通过?

○再看SpaceX,NASA可谓知根知底、深度信任。无论是ISS货运补给、深空探测器发射,还是重启美国载人航天、重返月球重任,SpaceX无疑是NASA最棒最可靠的承包商,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不管垂直整合、技术创新、低价高效、成本管控,还是卓越的创新力加上罕见的执行力,样样都被事实一遍遍反复检验过的。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NASA,必然会在SpaceX管理评价上打出:Outstanding(杰出)。

●重返月球SpaceX成为最大赢家?

对于重返月球计划,SpaceX可谓全情投入、深度参与。除了尚未承担发射猎户座飞船外,其他所有重要发射任务几乎统统包揽:前期发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4个NASA商业月球载荷服务项目)、月球轨道空间站深空门首批两个组件、登月版星舰(载人登月系统)、定期发送深空门的货运补给任务(深空版货运龙飞船Dragon XL)……

参看以下SpaceX发射月球任务表▼

显而易见这是赢者通吃的格局,SpaceX几乎成了重返月球的最大赢家(除了还未承担发射猎户座飞船,后面会说)。尽管马斯克及SpaceX的终极目标是火星殖民,但两者并不矛盾,不仅兼容并进而且相辅相成。在通往火星之路的途中,SpaceX顺势成全NASA多年宿愿,成就地月空间开发格局,顺便积累大量资金技术美誉等等资源,这反而会大大加速火星殖民进程。成人之美的同时还能成就自己的终极目标,SpaceX何乐而不为!

只要深度捆绑NASA这个金主+后盾,SpaceX作为开路先锋不必再担心技术储备、资源整合、持续资金、政策限制等后顾之忧,更不必担心尚且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足以支持火星殖民,只要自己专心打造火星航班就是了。要知道NASA深空探索路径图就是先登月再登火,双线递进。SpaceX和NASA这对哥俩好,在通往火星的路上各有优势:NASA长于宽度、深度与合力,SpaceX精于效率、创新、专注度,这正是登陆火星前夕以及后续,彼此优势互补、深度绑定的稳固基石。

●星舰成为阿尔忒弥斯任务唯一载人登月系统,意味着什么?

作为NASA主推的阿尔忒弥斯登月项目的一部分,按目前安排,2024年NASA计划发射猎户座深空飞船,搭载首批登月宇航员(一对男女组合,实现首位女宇航员及首位有色人种宇航员率先登月,确保政治正确,体现平权理念)。在登月宇航员抵达之前,计划2024年5月SpaceX先行发射月球轨道空间站深空门的首批组件:动力推进舱PPE、居住后勤舱HALO,作为登月宇航员中转站。之后,登月宇航员搭乘在此停靠的星舰登陆月球南极着陆点,由此实现阿波罗登月之后人类重返月球的伟大壮举。再之后,定期派出宇航员重返月球(每次任务最多两周),逐步建立月球基地,成为美、欧、加、日等常态化月球任务。常态登月、开发月球、赢得先机,俨然成为新登月潮的内在驱动力。

如今,登月版星舰成为唯一指定载人登月系统(Human Landing System,缩写HLS),在整个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任务中承担关键一环,不仅担纲登月宇航员往返深空门与月球着陆点之间的载人任务,还包括运送各种登月装备、科研设备、物资补给等货运任务,为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打造常态航班,构建月球运输系统。

NASA唯一选中星舰,还有一个暗线没有挑明,但是不容小觑——这就是登月版星舰一旦获得可靠性技术验证,就意味着NASA可以彻底享用「登月一体化」,因为从发射升空到进入月球轨道、再到着陆月表,星舰系统完全有能力提供一条龙承运服务,也意味着NASA同时拥有两条登月路径:一条由星舰系统打通;另一条是SLS+猎户座飞船+登月星舰构建,这不仅有效分摊风险,而且执掌主动权。

不过这是最好最乐观的预期,现实往往没那么美好,另一种可能就是被航天巨头把持的SLS+猎户座关键时刻掉链子或者一再难产,甚至半路夭折,这时候就到了星舰力挽狂澜,成为阿尔忒弥斯整个任务顶梁柱的荣耀时刻——因为重大机遇都是为实力派准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返月球SpaceX能否成为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