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千万避开这四点!

你会夸你的孩子吗?

你知道表扬孩子的正确姿势吗?

吃饭吃的多要夸,吃的快也要夸,吃菜要夸,吃肉也要夸,你知道你这种见缝插针重量不重质的夸夸大法正在腐蚀你的孩子吗?

表扬是好事,但也是一门技术活,你要想夸出一个拥有自我的孩子,可能需要避免以下几点。



1,你会夸你的孩子聪明吗?

《终生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曾指导了一项包含了几百名学生的研究。这些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早期,一开始研究人员给了这些学生十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智商测试题,他们大多完成的很不错,当他们完成后,研究人员会对他们进行表扬。

他们首先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了赞扬,学生们听到的话是,“哇,你做对了八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

接着他们对另一部分学生的努力进行了赞扬,“哇,你做对了八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这两组学生的起点是完全相同的,但在研究人员夸奖之后,他们的走向开始不同。被赞扬努力的学生并不会感到自己拥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他们之所以被表扬是因为他们为此付出了努力。

而被赞扬聪明的学生却因此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因为害怕失去这种评价,而对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任务表示拒绝,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聪明才智提出质疑。为此他们甚至不惜自我妨碍,他们相信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如果一件事需要努力才能做好,只能说明他还不够聪明,于是为了维持这种“聪明”印象,他们会假装生病,做事不会全力以赴,这样就算结果糟糕,他们也有充足的理由证明不是因为自己不聪明,而是被别的事耽误了。

所谓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羞耻感。

我们夸孩子聪明原本是想让他们感觉良好,谁知却成了绑架他们的枷锁,不仅让他们止步不前,甚至还把他们变成了骗子!

在研究中,当研究人员告诉学生他们还要去其他学校,让学生们写下他们在此次测验中的感受和分数时,在那些被夸聪明的学生当中,有将近40%的人谎报了成绩,而且都报高了!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特别是当你被称作“有天赋”的时候,所以他们选择说谎。

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普通的孩子变成了骗子,只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聪明!

要知道,聪明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定量的东西,不会变少也不会变多。当我们夸孩子聪明的时候,相当于把他们架在了一个位置上,使得他们动弹不得。而努力却是后天的,你可以少一点努力,你也可以多一点努力,这取决于你自己,这是你能掌控的东西,所以我们夸孩子努力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主动权交到了他们手上,也就是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2,你的孩子是真的想做还是只是在寻求表扬?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在刷碗或是在收拾玩具,你觉得你的孩子做这件事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动自发的,是因为他想做才去做这件事情?或者他又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想得到你的表扬或奖励才去做这件事情?

然后你再设想下你自己,你在公司里捡了垃圾,但周围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如果是这样,你以后还会继续捡垃圾吗?

你可能很想回答会,但你心里清楚你以后不会再去捡垃圾了。这就是受了赏罚教育的影响,即做了恰当的事会受到表扬,做了不恰当的事会受到惩罚。这样乍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对了表扬,错了惩罚,没毛病啊。但这种赏罚教育的缺陷就在于它会造成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有表扬,我就不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有惩罚我也会做“坏事”。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才去捡垃圾,而如果没有人表扬,就会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做这件事。这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那人到底为什么需要表扬呢?说白了,我们在追求表扬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追求认可。认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当我们无法肯定自己时,他人的认可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自我的价值,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消除我们的自卑感。所以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总是在试图获取他人的认可,亦或是当他做了一件他自认为对的事情后,却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以后便不会再做这件事。

可当一个人过度寻求认可的时候,他就会失去自我。因为想要取得别人的认可就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比方说你的孩子为了得到你的表扬或是认可,他可能会穿上你喜欢但他不喜欢的衣服,他为了迎合你,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感受,最后不得不按照你的期待去生活,而自我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见。

而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犹太教义中有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你而活呢?”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满足了我们的期待,做了我们希望他做的事而表扬他,而是因为他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做的不错才表扬他。

要记住你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待而活,我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我们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3,过度的表扬或奖励会抹杀孩子的兴趣

