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语文课堂有感

图片发自App

互加cctalk直播了春晖学院的假期培训所有课程,着实让我们这些足不出户的人享受了一番视听盛宴,其中两节名师的语文课堂使我受益匪浅,现肤浅地将感受整理如下。

第一节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授的《记承天寺夜游》。

王老师在小语界可谓赫赫有名,作为“诗意语文”的创始人,他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浓郁的文化底蕴。2002年,一节《圆明园的毁灭》惊异四座,震惊全场,使得我们认识到原来语文课堂竟能如此而上,上得人心潮澎湃,上得人激情四溅,上得厚重而又震撼人心。

王老师是我的偶像,他把语文课上成了一门艺术,不但使学习者身临其中,深有触动,还使听者如入无人之境,唯课与人耳,真是一番从心开始的涤荡,令人陶醉,乐而忘返。

每次听王老师的课,都会发人深省,令人高山仰止,他把课上得唯美而诗意,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今天再次聆听他的课堂,依然是一种享受,在一环一环的设计中,教人沉思又反思。

在他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在他抑扬顿挫的声音中,在他以文化视角的文本解读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记承天寺夜游》的这堂语文课。

语文课的魅力被王老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身为同行,越发觉得自己教的不是语文,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的灌输,是生搬硬套的讲解的传授,不能比,不敢比,也无法比。

纵观整节课,行云流水般地连贯,环环相扣,条缕清晰,节奏明快,大气磅礴,文化浓郁;对学生读、写、说的训练自然而然又水到渠成,没有一丝刻意与牵强,学生学得投入、积极,深有启发。

“闲人”与心境的“空明”的题旨的揭示,一咏三叹,反复回旋,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的尾声又是那么蜻蜓点水,意犹未尽,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感悟“闲人”之怀。

俗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令人拍手叫好的课堂,不知要融入多少心血和汗水的凝聚。从课堂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与平时王老师读得书多是分不开的。

他学识渊博,高屋建瓴,自然对于课的把握更有深度、厚度和广度。“乌台诗案”与苏轼被贬的前后经历的介绍,王老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表述,无不令人赞赏而艳羡,无不是他“台下十年功”的一番磨砺。

在他课后的讲座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解读。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有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意识,我们要做学生的领路人,要让孩子们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身份,继承我们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

图片发自App


第二节课是青年才俊,著名教师彭才华老师的课——《清平乐  村居》。

这节课浓浓的语文味贯穿课的始终,教师的一言一语,学生的一呼一应,相得益彰,令人听得韵味无穷。

国家教育局颁布的统编教材加入了大量的古诗文,增强了古诗文教育的力度,这无疑给我们小语界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标: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让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粹,做一个大大的中国人,有着自己明晰的民族责任感。

难怪名师王崧舟老师和名师彭才华老师在培训做课中都是以古诗文为主。

两位名师的课堂都打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独成一家,成为一门别样的语文艺术之美。

彭老师的课正如他所介绍的那样,其实可以简单概括为这几个词:“字字落实、朗朗上口、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尤其令人印象最深之处,就是对于意象”溪“的感悟。古人离别之时以”柳“抒情,而词人辛弃疾以“溪”字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温馨、祥和、宁静……由“溪”字而引申出家国天下,可见彭老师对于教材的剖析竟是如此的精准和深邃,教人大开眼界,这份语文功底令人钦佩。

这节课老师儒雅的风范,动人的诵读,精心的设计,孩子们善思的表现,都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

名师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楷模,是我们极力要去奋斗的方向;名师的课堂是我们上课的范本,是我们督促自我的“诗与远方”。他们已为我们指明亲近的方向,如今只需我们迈步向前,从我做起,从心学起,多读多思多学多实践,多积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名师语文课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