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拒绝“到此一游”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党员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然而,听到一些接受教育后的同志这样抒发“观后感”:“建得挺有氛围、挺漂亮。”当问及具体内容时,却表示:“呼呼隆隆,人太多,记不太清了。”如此“跟团游”,消弭了党性教育的严肃感和实效性,偏离初衷。

不可否认,党性教育基地对提升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担当作为、汇聚干事合力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那些与党史密切相关、与烈士紧密相联,能够营造氛围、直击人心的党性教育基地,更能提醒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奋发进取、顽强拼搏、接续前进的不竭动力。但组织到基地学习有个前置条件,就是一定要确保入脑入心入髓,否则与“到此一游”无异。

时下,有的单位把党性教育搞成了“几日游”,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不间断地跑,甚至一周十来个基地、横跨三省之多,惹得干部抱怨连连,“感觉是去拍照的,参观的时间还没坐车的时间长”,甚至没有照片就回忆不出看了什么。少数单位把党性教育搞成了cosplay,扮成红军战士、扛着模具步枪参观,平添成本不说,还活脱脱地把自己搞成了“景点”,甚至历史知识不过关,还闹出穿着红军服参观解放战争基地的笑话。更有一些同志,身至不能心至,“走马观花”一番,出了基地大门依旧“我行我素”,不见提升。

出现这些“到此一游”式的问题,究其实质还是“形式主义”作祟。有的单位领导对去哪里、学什么、达成什么效果等,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似乎只要是出去过、留了影,就算完成任务,可以美化台账、向上级交差了,根本不提形成计划、出行、总结、提升这样的完整闭环。其实,出去参观一趟,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究竟能提升多少,一方面要看个人在学习中的认真程度,只有真看、真学、真悟,才能有提升、有效果;另一方面也与党组织的正确引导相关联,毕竟真正行之有效的党性教育,外出参观学习只是一部分,甚至占不到一半的权重。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可以说,开展党性教育一定要做好周密的部署,既要考虑怎么去、去哪里,更要关注回来后怎么提升,而不是一去了之、流于形式、“到此一游”。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成本意识,对经费该不该花、用于何处等问题要能“门儿清”,真正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避免在基地之外出现“漂亮的垃圾堆”。

对党员干部而言,党性修养并不会因为党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强,也不会因为多去一些党性教育基地就必然增加多少,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务实”和“悟性”,去了就要认真学习,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深刻感受同样身为党员,人与人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回来就要充分反思,总结归纳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给自己定下一些“小目标”,进行一次“大洗礼”。只有这样,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才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进而更好地引导党员干部涵养坚强而有力的政治人格,形成对党忠诚、对党组织负责、对人民担当的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党性教育拒绝“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