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析第七十二章:自知自爱。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

【注释】

[1]狎:同狭。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使他们不得安身,不要压榨人民使他们无以生计。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自见”、“自贵”的做法,选择“自知”、“自爱”的做法。

【解析】

  昨天发的前一篇同时在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朋友留言说: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有自知之明?我试着回答一下,人生有四种认知境界,分别如下: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自以为是。

2、知道自己不知道,开始心存敬畏。

3、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

4、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

  第一重就是本章说的自见,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以自我为中心。第二重与第三重就是前一章与本章说的自知,知道自己还有我不知,可以吸收不同的意见,也学会理解与自己认识有别的事物。最生一重才是我们幸福人生最应该修的境界,就像前面我说的,懂的越多,越感觉懂得越少。

  关于自知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全能的,要敢于否定自己。难就难在能根据客观逻辑否定自己,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他会不自觉的去寻找相关的“证据”证明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是正确的。要想有自知之明的第一步,当有新的信息与知识涌入后,要重新整合后重新认识事物,敢于去否定自己过去的认知,敢于否定自己的观点。

  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敢于否定自己?我们感知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可以说一切都是虚假的,都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延续而进化出来的。比如我们只能看到波长为380-740纳米的光(个体有差异),低于可见光的叫紫外线,高于可见光的叫红外线。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你不可以否定他的存在。有的动物可以看到更低波长的光,有的可以看到更高波长的光,有的可以看到更宽的范围。

  再比如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也不是客观事实,同样是为了人类为了生存延续,先是进货出了感觉细胞,慢慢进化出了眼睛的各种组成部分,为的区分大自然的安全与危险。动物看到物体的颜色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类大多是三原色视界者,但同样有色盲,和四原色视力者。相对来说,这些不同的视力者看到的都是客观事实,换个角度也就都不是客观事实。既然我们日常如此肯定的事实都可能不是客观事实,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否定的呢?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与文字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站内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解析第七十二章:自知自爱。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