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做有根的语文教学

我们每天都在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当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教时,很多时候可能会就着一篇文本来谈论,而当我们再追溯课堂的每一个目标都能达到么,答案可能未必每次都能百分百。而当同样体式文章再次出现的时候,可能我们的方法依然如此,如此年复一年,我们看似把课文都教给了孩子,可是学生真正有效吸收的有多少?这就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做有根的语文教学,让教学真正留下足迹。


图片发自App

经过赵校带领大家进行教材解读的教研后,打开了我在文本解读方面的更多思路。

无论是何种阅读,我们在备课前的思路是共性的。首先应当确定体式,依据体式确定接下来的备课。其次,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根据班级学情确定接下来的教学目标及流程。然后,确定教学目标,如果叫做达成结果可能更适合,也就是经过课堂教学,学生真正能够达成的,而并非虚设的。教学结果也是检验、评价的标准。不要事无巨细,但求符合体式、符合学情,真正能够达成。接着,思考本篇文本的浪漫性、精确性分别如何体现?浪漫与精确,都是为了实现语文的味道、感觉以及解决语文的问题。浪漫的内容,需要老师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境界,可以是读、可以是诵、可以是想、可以是演、可以是说、可以是创编……总之,方式不唯一,总之要让学生有好的感受。而精确,我们常常习惯蜻蜓点水,次次涉及,但次次不扎实。如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就开始延续,可即使到六年级,我们依然不能保证,所有孩子都能快速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都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出了问题,我们没有给孩子创设一个真正夯实的机会。所以,对于精准知识,我们要学会放慢节奏,以夯实为准,要讲练结合、举一反三,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会用。同时,我们可以结合不同体式,要么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以一篇带多篇,促进阅读,或者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如续写、仿写、改写、根据方法进行创编……总之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该真正让学生留下些语文的东西。

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同体式的文章也是有章可循的。

写景类的文章,情感目标主要为了体现风景美或者人情美。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景。在朗读中与学生共同梳理,体悟人情。精确目标一般为体会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以及需要指导相应背诵的段落。在读写方面,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如何写景,比如作者可能按照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描写。

状物类的文章,要激发学生对其喜爱之情,感受其描写的生动性。所谓生动性,不仅仅要抓住静态描写,感受外形美,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按照顺序描写,体会作者生动的修辞。还要了解作者如何进行动态描写的,在一动一静的对比中,感受文章的灵动性。

记叙类文章,可以说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从低年级开始,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到“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到中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抓六要素”的方法,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介绍清楚。此外,在具体的文本中,老师还应关注具体的训练点,如在描写活动时关注场面描写、连续动作描写,并以此为着力点指导学生迁移训练。此外,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环境描写的渲染、凸显作用。

在古诗教学中,除了我们平常的朗诵外,还可以通过吟诵、主题教学、诗配画等方式进行带领学生走进浪漫,穿越千年的诗歌之旅。

语文教法不唯一,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追本溯源,做有根的教学。了解文本体式的特点,熟悉不同体式的特点、达成目标及精准点,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有的放矢。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本溯源,做有根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