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1.1 7小寒十三日//念奴娇·中国五岳之河南郑州中岳嵩山//冬至·冬景·冬意(十三)

      题记:东西横卧,中原丽秀,叠嶂连峰,傲立碧空。放眼黄河,翻腾起浪,胸怀洛水,气势恢宏。改朝换代,身边常事,三教九流,聚会形容。历尽沧桑,千年万载,风云变幻,涌现豪雄。

念奴娇·中国五岳之中岳嵩山

      山崇岭峻,五岳嵩阳异,松涛奇秀。太少峰峦悬紫气,叠嶂翠屏青岫。婉转流泉,绕回岩壑,瀑韵飞琼漱 。矿藏丰富,盛繁生化石久。

      庙宇古建恢宏,飞甍遮日,高阁穿云透。面壁十年图破壁,尚武少林僧首。书院沧桑,千年演变,儒学明朝琇。山幽心静,道家融佛相厚。

中国五岳之中岳嵩山———

      嵩山,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系秦岭支脉外方山的东延部分,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逐渐转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东西绵亘近百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风景区面积为159平方千米,地质公园总面积450平方千米。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各类文物珍品6700多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嵩山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同时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 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

      2004年2月13日,嵩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嵩山少林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系秦岭支脉外方山的东延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34°23′31″—34°35′53″,东经112°56′07″—113°11′32″,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逐渐转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东西绵亘近百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风景区面积为159平方千米,地质公园总面积45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嵩山山脉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向东北、东、东南方向呈扇形展开。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山脉亦变得分散、破碎,至东部则形成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总体来看,地貌类型以高丘陵、低丘陵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深低山和浅低山,深中山和浅中山的面积较小。北部山地丘陵分布于颍河以北地区,以嵩山山地为主;南部山地丘陵分布于颍河以南地区,以箕山山地为主体。

      嵩山和箕山之间,是东西向延伸的宽谷地带,称为登封宽谷或登封盆地。其北部发育有嵩山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海拔340—380米,略向东南倾斜。由于近期地壳上升,平面受侵蚀,地面呈波状起伏,并有长条状垄岗;盆地南侧有颍河自西向东流过,河谷较宽,形成地势平缓的冲积平面,海拔300米左右。颍河沿岸发育有较宽的河漫滩和三级阶地。

      气候:嵩山位于北温带南缘,山体自西向东横亘于豫西山地东部,地形复杂,重峦叠嶂,河谷交错,大陆度为58.8°,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蒙古冷气压,热低压,极地大陆高压和冷暖气团、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雨少风多,秋季昼暖夜凉。光热资源丰富。

      水文综述:嵩山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32千米。在大河谷地或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埋藏甚多。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区内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供水条件。

      从流域归属来看,区内河流分属两大水系,即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嵩山北麓的大部山区属黄河水系,有伊河、洛河、汜河。嵩山南麓的大部山区属淮河水系,有颍河,贾鲁河,汝河。受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控制,主要河流和支流自西向北、东、南三方分流。在水系结构上,主要河流多发育在并行山脉之间,支流众多,均匀注入,且不对称性比较明显。一般北岸支流比较长大,南岸支流则比较短促,这一特点使干流河槽多有偏向右崖的趋势。因此,面积较大的河流阶地及河谷平原多分布于左岸,形成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主要景点———

      少林景区综述:嵩山少林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5A级景区。景区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点集中于景区核心区2.18平方千米以内,主要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发祥地的少林寺、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林,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石阙少室阙以及武术馆、达摩洞、初祖庵、二祖庵、十方禅院、甘露台等景观。自然景观集中于少室山三皇寨,融汇了前寒武纪时期著名的“嵩阳、中岳、少林”三大造山、造陆运动,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最佳观景处,代表景观有猴子观天、云峰虎啸、御寨落日、少室秋色等40余处。

