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地

      《南和县志》 (1996年版)第二十一编  民情习俗    第六章  谚语  歇后语  第八节  其他类  首条:“南和任县不求天,旱了就把辘轳搬。”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听父辈讲,他们一个时辰就能挖一口土井,架好辘轳一个上午还能浇好二亩地。

        当我小时候,辘轳浇地已经成为了历史,后来我翻阅资料得知,这可能与修建朱庄水库有关。地下水脉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柴油机或电机带着离心泵浇地是时代的进步,离心泵口连接着黑尼龙水管,尼龙管有碗口粗细,上有钢丝。每逢浇地,我跟着父亲去地里掏垄沟,把垄沟掏宽、掏深,给畦子培好捻,就可以浇地了。井口处有偌大的水池,俗称井旁池。井旁池是盛水的大水池。哗哗的井水喷涌而出,水花肆意流淌着、撞击着。井水流向垄沟,流向田间。小时候我是负责看井旁池有没有豁口,垄沟有没有豁口。那时候我光着脚丫跳进哇凉哇凉的井旁池中,池水漫过我的小腿,气的爸妈直跺脚,我在冰凉的池水中毫无忌惮旳嬉戏。那时候我也会喝一喝甜甜的井水解渴。

        我们村几乎在一夜之间告别了离心泵浇地时代,换上了潜水泵。潜水泵浇地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井旁池只是比先前小了许多。潜水泵深深潜入水中,长长的水管,长长的电缆。浇地找电表和电闸,接地线,挂上火。看潜水泵出水量大小,来判断是正转还是倒转。不浇地是需要把潜水泵放到家中 ,防止被人偷走。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一天天长大。又逢浇地的日子,收麦种上玉米。村里变压器带不动所有的潜水泵,电工只好安排电期,潜水泵轮流工作,不同地块的浇水早晚不同,玉米发芽时期不同,遇到干旱年份,憨厚老实的父亲总是把浇地机会让与别人。我家的玉米地由于得不到及时灌溉,收成不如别人家好。后来父亲改变灌溉时间,多施肥玉米收成也不错。

        村里浇地盛行塑料水布带(学名:水龙带),垄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又过了几年,政府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地里安装了地下塑料水管网。浇地不需要长长的几大卷水布袋。村里的变压器增容 ,浇地比以前周期短了。

        随着村庄的土地大面积流转,三分之二的土地,到了承包大户手里 浇地比以前更方便了。

        村里承包的大户为了节约用水,大力推进喷灌装备,喷灌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芒种见麦茬,各种不同型号的收割机奔波在田间地头,不到两天时间,收割完田间的小麦,收割机又被运送到下一个站点。播种机种上玉米同时撒上化肥,田间开始浇水。

        农业实现了机械化, 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家里三块玉米地几乎同时浇。我需要到田间浇地 。爸爸派我去窑北浇地。我看见自己家远门叔叔正在浇地,我看着、问着、学着。很快就轮到我家浇地,从南往北浇,先打开了南边三个管道阀门,咕咕的井水,瞬间流向田畦,我望见田间四处绿树村边合,几乎是绿色的海洋,包围着我,心情舒畅。久违了喜鹊,又一次回到人间,几只灰喜鹊胆子真大,在田间地头饮水,不怕行人也不怕我这一位农夫。鸟类和人们已经能够友好共处。

        我想写一篇有关《浇地》的文章,来反映南和县农业近70余年的点滴变化,我开始搜集素材,进行构思写作,这篇文章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我知道自己写作水平有限,但是我写出来也算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浇地》这篇文章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文友指正。我真心期待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