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3

《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  张义兵著

文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部分:从实体社会跃迁到虚拟社会、传统的断裂与教育的重生、主体的消失与自我的重塑、边界的模糊与关系的重构、理性的放逐与话语的重组、制度的瓦解与权力的重置。布迪厄曾经说过:“社会学的职能就是揭示掩盖起来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将类似于“符号权力”这样“人对人的压制”,减低到最低程度!

《荀子》云:“人生不能无群”,“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严复最终把社会学介绍到中国的时候,称之为“群学”。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就认为社会是不同个人之间的互动结果,社会存在于个人身上。迪尔凯姆曾把社会定义为“人与人的沟通和互动形成的结构系统”,他还说,‘他们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人建立的社会越有秩序,它控制人自身的力量就越强。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大,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反对自身的异己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社会在进行经济再生产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社会与人的再生产,人创造的财富越多,建构的社会越“完善”,造成自身的异化程度就越高。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渗透着新教伦理精神的“不断理性化的过程”。

一方面,现代性在把神学特权驱下神坛、带领人们走出愚昧的同时,又帮助科学建立了新的霸权。另一方面,现代性再给人们带来丰裕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生存的危机、增长的极限与人生意义的缺席。特纳就认为:“现代化引起了意义的缺乏,多重价值间无休止的冲突,以及铁笼子似的科层制对人的威胁。理性化使世界变得更为秩序化,更为可信;但他不能使世界变得有意义。于是,生活世界越来越变成了“工具理性的殖民地。实体社会越来越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人们的批判意识已经消失殆尽,社会对人的统治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日益紧密,日益加剧了人们的控制。‘思想的独立、自主和政治反对权,在一个日渐能通过组织需要的满足来满足个人需要的社会里,正被剥夺他们基本的批判功能。在科层制和等级制处于最底层的人,无法在社会中获得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又容易滑出“社会”的控制从而造成另一意义上的人性扭曲。在这样的社会洪再生产出来的人,是残缺的人,是单向度的人。

虚拟世界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人们会隐匿贴在每个人身上的表面标签,显露的是深层的真实自我,现实和虚拟的互换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前台和后台的倒置,在场与不在场的互换。对于否定一切,摧毁一切的激进后现代主义而言,后现代不可能是摧毁一种结构后再去建设一种新的结构,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不否认新事物的建构。

按照布迪厄的解释:场域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建构,是经历漫长的自主化过程中生成的产物,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要性的客观关系空间,即场域。惯习不能等同于习惯,它是一种生成性结构,是“外在性的内在化”。(养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281页。)

断裂观念是分析研究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理论方法,历史实际上是由各种“断裂”隔开的片段所拼贴而成的。历史发展中的断裂也各不相同的,有的断裂要经历过一个长时段、有的断裂却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断裂不是决裂,不是毫无联系,而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教育的断裂表现在内涵与外延上。从外延来看,体现在横向和纵向的断裂,从内涵来看,其一体现在表层的教育技术断裂,其二表现在中层的教育制度的断裂,其三是教育观念的断裂。

虚拟社会不是对实体社会的一种简单拷贝。制度化教育在人、社会与自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表面的繁荣掩盖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制度化教育的丑恶的一面。完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会导致教育者的空洞贫乏的“超人教育”。完人教育会导致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在行动上产生自我与本我的矛盾,结果会形成虚伪、甚至是虚假的人格。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一旦有人戳穿他,任何神话不破自灭。教育能促进永恒进步实际上就是再简单不过打一个神话。

人类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对自身的不断反思与 超越,在我们批判社会对人的奴役的同时,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对自身生存境遇的新的追求。因此,批判反思,不是为了全盘否定,而是表达了又一次超越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