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败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

“再动考研的念头,我就是个大傻X。”

对于大多数考研生来说,2019年考研如同开启了“地狱模式”。

“史无前例的285万报考人数”,“75%的淘汰率”,“400分高分居然进不了复试”,都是人们对这场考试常用的形容。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缩招裁员,国考录取率也持续降低,让考研党的后路也岌岌可危。

然而时光倒回4个月前,当“史上最难考研季”和“最难就业季”持续霸占热搜时,正在备考的江永和刘叶却对此不为所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研像是一个真空玻璃罩,隔绝掉了外界的种种压力与声音。而考研失败,则是玻璃罩的突然抽离,将罩内的人们暴露在真实之中。

    

01 /  “拜托今晚地球就爆炸吧,我们都别有明天了”

刘叶决定考研,是在大三的寒假。为了跨专业考到更理想的学校,她放弃了竞争激烈的保研名额。

按照经验贴,刘叶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边背书边等待图书馆开馆。她不带手机,只拿着一块五块钱的粉色电子表,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

枕着手闭着眼便是午睡了。午睡是不需要闹钟的,手被枕麻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二十分钟。

北京某高校图书馆里的自习女孩。  

图书馆顶层的角落,是刘叶的固定座位。

她累了便看着窗外的梧桐树,树叶由绿转黄,最后剩下光秃秃的树叶。冬天,树叶在狂风和雨点中摇晃,但屋子里安静又温暖。这一切都让她安心,甚至“有家的感觉”。

座位旁边的墙上有一行圆珠笔划下的字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刘叶 / 供图

不知道是哪位前辈留下的,刘叶猜想,或许也是一个考研人,或许他已经二战三战,坐在这个位子上,感慨一年年的时间变换。

刘叶没把考研的消息公开。因为经验贴上说,如果你有了一个目标,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人若反对,必伤信心;人若支持,又会使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提前进入胜利的喜悦而忘记努力。

她只是发一些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给自己加油。

也不是没动摇过放弃保研的决心。看着同学们保上研的消息,她偷偷在日记里写,“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遇”。

卸载了微博、关闭朋友圈、精简公众号。刘叶想,秋天种下的果实,春天一定会有收获的。

2013年1月6日,考研结束那天,考生们解放的日子。  

考研前的最后一周,图书馆的里从早到晚站满背书的人。

南方的冬天又湿又冷,寒气从脚底往上直钻。刘叶便倚着窗台,单脚着地。这只脚被冻到站不稳时,再换另一只脚。

后来她买了一大包暖宝宝,每天往脚底贴上两片。暖宝宝刚贴上去时太烫,于是,刘叶依旧单脚站立,触底的脚烫到不行时,便翘起来休息会儿。

复习资料的口号是:“看政治,就当看小说!”  

为了这场考试,刘叶做足了准备。背上考场的包里,她装了两瓶红牛,两包咖啡,四个士力架,一大包面巾纸,两片姨妈巾,以及胃药。

姨妈巾不只是防止“姨妈”突然到访,如果尿急不允许上厕所的话,也能拿来兜兜。

她还为考研买了五支进口笔。

考研的前一天晚上,刘叶发了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那是一张截图,来自美剧《新闻工作室》。

心态是从考完英语那天晚上开始崩的。

英语考试要求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一百分的试题。可两个小时过去,她只完成了其中的四十分。

“我坐在第一排,求助一样地看着监考老师,但没用的。我就看着那钟,在我眼前,秒针吧嗒吧嗒不停在走。”

刘叶的心砰砰砰地跳出嗓子眼了,她大口大口呼吸,眼泪差点就没掉下来。

结束铃声响时,刘叶才开始写翻译题。她来不及看清完整的句子,眼睛抓到哪个词就把对应的中文填上去。

太紧张了,她抖到笔都握不紧,字迹歪歪斜斜。

还有30分的英语题没来得及做,全选的A。

笔记本上的铅笔字,是刘叶在刷考研政治题时写下的答案。为了重复刷题,通常不在书上直接写下答案。刘叶 / 供图

走出考场,雨下得很大。

那是她备考五个月来,第一个不去复习的夜晚。刘叶躺在床上,心想,拜托今晚地球就爆炸吧,我们都别有明天了。

地球是不可能爆炸的,但她关于未来一年的设想已经崩塌了。刘叶记得,那天晚上,她没洗澡,提不起任何力气,用仅剩的意识哄着自己乖乖睡觉以应对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

