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率的读书 | 为什么要带着阅读目的读书

阅读一本书之前,如果能先确定阅读目的,那么阅读效率立马就能得到提升。

确定阅读目的,最好从两个维度考虑:

第一个维度,想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是有点迷茫不知道干什么的问题,还是觉得意志力不够想提升自控力的问题。

第二个维度,想解决到什么程度。例如,是有大概的框架就行,还是要一个很具体的行动计划。

明确阅读目的之后,才能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哪些章节应该重点读,哪些章节应该略读甚至不读。

举个例子。如果你总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意志力有问题,想寻找怎样才算是有意志力的答案,那么选择阅读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就比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你更有帮助。

理念1 带着目的阅读才能学以致用

阅读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娱乐、打发时间的,如阅读网络奇幻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等;另一类是学习和应用的,如阅读《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等。

以娱乐为目的的阅读,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既然是娱乐,自己觉得舒适就行。

既然是抱着学习和应用的目的,那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① 围绕这个目的选书;② 做阅读前的准备;③ 阅读过程中锁定与目的有关的内容,是不是阅读效率会高很多呢?

带着目的读书,就像抱着查询“淼”字怎么念的目的来查《新华字典》一样,1、2分钟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带着目的读书,就像盲目地翻阅《新华字典》一样,多花100倍、200倍时间,最终可能还是啥都没记住。

因此,在开始阅读前,如果先认真想好你的阅读目的(最好能写下来),你的阅读效率立马就能翻倍。

理念2 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一般会觉得路很远,左转右拐的,自己都被转晕了。但回来的时候就不同了,路途好像一下变短了很多,路也没那么复杂了,不就是“前面路口左转,走到头再右转”嘛。

读书同样如此。一本书,你读第二遍的时候理解程度会远远高于第一遍。因此,越是你想认真阅读的书,越要快速浏览完第一遍,这样你在第二遍认真阅读的时候,理解的程度才会更深。

这里要特别提醒你一点,第一遍一定要克服怕看漏了的心理,阅读速度一定要快,大致要达到在书店翻看一本书值不值得买的速度的一半,有任何看不懂的地方,或者看了不感兴趣的地方,跳过就行。

理念3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如听视频课的时候,不喜欢停下来做章节自测,而是喜欢一口气都看完。

看书也是如此,不喜欢停下来做章节的内容提炼,而是一股脑往下看,直到看完或看累了为止。

这种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其实非常低效。

无论是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现象,还是生物学上的神经元解剖实验都已经充分证明,短时记忆需要经过一定的间隔重复才能固化为长时记忆,而短时记忆在发生后的1小时内记忆量会急速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在1小时后再重复,大量被忘记的学习内容就需要重新学习了,这就会导致吸收效果和阅读效率的大大降低。

因此,在阅读时,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回忆下刚刚这段时间阅读到的内容,这样做一是有助于强化大脑的记忆,二是能发现记忆不牢或理解不清的地方。

理念4 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深

假设我从菜市场给你买回来四个西红柿、三两肉、两个鸡蛋、两个大土豆,现在要你用这些材料准备好两个人的午饭(佐料齐全),你会怎么做?

我相信有人可能做成西红柿炒蛋、土豆炒肉丝;也有人可能做成酸辣土豆丝、西红柿肉汤、荷包蛋;还有人可能做成了土豆泥、西红柿蛋汤、土豆肉丝。

你在读一本书时,就像上面做饭一样。有的作者可能只提供了食材,你需要根据你的阅读目的搭配成不同的菜;有的作者可能是按西红柿炒蛋、土豆肉丝写的,但你要从你的阅读目的出发重新搭配成酸辣土豆丝、西红柿肉汤、荷包蛋。

知识是主观的,你构建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不同、理解的程度不同,你所认知的世界就不同。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从自己的阅读目的出发,按自己的框架重新组织阅读内容,那么你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学以致用。

掌握上面的四个基本理念后,你就已经具备成为一名阅读高手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有效率的读书 | 为什么要带着阅读目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