      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其建在少室山下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525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从南天竺国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创禅宗,少林寺遂被世界佛教界尊为“禅宗祖庭”,达摩祖师被奉为“东土禅宗初祖”。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驾秦王李世民有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这里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如今的少林寺不仅因其神秘古老的禅宗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少林寺常住院中轴线现有七进院落,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保存宋、明、清建筑多座,是一处禅、武结合的文化圣地。

      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300米处,占地面积14000余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砖石墓塔241座。因塔累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状各异,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被称为“塔林”,少林寺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是“古塔艺术博物馆”,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寨:三皇寨景区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风景名胜区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西麓,距登封市区15千米,北与少林寺景区接连交壁,总面积约35平方千米。

      三皇寨之巅的“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三皇寨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中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初祖庵:初祖庵是宋代为纪念禅宗初祖达摩面壁求法得成正果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占地三千多平方米,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祖庵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其中大殿是河南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之一,在建筑学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虽经多次修葺,但主要构件仍为北宋原物。大殿的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和细部做法等都能反映出宋代木结构建筑优美的造型和精致的工艺,可与宋代的重要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在木构、石雕方面的技术做法甚至可称为孤例,为今人理解《营造法式》和宋代木构建筑技术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见证。

      达摩洞:达摩洞是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锋上部的一个天然石洞,深约七米,宽约三米。相传梁大通元年(527年)至梁大同二年(536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九年之久,后人称之为“初祖九年默玄处”。

      永泰寺: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家皇家尼僧佛寺,被称为佛教禅宗尼僧祖庭,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有姊妹院之称。永泰寺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太室山西麓,依山就势,座东朝西,西对古刹少林寺,南望千崖万壑的少室山,北依秀丽多姿的子晋峰,面临碧波荡漾的少林湖,整个寺区依山傍水,环境古幽。历史上,曾有北魏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南朝梁武帝之女明练公主(禅宗尼僧鼻祖)、北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三位公主在永泰寺出家修行,从而成就了永泰寺无与伦比的尊崇地位。

      据明代碑刻记载,佛教禅宗传入后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达摩面壁,第二件是神光断臂,第三件便是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永泰公主出家以后,经常用钱粮救济周围百姓,因此嵩山地区的广大群众和僧尼都对永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而名扬四海,寺院也以永泰公主的名字而命名,其规格之高、影响之大使永泰寺普通的红砖绿瓦上,蒙上了一层神秘高贵的面纱。

      少室阙:少室阙,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邢家铺村西,距城六千米的少室山下,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年),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

      二祖庵:二祖庵,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旅游景点常住院对面的少室山钵盂峰顶,是少林地区最高的建筑。因庵与其北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称之为“南庵”。据旧志载,相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后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创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时,为北宋后期。这里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殿前庭院四角有水井眼,“水皆冷冽,相去咫尺,水味各别”,人称“苦、辣、酸、甜四眼井”,相传是达摩用锡杖所开,因名“卓锡井”,又名“卓锡泉”。

      莲花寺:莲花寺,可能是嵩山地区建得最晚的寺庙了(初建时间),据寺里的碑文记载,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另外三皇寨的行宫也是建于民国年间,这样说的话,嵩山少室山脚下的安阳宫、行宫、莲花寺,都大概建于上世纪初,民国建筑特点非常明显。

      莲花寺坐落于少室山待仙峡南端,在分水岭的下面,但距出山口还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从安阳宫去莲花寺,要穿越待仙峡,一路拔高到分水岭,然后下岭约十几分钟,全程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如果从南边去三皇寨景区的公路到莲花寺,则进入停车场过门票口后,一路台阶路,约走半个小时也可到达。不管从哪里到莲花寺,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木,两边是高耸的山峰。所以说,莲花寺所处的地方十分隐密。

      由于与安阳宫所建年代相近略晚,莲花寺的建筑风格与安阳宫也十分相似,都是砖石结构,特别注重门脸和房脊上的装饰。而寺里供奉的,也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可以说,到了民国时期,人们基本已经不再分什么教派了,不管是佛是道是儒,一律平等相待了。

