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中国机遇

碳排放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环保问题,它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十年前是发达国家逼着我们降低碳排放,今天就是我们积极主动地推动全球的碳减排,并且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要知道我们的任何决策都不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尤其这种长达几十年的长远战略,一定有全面而深度的考量。如果你觉得很有疑惑,很可能没有看懂下棋人的真正意图。先看一下库兹涅斯曲线。它直观地反映了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越发展污染越大,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工厂多,废气废水排放得多,可是有意思的是,到达一定程度就产生了一个拐点,越过拐点之后,反而是越发展越环保。那这个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污染反而会减少呢?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经济实力,有了钱就可以购买环保设备,从而淘汰高污染的产业。然后就会进入人均收入越来越高,环境反而越来越好的局面。也就是以拐点为界,从恶性循环进入到了良性循环,最最关键的就是这个观点,如果一个国家还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越过拐点,那么这个时候盲目降低排放反而会进入恶性循环,使得你长期在拐点左侧徘徊无法越过。比如说印度或者拉美的很多国家就这样,如果你一旦越过拐点限制碳排放,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壁垒,使得那些后进的国家很难超过你,同样保持一个领先的优势。

明白了这个你再看我们的策略,从头到尾就在关注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发展,我们要解决环境问题但绝对不是短视而盲目地解决,而是通过发展去根本性的解决。十年前我们并不是不注重碳减排,而是发展才是最高的权重,只有加速发展就快速实现工业化,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尽快越过这个拐点。

而今天,我们其实是已经越过了工业化中后期的拐点,我们敢承诺就说明我们信心十足,越发展下去,排放就会越低,而且会越环保。要知道我们国家的战略层面,向来都是很稳的,事先一定要通盘考虑反复权衡,听取各方的意见,最终才会敲下这一步棋。

所以,看似矛盾的两个事情,它的背后是统一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具体策略上不一样而已。而当年发达国家提出碳排放的问题,实际就是想通过这个来压制发展国家,使得后进国家很难越过拐点,或者说你付出更大的发展成本。

而今天,经过高速的发展,我们的风电、光电、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的发电设备和传输技术,已经逐渐突破并且领先世界开始反客为主了。比如说光伏和风电的产量超过了西方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样一来局势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无论是风电、光电还是水电,中国都是领先第一的大国。而且核电也是领先水平,并且加热速度也是最快的,所以核电第一也只是时间问题,要知道核聚变利用时间表也是中国最快的。而且从成本上来讲,我们也有价格优势和规模优势,技术问题的核心是成本问题,比如说光伏发电成本只有十年前的1/10,价格已经低于传统的燃煤发电,极聚竞争力。根据规划,预计到2050年中国光电占到39%,风电占33%,而碳中和这一步棋就极有利于中国的风光水和发电机组出口。而且目前这些发电设备都是中国技术,最具优势竞争力后进国家,要环保就要购买中国的产品和设备,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需要购买,比如说英国采购了中国的华龙一号核电设备。

此外我们还可以卖碳积分,要知道碳排放不达标的国家要向碳达标的国家购买碳排放积分,而中国的风光水电比例高可以卖风光水电转积分,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可以在碳中和这个新的赛道,通过比较优势来击败老牌的发达国家。把其他的国家从燃油赛道拉回到中国擅长的低碳赛道来竞争,如果没有碳中和很多国家为了省钱,可能会继续使用燃煤发电,汽油车来烧油,而有了碳中和,这些国家就必须淘汰火电机组,进而采购中国的风电、水电、光电、核电机就来发电。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可以通过推动碳减排,可以使得火电比例同样很高的美国,减碳转型成本难度增加,为制造业重返美国增加障碍,在碳排放的限制下,美国同样也需要购买环保发电设备来取代传统的火电,而美国的风电光电设备比中国的设备要贵。要么购买中国设备,要么你承担高成本。这一步棋你只能看懂了吗?而且这些一定还不是全部,但至少你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推进碳综合。

任何时候机遇都是和挑战并存的,碳中和的征程当中一定会很艰难、很坎坷,也一定会有阵痛、有淘汰,但同时它对我们来说也意味着一次极为难得的操作机会,新的赛道需要新的领军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碳中和与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