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学写作

按教材安排,初中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几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十几次习作的机会,显然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但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能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习作,让习作与阅读同行,岂不是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我们的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果能立足教材,依托阅读,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那么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让习作与阅读同行!

一、读写结合,进行仿写。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人从婴幼儿开始,总是不断地模仿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行为、声音而认识自然,学会人类的言行和思维,逐渐将自己融入缤纷的自然和纷繁的人类社会。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形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步方法,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近年的中考中已把它作为考查学生对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的题型之一。学生在读懂原文,感悟到原文的优美之处的基础上,对其优美之处进行仿写,有利于学生学到一些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语句方面,可以是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修辞手法的仿写;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的运用的仿写;就全文来看,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范例1:

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进行下面练习: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些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根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范例2:

学完鲁迅《藤野先生》后,模仿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我们进行了“师写生,生写师”游戏写作活动。

二、 展开想象,进行改写。

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原文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依据,学生不愁“没什么写”,更主要的是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试着把课文中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加上想象成分,或把说明文改写成童话故事等等。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改写:

第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第二,改变叙述方式,如把叙述改为人物对话形式。

第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第四,改变文章的记叙方式,把顺叙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第五,改主次,如把主要人物改成次要人物,把次要人物改成主要人物,相应的会涉及详写和略写的问题,所以也可以把详写内容略写,把略写内容详写。

第六,改手法,主要指改变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将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文,加上多种修辞,使其具有文艺性等。

如读《滁州西涧》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之后,体会到诗人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但教完这些,总觉得还少些什么,于是又设计了一个环节:你能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结合插图,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文章。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对改编兴致勃勃,任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一会儿便有了自己的“作品”:“两山之间,一道流水;水边丛生着青草,山上覆盖着林木;浓密的枝叶深处,不时传出几声黄鹂儿的啼鸣——春日的西涧,真是一个幽静的所在啊!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这里写的是学生理解感悟的升华和体验活动的外现,是抒情达意的文字表达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应该善于应用积累过的好词佳句,这样,学生好学善用,改写也就化难为易,也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了。

三、 想象延伸,进行续写。

让学生把课文的情节延续开去,加上想象再写下来。如:学过《最后一课》之后可以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续写由学生直接参与,他们把自己的好恶感情注入了作品,有过把作家瘾的感觉,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内外结合,认真练笔。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 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

通过多次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2、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总之,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孩子在学校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课文,如果不能够充分利用,就太浪费了。我们应该用好课文,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读写结合是众多写作教学手段中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地进行情感熏陶的方式,也是最能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手段之一。我们只有从扎扎实实的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使读写结合理论有一个新突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课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