半梦半醒间,她发现,自己还在背着专业课的框架。

刘叶站在房门外,身形映在镜子里。  

令她更没想到的是,考研失败的颓唐仅仅持续了两周。然后她迅速接受了现实,开始计划过年的出行。

“如果我真的那么想考上,为什么现在已经不为这件事难过了呢?”

喝了口水,刘叶说,“我感觉自己现在的心态,像个渣男。”

“我当时口口声声说,要是考不上我就去跳楼,我不可能考不上的。但是现在我没有。我崩溃了大概一个礼拜吧,然后就忘了这件事了。”

北京某高校教学楼内的储物柜。  

元旦过后,图书馆贴出了清除个人物品的告示。朋友帮着刘叶把她的一大箱书,从4楼的图书馆搬下,又搬上五楼的寝室。

那天下着雨,又冷又湿。刘叶说要不把书就放着吧,别管了,朋友却坚持要拿回去,好歹做个纪念。刘叶看着被翻得皱巴巴的书,深深浅浅的笔记,突然感觉很陌生。

那箱书搬到宿舍后,她再也没动过。连猫在书上拉的屎,她都懒得擦。

刘叶密密麻麻的复习笔记。


02 /  “我觉得从前到现在,一直很失败。”

江永焦虑时,会拿出手机划拉下微信微博,像是一种情绪上的缓冲。我俩谈到考研时,他时不时陷入沉默,继而打开了手机。

一年前,他开始了9个月的考研复习。理论上,那是备考的最佳时长,既保证了充足的时间,又不至于将战线拉得太长。

三月,广东的春天湿漉漉的。江永早早就定下目标院校和专业,开学一周,他已经搜集了各种经验贴,买好了复习用书,在日程表上列好复习计划。

他想去北京,那个离家两千公里的城市。

大二的时候,他在那儿实习过三个月,那时的他没有就业压力,白天上班晚上喝酒,周末骑着共享单车四处打卡。从盛夏到初秋,那是一年中空气最好的日子,天空总是湛蓝,头顶总是有鸽子呼啦啦飞过。

江永在后海看人钓鱼,羡慕着北京退休老人的生活。江永 / 供图


实习下班后,江永和朋友去了三里屯酒吧。四个人点了两瓶最便宜的啤酒,看到了人生的第一场钢管舞表演。江永 / 供图

开始复习后,挫败感很快到来,明明是学过的知识,却仿佛初次谋面。看不进去,学不下去,书本丢到一边。挫败、焦虑、逃避、拖延,他半推半就地学着,这一拖就到了八月。

八月了,江永必须开始复习了。

为了自我激励,他在公众号写下了题为《我为什么要选择考研》的文章,列下了许多理由:向往北京,名校情结,提升能力,弥补学习上的遗憾。

可随着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九月底,他又写道:“这次的备考已经不是高考,也不是非上不可,有很大的可能是考不上的。”

江永躺在床上刷起了微博。  

12月23日,第一天考试结束,他在微博里说,“考完上午的专业课我就知道复习出问题了,或者说我一直知道,只是真的懒。”

我问他,如果你真的很执着于考研,为什么没有很努力呢?