      当地人习惯在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到寺里烧香,因此每月的初一、十五时,寺里都要比平常热闹许多。

中岳景区———

      中岳庙: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最迟在西汉汉武帝时已经存在,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随着祭祀山岳制度的消失,中岳庙后来成为道教的活动场所,但仍保留着礼制建筑的特点。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主殿峻极殿是五岳中最大的殿宇。中轴线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火神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是道士分别举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2001年,中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星台:观星台创建于元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距今已有73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它的功能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就是通过观测日影长短和方向来确定节气,通过寻找日、月、星、辰运动的规律,作为制订历法的依据。观星台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地理纬度测量活动)时,在全国所建的27个观测站的中心天文台,也是现在仅存的一处。经过郭守敬和王恂等人在观星台的观测和推算,在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所求得的回归年的周期为365.2425天,其精确程度与现在的《格里高利历》(公历)相比分秒不差,但却早了300多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的周期相比,仅相差26秒。观星台高台所用砖料十分坚固,砌筑相当精确,反映了13世纪中国科技建筑的建造水平,也是世界建筑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先驱作品。

      观星台南侧的周公测景台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的仪器。分台座和台柱两部分,台座叫圭,台柱叫表。夏至日这一天的正午,在测景台的周围看不到表的影子,所以,称此台为无影台。又因为无影,我们的祖先就认为这里就是地中。

      观星台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等建筑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除测景台和观星台两座天文科技建筑外,中轴线上还保存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建筑。观星台院内现存碑刻12通,还有复制的天文仪器,都是与天文观测有关的重要历史遗存。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观星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这是中国现在仅存的几座汉代建筑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庙门前的甬道两旁。在中岳庙门前500米的中轴线两侧相对而立的就是太室阙。太室阙分东西两阙,用青石垒砌,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和子阙阙身连成一体,从立面看正阙高、子阙低;正阙在内、子阙在外。阙身的石面除了镌刻有铭文外,其余都是以石块为单位雕刻画像。

      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八层,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记述造阙的经过,上书“元初五年四月阳城长左冯诩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等字。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雕刻方法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五十余幅,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场面,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

      卢崖瀑布:卢崖瀑布景区位于登封市区东北6千米的嵩山太室山悬练峰下,是登封为数不多的自然山水的代表,嵩山古八大景之一。因唐玄宗时,名臣卢鸿一隐居于嵩山悬练峰一高崖下石洞中而得名。卢崖瀑布景区内崖壁陡削,奇石林立,花草繁盛,泉水自山崖逐级跌落,聚水成潭,波光粼动,形态各异,仿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主要景观有卢崖寺、十潭九谷、卢崖瀑布、一线天等。寺后的悬练峰、鸡鸣峰之间,有一泓泉从中流过,终年不断,水从崖下腾空泻下,如云似雾。

一、一线天

      一线天是一条宽不足1米,高约百米,长有170米的悬崖缝隙,两侧光滑陡峭,如同刀劈,仰首望天,纤纤一线,几乎缝合,惊魂动魄,传说这是一条神仙聚会的通道,神仙行走其间都要衔枚塞铃,剑气息声,故人们又把此景叫作“一线飞天惊仙翁”。传说为汉钟离、李铁拐等八仙从此地登嵩山主峰拜会中岳大帝所开辟。在一线天西口覆盖着一株黄楝树,树干扁宽,紧紧抱着石崖,根扎石缝,无土而挺拔,树干覆卧在神会门口,人称神仙树,是八仙离开这条唯一通道时留下的路标。

二、卢崖寺

      据史书记载,卢鸿一死后,草堂被佛教徒占据并更名为卢崖上寺。今上寺已废,仅存寺旁巨石雕刻的“卢鸿草堂”四字。现存寺院为卢崖下寺,原为四进院落,山门上为三间硬山式建筑,重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山门上有“卢崖寺”石额一方,里面供有四大天王塑像。中佛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东西山墙上有佛像砖千块,砖呈长方形,每砖造佛像一尊,故名佛像砖,它是卢崖寺特有的佛教艺术,第四进为常住院,分东西祖庭、客庭、食堂、仓库等,这些建筑虽多次修葺,但现今已倒塌多半,只剩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山门和后殿的西阁。

