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01、02 秦汉 南北朝

作者:陆威仪

书中对宗教、文化的描写分量比较大。对文化、技术方面的进展描述比较多。

总体而言,秦汉主要是黄河流域的竞争,华夏文明逐步建立的时代。南北朝则是华夏文明的中心逐渐南移,以长江为界,在北方以胡人逐步吸收华夏文化,在南方则是华夏文化逐步扩展、征服南方少数民族。

秦、西汉建都关中,是因为关中地势易守难攻,中央政府能够从容面对还不稳固的天下。东汉建都洛阳,则是因为天下平定已久,文化和经济中心逐步东移的结果。

东汉都城东移,边境防守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守军主要以胡人为主,到后期还大量內迁胡人,这是导致后来“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胡人军队的內迁,导致大量汉人东迁、南迁,这是导致南方大开发的原因。南北朝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步转移到了南方。这主要是因为汉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技术革新,能够相对充分的利用南方的自然条件,奠定了南方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

作者对宗教的发展也做了非常详细的考察。秦汉的都城,是作为祭祀中心而存在的。不过秦汉时期还只有原始的信仰,并基于一些儒家典籍进行布局。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也随之制度化,道教、佛教的相互渗透与发展,使得制度化的宗教迅速普及,到隋朝终于被统治者正式接纳到统治体系中。

宗教的发展,对文化、思想都产生重要影响。专业的神职人员的存在,以及宗教所描述的另一个世界,都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出路和活动空间,使得人们在现实的时空之外,找到了新的目标和生存方式。

到隋朝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南方(长江以南)是经济、文化中心,而北方是政治、军事中心的格局。大运河的兴建,作者认为是维护中国大一统帝国的重要设施,也是后世北京能够长期成为帝国首都的原因。大运河将中国的重要城市通过水路连在一起,确保南方的粮食能够被运到北方。

从这个角度看,南北方的这个格局似乎仍然在持续。在农业经济时代,北方游牧民族是长期的威胁,因而军事中心必然在北方,而军权往往也导致政权的转移,因为政权与军权总是集中在一起,因而在北方建立都城(政治中心)有其必要性。

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政治中心继续放在北方,是否还有必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中国史01、02 秦汉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