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
学校给家长开设免费的讲座,老公因为工作忙,这样的讲座都是我去听。去年,我听了很多期,回来应用到孩子身上觉得很有效果,便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孩子越大,越需要爸爸参与到他的成长之中,我也担心我和老公的教育理念如果不统一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便想趁着学校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老公和我一起去学习,这会对我们以后在育儿上有很多帮助。
上周四学校又有一期讲座,我便和老公商量,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去参加。可是这个要求一提出来就被老公拒绝了,当时我没有做声,等到当天下午要去参加讲座之前,我有些不甘心,又和老公提出这个事:“老公,你看你今天也没上班,也没什么事,和我去听讲座多好,也用不了你多少时间。”老公坐在书桌前表情严肃地对我说:“我就不明白了,你一个人去参加回来告诉我内容不就完了吗?为什么非要我和你一起去呢?”
当他这样回复我之后,我心里已经有些愤怒,但我还是想试图说服他。我告诉他我小时候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从小脑海中都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的画面,所以特别想在孩子的事情上能和他一起参与;我甚至拿出孩子前几天画的画,试图去说服他和我一起去……时间就在我们彼此说明观点中飞速划过,眼看讲座就要开始了,我还是没能说服老公和我一起去参加,因为时间原因,我只能自己离开。
当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挫败,此外还涌起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过往一些不能在一起的事一件一件涌上心头:逛街不在一起,参加聚会不在一起,有时候出去玩也不在一起……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我越想越觉得孤独,感觉又回到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争吵,没有人关注我,所有的不开心都需要自己独立去面对……
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孤独感像那深不见底并且带漩涡的黑洞,将我一点点吸进去。当掉进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一下子变非常无力,甚至是绝望。参加完讲座接孩子回来,因为有孩子在,我没有和老公再次沟通这件事情。晚上,当老公和孩子睡过之后,我才自己安静地来梳理(老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我当时的情绪,因为我们并没有激烈的争吵,他可能以为我没事了)。因为类似的情形已经不止一次发生,遇到不能和老公一起参与都会引起我强烈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不弄清楚,难道以后的日子里都要被折磨吗?
于是我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尝试运用“情绪调节五要诀”来整理自己的内心。整理了一大半却卡住了,怎么也出不来建设性的想法,我知道我需要暂停了。虽然梳理得不完全,但感觉内心的波澜稍微平复了一些,那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我昏昏噩噩的连衣服也没有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后状态也很低迷,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第三天,我参与了线下的团体学习之后才有了新的突破。
分割线
我想要和老公在一起听课也好逛街也罢,这样的需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我和老公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当听到老公拒绝和我一起参加时,我从原生家庭带来那种孤独感被戳痛,因而产生了很大的情绪;即使我试图表达自己的需要,但在那么强烈的情绪下,我说出来的话带出来的语气都会被沾染上我当时的情绪,对方感受到的可能是被强迫;再加上老公也有从原生家庭而来的不喜欢人多在一起的习惯,再感受到被我要求和强迫,他怎么愿意和我一起去呢?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好像一下从那个孤独的受害者的情绪中跳了出来。当人处在处害者情绪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矛头指向对方:“都是你的错,是你害我成这个样子的!”由此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可想而知。当我从受害者情绪中跳出来,再来看老公时便不再一样:
老公虽然不太喜欢参加人多的场合,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我,心不和我在一起。
我觉得三个人要是不在一起,孩子就会缺少爸爸的陪伴,这不过是我把自己小时候的经验投射到儿子的身上,儿子真是我那个时候的情形吗?在儿子小的时候,老公会心疼我,会主动给孩子洗尿布,给孩子耐心地做辅食,我忙时他也会带孩子出去玩,现在更是每天坚持陪孩子阅读......儿子是不缺少父爱的。
我因为老公不能一起参与而引发的孤独感不应该让老公一个人负责,这背后有一大部分是我小时候残留的未被处理心理情结。在现在的新家庭中,如果我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操练,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与老公交流,他虽然也有性格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但还是愿意来满足我的需求,我也要看到他的善意、努力和长处。
想到这,我已经有了要和他做一个对于这次冲突的“关系修复十步骤”的勇气……
分割线
这次冲突带给我一个很大的收获:若想了解自己,可以借助他人的角度;还有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把握住每一次冲突。这么说可能会令人觉得奇怪:冲突不是件好事啊?发生冲突会伤感情。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为了避免冲突,我和爱人常常在冲突时选择逃避,冷战筑墙。当我学习了亲密之旅以后,我才知道冲突是“危机=危险+机会”,每一次的冲突如果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可以帮助夫妻彼此了解,更是了解自己最好的时机。
我在这次冲突中发现,我和许多女同胞一样,在发生冲突或老公没有满足我们需求的时候,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了解我!”我们非常渴望对方的了解,我们甚至需要心有灵犀的懂得,但我们更要智慧地帮助对方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期望对方了解我们,我们需要处理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心理情结,不要让强烈的情绪干扰对方来了解自己、来满足自己需要;此外我们在提要求时也要具体。比如在我参与的团体学习中,那对夫妻示范恳谈时,妻子说“我只需要你安静的听我说,然后抱一下我”,而不是笼统地说“我需要你了解我”,或是让对方去猜,这样对方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