一位老人独自住在某条街上,每天下午都有一群吵闹的男孩来这儿玩耍。老人受够了这种吵闹,于是他把这群男孩叫到家门口,告诉他们他很喜欢听他们那令人愉悦的声音,并且许诺如果明天他们再来的话他将给每人10块钱。第二天下午,男孩们又跑来了且玩的比以往更加放肆,老人给了他们钱并许诺下次来还有报酬。第三天,男孩们又来了,大肆庆祝,而老人又给了他们钱,但这次是5块钱。第四天孩子们仅得到了3块钱。老人解释说他那干瘪的钱包已经快被掏光了。“求求你们,尽管这样,你们明天还能以1块钱的价格来玩吗?”这些孩子失望的告诉他他们不会再来了,他们说这样得不偿失,因为在他房子前玩整整一个下午才只有1块钱。

男孩们最初在这条街上玩耍时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仅仅是活动本身就已经让他们获得了很多快乐。可当老人向这些最初因为兴趣而引发的行为提供奖赏时,这一强有力的外部奖赏引导男孩们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为激励性因素,而使“我喜欢这样做”这一态度受到了抑制,男孩们变得更少喜欢这种玩耍活动,这是一种过度合理化行为。

拿你自己来说,你的爱好是什么呢?如果你的爱好是看书,看书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让你充满愉悦,可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你,从现在开始你每看一本书他就会奖励你一百块钱,这种强大的利益驱动会让你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为了钱而看书,还是因为喜欢而看。并且当这种奖励持续时,这种利益驱动势必会将你原本的内在驱动化为乌有。因为在自我归因方面,这种强烈的诱因会为个体行为提供情景解释,从而减少个体对自己进行特质归因的可能性。

事实是你最终会认为自己是为了钱而看书。所以当这种奖励消失时,你也就没有理由再看书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对一件事本身产生兴趣,那么你就不要再给他提供奖赏了,诱因越少,将产生越多的个人态度。



4,你是真的在表扬孩子还是为了操纵孩子?

你还记得你上次是怎么夸奖你的孩子的吗?你夸他吃饭不挑食时,你在想什么?你只是单纯的想要夸一夸他,还是有其他目的?比如说希望他听了你的表扬以后吃饭都能不挑食?这样你就能轻松一点,不用再为孩子的吃饭问题烦恼。当他帮你干家务活时,你又表扬了他,你是否也有其他目的呢?比如希望他以后可以经常帮你干点活,这样可以锻炼他的生活能力。晚上他作业写得快你再次表扬了他,这次你的目的又会是什么呢?

可能你会说你的目的都很合理正当,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你有想过吗?不管你的孩子是因为不想被批评而做还是为了获得表扬而做,这两者是没有区别的,表扬和批评不过是“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目的都是为了操纵别人。

而且表扬这种行为无意中形成了一种“上下级”关系,表扬者把被表扬者看的比自己低。

比如你的老板可能会夸你做事认真,效率高。但你不可能反过来夸你的老板做事认真,效率高,因为你心里很清楚你的老板用不着你来夸。

那当你老板夸你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他只是单纯的想夸一夸你吗?当然不是了,他夸你是希望你以后能一直保持做事认真,效率高。说白了,这不过是操纵同学穿了表扬同学的外衣而已。

所以不管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表扬,或是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都是因为把一切关系都看成了“纵向关系”,也就是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里强势方通过赏罚来控制弱势方,而弱势方则通过迎合和依附强势方来获取一些东西,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在你们的关系中感到自己是弱势方,你就不要试图用表扬去操纵你的孩子,而且如果你技艺不精,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经察觉到你其实是想操纵他,这样一来他除了反抗就只有逃避你们的关系了。



5,说了这么多,那到底怎么夸才是对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真诚的赞美孩子本身,既不想去操纵他,也不要他迎合你的期待。仅仅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不把表扬当成一种控制或改造孩子的工具,我们只需赞美孩子身上已有的东西。充分的让他知道,他本来就很好。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唯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自我判断能力,把评价自己的权利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不对外开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表扬孩子千万避开这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