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三农,走近大沽河

    心系三农,走近大沽河

摘要:2017年7月8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大沽河生态农业调研”实践团——莱西分队共八人前往莱西市正式开始做社会调查问卷以及对姜山镇兴隆屯王志涛先生的新农理念的生态农场做相关调研学习的工作。

      早在六月底,青岛农业大学“大沽河生态农业调研”实践团的调研课题受到青岛市城阳农业局和各县级市相关单位的赞同和支持。前期,我们针对大沽河流域生态农业相关课题及目前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城阳农业局站长王志鹏还向我们介绍了大沽河流域生态农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其中我们前期进行过学术交流的莱西分队的采访对象——王志涛先生的绿色生态农场对我们的再次造访表示欢迎。


  7月8日莱西分队的一行人迎着朝阳在庄严的国旗下进行认真而严肃的出征仪式,我们坚定的声音响彻虹子广场,作为一名化学与药学院的学子我们怀着锲而不舍和同力协契的信念渐行渐远。

      在长达数个小时的车程中几经波折的我们终于到达了姜山镇,而此时日过半午,抵达兴隆屯的车只剩最晚班。大家都在犹豫不决的情绪中唏嘘不已但我们怀抱希望仍旧不断提出不同的分组行动方案,就在失望的情绪即将漫上心头时,当地热心的村民注意到了我们并主动提出帮助。巧合的是这位村民恰巧要前往我们目的地附近的村庄,并表示愿意搭载我们一程。当我们在路上讨论起我们此行的目的时,他哈哈大笑道:“你们说王志涛啊,他是我同学,他的农场是我们村的模范对象……我们不能说赶超,但我们会争取赶上他们村儿”。一路上这位热心的村民向我们介绍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农业发展情况并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

      当日下午我们来到王志涛先生的农场,农场相关负责人热情欢迎我们到来之余向我们耐心的介绍农场相关情况:

      在发展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发现了粪便的处理问题,粪便交由他人处理既浪费成本又不利于生态环境,因此生态农场便应运而生。奶牛场的粪便投入沼池,沼池的沼气解决了牧场的能源问题,沼渣则解决了农场的有机肥料问题,同时农场中秸秆切割后用作奶牛场的饲料,实现了“过腹还田”的良性生态循环。近几年因为干旱等因素土壤板结情况愈发严重,土壤板结会导致小麦和玉米产量低,也会加大后期翻地的难度,那么秸秆的剩余部分采用翻耕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土壤还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农场运用轮耕、间作、套作等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方式提高作物产量,即使在旱情比较严重的几年里,王志涛先生农场的产量依旧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农场里兼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秋葵凭借滑润不腻的口感和独特香味的优势顺利地成为热门畅销的蔬菜,于是农场选择大面积地种植秋葵,我们眼前的秋葵田里浓郁的绿色俨然成片,已然收获了几茬儿后的田中秋葵依旧长势旺盛看不出丝毫衰落的痕迹。而负责人告诉我们秋葵最旺季即将过去,他们将严格按照时节的变化规律,遵循经济的最高收益原则换耕其他的作物。农场负责人提到耕种过秋葵的田地更有益于小麦的生长,这样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不断轮番耕种,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穿过马路的另一边还在翻耕的几十亩地正有几个农民伯伯依旧用着传统工具不断作业。负责人向我们提起:毫无疑问,秸秆焚烧既污染环境也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所以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火烧秸秆,仍旧在探索着哪一种方式效果最优。农场负责人亲切地唤来埋头苦干的老伯:“叔,你来给他们讲讲。”伯伯一口地道的方言笑着推辞:“我们懂咋种,但不会讲啊”,我从他憨厚的笑容里看出农业人的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品质。是《诗经》里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是《归园田居》里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更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任劳任怨。据负责人介绍,等这片土地翻耕好以后将会种植我们华北地区特产的旱稻。南方大米一年产量分三个季度,产量高但口感难以保证,然而东北香米虽然深受消费者喜爱却一年只产一季,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我省在不断探索新的出路。该农场所种植的旱稻主要供向青岛本地居民,临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优势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在和南方水稻价格不相上下的同时比南方大米口感更佳的条件下在当地有不错的销路。

      眼下,正值蓝莓盛产季节,园内处处都见忙碌采摘果实的人们。王志涛先生的蓝莓园是他经济作物中的一大亮点,在东北黑土的孕育下和牛奶浇灌成长下的蓝莓树涨势旺盛,所结出的果实香软甘甜,口感较好,在当地也有不错的销路。负责人哥哥热情的分给我们每人一盒“喝牛奶”长大的蓝莓当做纪念。

      最后负责人驱车带我们来到他们的玉米田,在这里我们看到已经翻整好的土地,部分秸秆被截断后再经加工用于养牛场的饲料,秸秆的根部部分就经过全面的翻耕遗留在土壤里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方式作为新作物的一部分养料来源,这种方式经济又环保,所以我们的新农业生产生活中在传统耕作方式中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创新。我们站在俨然成趟的地头,看着广袤的田野,负责人随手捧起一把泥土并用手掰弄着土块解释道:我们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基本判断土壤的板结情况。其实我省大面积的种植业还是面临很多的问题,如近几年经常出现旱情比较严重的问题于是产生了土壤板结的难题,这对于农生生产有很大的阻力。农场负责人提到他们曾经尝试过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虽然无土栽培幼苗生长迅速,却多适用于做科学研究,但如若大规模投入到农业种植中去还是有点不切实际。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大胆尝试中蜗延摸索着新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分别之际农场的负责人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再次来到他们的生态农场进行调查研究,见证王志涛先生的生态农场的成长,也见证我国农业的不断成长。

      他所经营的农场是当地农业与牧业结合、物质循环利用的典例,将奶牛场和农场合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王志涛先生还开辟了17块试验田,以是否翻耕和不同的有机肥量等条件为变量不断探索保本增收的最佳耕作方式。“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反映一种耕作方法是否是真正的有效”负责人站在试验田边,“一种有效的办法可能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收益,但若放到几百亩几千亩田中就会实现质的飞跃”。的确,改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然,调研与宣传工作也要到位,我们的宣传会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大家培养绿色农业的意识和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让大家不再整天为“舌尖上的安全”提心吊胆并最终能够对我国的农业树立信心。我们在莱西的车站、街头和大型商场做了几百份调查问卷,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的年龄段对“三农”和“大沽河”有不同程度上的认知。为了让“三农”更为大众所知,我们的新闻在各种平台被报道,我们的实践团有幸被城阳电视台和山东教育电视台报道,我们的新闻被凤凰网、半岛都市报、青岛新闻、大众网、新民晚报、东方网等媒体报道。身为撰稿人之一,我感到非常荣幸能为我市的农业做一篇报道,宣传我市不断进步的绿色农业,从我做起,让城市居民对我市农业树立起自信,终究一天我们不再考虑农药残留,不用担心食品污染。

      我在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中中主要担任一个宣传者的角色,所以就我而言,我们的农业在不断改良完善,农业人也都怀着一腔热血去实现他们的“中国梦”,但大家都却生活在网上曝光的“舌尖上的安全”负面新闻的惶恐担忧中。要消除疑虑,重新树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我们仍需努力。于是“生态采摘园”、“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的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应运而生。农业生产链就这样完完全全被“曝光”在太阳下,向广大消费市场介绍着农业的发展现状,普及了农业知识,更是“受人监督”。

      服务三农,关注生态农业发展,我们一直在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系三农,走近大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