他又掏出了手机,盯着发亮的屏幕。

“不是没有过。我高三的时候,连着两三个月,早上四点就起床。后来心态崩了,运动会回了家,怎么都学不下去。”

他认为他高考没发挥好,希望通过考研,弥补当年的遗憾。

“能不聊这件事了吗?”江永掐着烟,摆摆手,“让我觉得很失败。从前到现在,一直很失败。”

江永在厨房角落抽烟,望着窗外的夜色。  

考研失败后,江永开始到北京找工作。

经济压力从来没有这么大过。江永和女友在北京五环外租了房,尽管用了白条,但搬家后,他俩身上剩下的钱加起来,都不到五百。

搬家后的那天晚上,两人坐在关灯的房间里,看着远远近近的灯光,像是回到高中不想学习的晚自习,偷溜到黑漆漆的操场,短暂地远离亮堂的教室和扑面而来的压力。

江永和女友的出租屋。  

“考研也是这样。”江永说。

备考的那个学期,他真的很享受。不用考虑工作,不用在意同学秀的offer,生活有规律且有意义。

因为无数经验贴都告诉你,“一边考研一边想找工作的人一定考不上。”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考研失败,眼见身边的朋友陆续拿到offer,签下三方,而你的未来依旧未知;意味着别人能实现经济独立的时候,你依旧要每月打电话回家跟父母要伙食费。

江永的门上贴着拖欠物业费的通知,拖欠288元。  

最忙的一周里,他一口气跑了9个面试。

有个面试官问他:“如果没有基本工资,你能接受吗?”

“我接受他个鬼啊!”

江永在出租屋里反复修改简历。


03 /  “如果再动考研的念头,我就是个大傻X。”

如果说一次失败的经历还比较容易释怀,那么二战、三战失败的压力,则更加令人无所遁形。

刘叶的学姐申南是个理科生,为了跨专业考985重点文科专业,她连考了三年。

这三年里,申南感觉时间在某种维度上停滞了—— 她没有再恋爱,化妆和拍照的技巧没有提高,无论做什么事情、去到哪里都有一种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考上后的to do list越列越长,却就是等不到开始的那个前提。

北京某高校的自习室。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周围的朋友工作升迁,她还停在原地,备考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变成越来越高的沉没成本 —— 

继续不一定能考上,考上不一定值得;放弃意味着浪费之前的所有努力,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她在公众号里写道:

“压力和孤独像潮水般涌来时,我能做的只有沉浸在虚拟的电视剧中……看到主人公面对困难时有如神助般的表现,就好像自己也马上就能翻过眼前这座高山。

但是关掉手机的时候,面前是背了五六遍还不顺畅的定义,是三天前就该完成的任务,是看视频浪费掉的几个小时时间,是丝毫没有减轻的压力和孤独。

好多次,我大口大口呼吸,但还是胸闷。“

申南在内蒙古大学备考,教室阳光很好,黑板上写着考研倒计时1天。申南 / 供图

二战没考上,真不是件光彩的事。母亲安慰她,“不要因为同学都在上学和工作,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咱们也不差”。

朋友和她聊天的语气也变成了“上天不会辜负好女孩”的画风。她以为自己把自卑掩得好好的,没想到大家都懂。

北京某高校旁的考研社区墙上,画着以梦为马的宣传画。  

前无来路,后无归途,咬牙切齿的自我厌恶是常有的事。

申南不止一次在空间留言板上写道“I hate myself. I want to kill myself”。

然而,尽管深夜失眠痛苦,她还是要保持着每天五点起床,靠着暖气片背书。

三战前夜,她写下“我是个记性不好的人,所以有些东西要记下来以免忘掉:如果我再动考研的念头,我就是个大傻X。”

一直到考研结束,她都不认为自己能考上。

小A是今年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她的分数刚好过了复试分数线,但由于竞争太激烈,她还是来到北京找工作以防万一。投简历的间隙,她跑到颐和园放松心情。


//

对于刘叶、江永和申南而言,无论考上与否,考研失败的经历终究是过去了。

摆脱考研阴影后,刘叶来到北京,找了一份互联网公司的实习。

江永也迫于生存压力,匆忙定下了一个包早午饭的创业公司。然而公司转正压力大,他依旧焦虑。

刘叶在实习公司吃晚饭。  

申南则终于在第三年“上岸”。在考研圈里,“上岸”意味着终于通过考试,脱离苦海。

但依然没人愿意过多回想那段日子,

“想都不要想,这辈子都不要想。”


*注:受访者均为化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失败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