嵩阳景区———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在登封嵩山南麓,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

      嵩岳寺塔:塔平面为十二边形,是中国塔中的孤例。高十五层,40米。底层转角用八角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但装饰仍有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

      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凸曲线,塔刹也用砖构成,在简单台座上置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嵩岳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峻极峰:峻极峰为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介绍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是名符其实的,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异常吸引人的。沿着整齐的台阶向上,路会一下子变得陡峭起来,爬过几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后就来到了峻极宫。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继续向上,一直爬到白云深处,峭壁之颠,三个多小时即可登顶。

      老母洞:嵩山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法王寺:法王寺位于嵩山玉柱峰下,建于东汉年间,历史久远,为“中国古寺之始”。该寺三面群峰耸峙,古木参天;山谷中曲涧潺流,小径蜿蜒,云雾缭绕,十分幽静。寺北有一座15层的古塔,高达40余米,称为“法王寺塔”。寺东有3座较小的唐宋砖塔,西岭上有一座六角七级的水磨砖塔。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是汉明帝刘庄为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所建的译经之所,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法王寺有嵩山八大景之一的“嵩门待月”胜景。嵩门在法王寺东侧山头上,两峰夹峙,俗称月架山。每年中秋之夜,明月升空,皓皓如轮,高悬于嵩门正中,四面八方的人们,手提花灯彩龙,携带名酒佳肴,邀朋会友,云集嵩山腹地。坐在法王寺大殿的月台上,高谈阔论,饮酒欢歌,饱览胜景,直待月出嵩门。时过三更,人们还留恋在此,不舍离去。“嵩门待月不忍归”即由此而来。“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会善寺:会善寺最初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离宫,北魏灭亡后,成为佛教活动场所。隋开皇年间,隋文帝赐名为会善寺。会善寺是嵩山地区最著名的寺院之一,是古代嵩山地区僧人的授戒中心,和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著名高僧普寂、净藏、及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等都出自会善寺。武则天游幸嵩山时,曾到会善寺拜访高僧道安禅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之后,僧一行、玄同在会善寺创建琉璃戒坛,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和僧人受戒中心。会善寺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善寺中轴线保存有照壁、山门、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房等8座历史建筑。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是元代大殿和寺院西侧的净藏禅师塔。会善寺大殿是嵩山地区现存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巧妙运用了数学、力学、建筑学原理,是元代少有的现存实物例证之一。它的建筑形制、技术对中国建筑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净藏禅师塔为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八角形砖塔,工艺精细,造型别致,在建筑史上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称净藏禅师塔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仿木结构建筑,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启母阙:启母阙,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2千米嵩山南麓万岁峰下,为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东汉三阙”。阙的北边190米处有一开裂的巨石,即是启母石,根据文献《淮南子》记载,上古时期大禹奉命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巨石从北面破裂而生启。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当时是佛教活动场所,名为嵩阳寺。隋唐年间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唐高宗和武则天曾两次以这里为行宫。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的教育场所,名儒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人都曾在此讲学,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书院完成的。这些名儒的讲学活动,不仅使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而且也使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嵩阳书院建筑为清代规制,建筑保留完整,保存了传统书院的建筑格调,建筑选址、布局和形式兼备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特色。书院现存面积9000多平方米,中轴线建筑共有五进院落,古建筑共有106间。书院院内现存的碑刻、经幢、古树很多都是历代精品,与众多著名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密切相关。书院教育制度于清朝末年被废止,嵩阳书院作为这种已经消失的制度的文化载体,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都有重要作用。作为历史纪念碑,其对于现代教育文化的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

              2023.01.17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 1.1 7小寒十三日//念奴娇·中国五岳之河南郑州中岳嵩山//冬至·冬景·冬意(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