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无用

无用之用:

有学生问听完你的营销课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做营销,能不能直接教我们怎么做,就像上学时每道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竟无言以对。

事后琢磨,唉,如果你是希望有个标准答案,那又何必来听我的课呢?

这世上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呀。

庄子说:

石木匠和徒弟看见一棵栎树,其树阴可以卧牛百头。石木匠正眼不瞧,走了。

徒弟追上来说:师父,自从我拿斧头以来,就没见过如此大树,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说:用这棵树做的船会沉,做的家具会腐,做的棺材会烂……毫无用处,看它干嘛。

那些有用的树,都因为有用而被砍伐了。

而此树能存活万年,恰恰因为无用。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有用之用:

功利主义的人生像一把没刀鞘的刀子,锋利但不好看。

某人带儿子参加一个读书活动。

规则是: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收获一份大礼。

儿子特别努力一周读了五本,其他孩子最多的才读了两本。

读书节工作人员带来第一名礼物对某人说:希望你们放弃这次比赛,礼物可以先给你。

:为什么让我的孩子退出?

:你孩子只想争第一,为读书而读书,而不去体会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他这样疯狂地读,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从生到死,我们都在和有没有用这个词打交道。

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子是没用的。

上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是没用的。

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是没用的。

我们以钱权名为标准,如果不能最直接地应用,如果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如果没有眼下能看见的利益,那我们就不要去碰这些无用的东西。

有用则宠之,无用则弃之。

实用主义,已深入骨髓里。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

背唐诗不能致富、不能赚钱、不能出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背唐诗?

慢慢地,我长大了。

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约会时,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时,知道了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了时,就想起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了时,就想起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时候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容。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可能。

人,囿于实际功利的需要,只注重于物的具体有用性,只留意于有用之用,此不仅具有局限性,亦具有破坏性。

无用之用:

有用、无用是相对的。

湿地,既不能种庄稼,又不能养鱼虾,似乎无用,但它是地球之肾。

为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的场所,保护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它还有固化陆地生物圈碳素的功能。

这正是无用之用。

惠子有一“瓠落无所容”的大葫芦,忧其无用,庄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瓢,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不是为了捕鱼,不是 为了津渡,而是逍遥于天地之间,这就是无用之用。

正因为大树无实用价值,才能不夭斤斧,才能成其如此之大。

惠子总是以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和看待一切,庄子谓其“犹有蓬之心”。

蓬之心,亦即心中长草而不灵便,而世俗之气太重。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马,食草饮水,嘶鸣疯跑,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蹄,此马之真性也。伯乐出现,说我善治马,然后烧之剔之、烙之刻之、饥之渴之、弛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后有鞭策之威,这样的马其实已经死了大半了。

马就是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吃草、饮水、奔驰。

马不是因为成为人的工具才成其为马,一匹马成为千里马是人的幸运,不是马的幸运。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髙,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所以,

要突破以有用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知晓物之有用之用,明了物之无用之用,进而以纯然无用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一切事物。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都是用的立场。

抛开用的立场,无用之用也有其局限。

唐人成玄英:不材之木,广漠高远,无用于事,无碍于人,自得其宜,枝叶茂盛,婆娑荫映,蔽日来风,故行旅遇之,徘徊憩息,徙倚顾步,寝卧其下,纯出自然。

这就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注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用,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