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批注版)

【王注】

   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王注:开门见山,直接交待自己渐渐退休的事实,目的是什么?】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王注:引用比尔·盖茨的话,生动有趣,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引用比尔·盖茨的话,是把比尔·盖茨以及微软当成了榜样。】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件不可设想的事情。【王注:利用名人的话说明老者退休的必要,形象又深入人心。】我是属于创造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王注:前面属于提出观点,但是毕竟没有在逻辑上说明白。】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满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王注:为什么要提到李素丽?衬托,更是对比。李素丽可以一直为大家服务,因为只要善良,充满爱心,这个工作就能做下去,而“我”却不行,我的工作是创造,创造力是有黄金时期的,为什么这么说?有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什么?】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掌声)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王注:是为了鼓励青年人积极创造,因为青年人年富力强。很形象生动。】(笑声)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王注:一个快落山的太阳的价值就是给青年人提供自己的心得体会,年轻人最需要的是过来人的经验,演讲对象非常明确,演讲内容也很合适,但是,却并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意味,幽默,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演讲才会事半功倍。】

     ……

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王注:这篇演讲稿节选了第六个重要抉择,涉及到年轻人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第一代主任是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发现者。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有一句名言,他讲:“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姆孙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奠基人,他培养了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了第五代,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掉。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研究重心必然移到美国。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王注: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演讲者举了一个例子,出了25个诺贝奖获得者的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有名言,人物事迹有详有略,突出年轻科学家能与时俱进的这一优点。】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王注:对王选来说,可悲。】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王注:这一句是点明观点的,可以说是金句。】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水远得不到。【王注:马太效应,下定义,减轻听众的认知负担,也更有说服力。】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王注:对别人来说,可笑。】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王注:可悲可笑的,都是不懂科学。】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 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 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成,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献,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王注:通过对比自己所做出的成就和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可悲和可笑,引起听众的认知冲突,演讲观点更深入人心。】(笑声,掌声)

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营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王注:通过调侃,说明真正的权威可能不会被人发现,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不是权威了。】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擅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度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王注:在为自己“卖狗皮膏药”做解释,也是在告诫做研究的年轻人要踏踏实实做研究,不要老“卖狗皮膏药”。】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王注:能调侃自己的,是真幽默,观点也才有穿透力,才能深入人心。】(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就士。【王注:把院士称号看成是对自己的肯定,如此低姿态,怎能不令人鼓掌!】(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王注:提到了年轻院士,说法更圆融。】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王注:扶植年轻人,首先要减少老年权威人数,比如限制年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男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王注:用这么多例子来说明扶植年轻人是正确的。】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城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土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王注:从导师成长经历说明,导师不争夺年轻人的成果。】当然外面宜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王注:调侃,其实对于这种现象,王选也没有办法。】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湖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王注:如何扶植年轻人?王选提出了具体怎么做。】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度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旦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王注:这一段演讲特别精彩,通过名人与凡人的对比,把其中的荒诞感给传达出来了,又特别幽默,演讲效果很显著。】 

……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l+WE= Full I ),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 ”,谢谢。(长的掌声)【王注:以金句结尾,要把自己溶在集体中,体现自我价值,这不仅是对年轻人讲的,也是对所有人讲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批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