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张译为什么故意下车被捕?我强行解释一下

张宪臣与小兰成功逃下火车之后,找了一个隐秘居所暂时住下。

由于没了接头人,不知下一步该如何继续的张宪臣只好用紧急预案联系上级组织。

上级的指示很快就下来了,只是需要结合密码本来解读。密码本是一本叫做《梅兰芳游美记》的书,这本书原本在另外一个小组的楚良手里。

现在楚良和王郁落到敌方特务手中,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张宪臣无法跟他们取得联系,只好铤而走险去图书馆重新买一本。

此时的图书馆,早已被敌方特务监视起来——谁买这本书就抓谁。

张宪臣非常小心的乔装打扮,可是外表不管怎么变,买书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嫌疑。果然,他这边前脚刚出门,后面就有一大批特务追了出来。

张宪臣略施小计引开敌方特务的注意力,并成功搭上了一辆汽车。可中途在马迭尔宾馆门口遇到的小乞丐,引起了他的注意。

张宪臣与王郁是一对夫妻,原本居住在哈尔滨,还有两个孩子。

五年前,张宪臣与王郁去苏联受训,并把孩子交给其他人收养。

可是没过多久,收养孩子的人就被日本人打死了,孩子也不知所踪。

最后有人看见他们就是在马迭尔宾馆门口要饭。

原本有希望逃脱的张宪臣,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可他在下车寻找孩子过程中被特务发现,最后被捕。这也让乌特拉行动再生变故。

单从“张宪臣被捕”这个剧情来说,转折是有些生硬的。

身负重任的张宪臣,只因为看到一个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孩子的小乞丐,就不顾敌方特务正在抓他的危险,毅然决然的下车找人。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匹配。

一方面可以等任务结束后再来找孩子,另一方面都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孩子就去,动机有些过于薄弱。

我后来仔细想了想,张宪臣的动机好像也能解释一下。

首先,在电影开头,四个人分成两组时,王郁对张宪臣说过“活着的去找孩子”

两组人分开之后,张宪臣和小兰在敌方特务手中成功逃脱。但是在火车上时,张宪臣发现王郁和楚良并没有发现接头人是敌人伪装的。

二组的人被敌人掌控了,这是张宪臣当时获得的信息。

宾馆里,小兰很担心楚良的安危。

张宪臣告诉却小兰“你应该当他已经死了”。

一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小兰,眼含泪光的反问张宪臣“那王郁姐呢”?

张宪臣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两个孩子的事情。

从张宪臣后来找孩子的行为来看,很显然他也当王郁死了。

身在敌营,自己又是重要的任务人员,再加上叛徒的出卖,很难想象王郁和楚良可以成功逃出生天,这个概率太小了。

那么对于张宪臣来说,“活着的去找孩子”这句话就成了“我要去找孩子”。这既是一位父亲的责任,也是对王郁的承诺。

其次,从张宪臣讲述的孩子踪迹来看,说明孩子会到哪里是不确定的,错过了这次机会,下一次就难说再去哪里找了。而且下车之后,也不是百分百一定会被捉,前面不是也成功逃脱了一次吗?

第三,在宾馆门口要饭的孩子有三个,其中两个偏小,只有一个相对符合儿子6岁的年龄。如果只是去确认一下,花费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应该有足够的逃跑时间。

以上三点算是强行给这个行为做了一个解释。

作为一个经验老道的特工,下车去找孩子怎么都不能算是一个正确决定。

从结果上来看,电影中张宪臣因为这个行为最后被敌人抓获,后来又因迷幻药的作用,差点暴露小兰的联系方式。

电影结尾时,张宪臣找到的那个小男孩确实是他儿子,但这更像是导演有意设置的巧合。剧情中貌似张宪臣跟儿子见了最后一面,实际上张宪臣根本不知道这个男孩真的是自己儿子,见不见对他都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安慰。

再者,敌方特务找到张宪臣搭乘的那辆汽车,从司机口中得知了张宪臣与小兰居住的位置,把小兰置于险境。

张宪臣这个自投罗网的行为,对于推动剧情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从人物动机来讲,强行用一个“可怜天下父母心”来过度,就不太让人信服。

相比于火车暗号、电影院埋伏这些相对严谨的剧情来说,作为重要转折的张宪臣被捕,设计的属实有些粗糙,容易出戏。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你可能感兴趣的:(《悬崖之上》张译为什么故意下车被捕?我强行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