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节再次讲述了自己和星巴克公司通过发起公益事业强化公司企业文化和提升品牌社会信任度的长期经历,霍华德作为一个商业领袖,在除了盈利之外,确实还有更高的追求,在主业咖啡创造的价值之外,还想为美国失业群众创造就业机会,这些价值对企业的发展算是一种无形的手,让所有小伙伴和顾客值得信赖。近些年流行的企业ESG评分和影响力投资,感觉星巴克就是完美契合的公司呀,厉害啦。
距星巴克总部不到一英里的距离,西雅图港占据了普吉特海湾东岸的一大片区域。站在办公室里,越过周围的工业区,我能看到港口上巨大的门式起重机将大型货船上的洲际集装箱搬到卡车和轨道车上,后者再将其运往全国各地。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里,装着越洋而来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汽车、电脑、服装、玩具、家用器皿、机械,还有无数钢铁。这种商品流动只是美国商业的豹之一斑,却不是全部内容。(从中国进口)
距西雅图数百英里,在俄亥俄州的东利物浦市,我们能看到另一番景象。这是一个位于俄亥俄州与宾夕法尼亚州边界的小镇,地处俄亥俄河畔,曾被誉为美国的“陶器之都”。东利物浦市曾有一百多家工厂,生产的陶瓷制品精美无比,从瓷器到香水瓶应有尽有。可到了2011年,“陶器之都”只剩两家工厂还在运营。其中一家名叫“美国马克杯与啤酒杯厂”,只有三名员工。它曾经有数十位员工。当时,东利物浦市的失业率达到近10%。(铁锈州失业太严重了,陶瓷这个案例肯定是被中国产品取代,也难怪他们不欢迎china)
在资助小企业的项目开始之时,星巴克的人对“美国马克杯与啤酒杯厂”一无所知,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增加像东利物浦市这种地方的就业率。可在2011年秋季,这种希望极无把握。
什么东西能激发顾客的想象力、什么东西能刺激顾客消费,这些都令我着迷。象征和故事能调动顾客的情绪,我的商业头脑明白其重要性。声音、颜色、象征,都能使创意更富生机,创造魔法效果。而魔法不仅限于售卖馅饼和咖啡,我能将其扩展到各个领域,如创造就业岗位。(星巴克在用户体验方面确实厉害)
9月末的一个下午,我办公室的咖啡桌上散放着十来条布料和塑料的腕带。我们五个人在挑选试戴。大多数腕带都过于昂贵。我拿起一条从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买来的尼龙腕带,它很漂亮,但一条要75美元,对我们的生产和销售而言,其成本过高了。我们打算制作50万条腕带。
“我们的腕带,要跟这条一样漂亮,而且男女通用。”我指着一条光滑的腕带说道,“还有,妮雅,它得便宜一些,以便制作和销售。”妮雅·张负责腕带的设计和采购工作。她也知道公司的腕带活动不是什么骗人的噱头。
我又拿起一条细而薄的腕带:“我们的腕带,要比这个厚。”每一毫米都至关重要。如果你戴上它时不觉得骄傲,就不会愿意戴它,也就意味着不会愿意捐款。(细节魔鬼呀,很懂心理学)
我们创造就业岗位的活动很复杂,所以我们将活动的名字起得很简洁,“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这个名字令人一目了然,却稍欠鼓舞性,所以,我们想要一个能抓住活动主旨的时髦语。于是,在挑选了腕带之后,我们又开始挑选标语。“团结”“在一起”“团结起来”“同一个国家”……有人还背诵了《效忠誓言》里的一句话。
“‘不离不弃’怎么样?”吉娜·伍兹(Gina Woods)问道。吉娜是一位有六年工龄的星巴克伙伴,负责公司的特殊项目。她在逻辑细节和大局观方面有过人之处。包括我在内,大家都喜欢跟她共事。吉娜在艾奥瓦州长大,跟我一样喜欢狗。我常常喜欢跟有新颖思路的人讨论问题,所以,这次我把吉娜拉到这个项目里来了。“不离不弃”这个词尚未成为一个政治口号,在2011年的秋季,我对这个词感觉既熟悉又新鲜。(也符合星巴克的文化)
除了腕带,还有一件麻烦事需要我们解决。
现有的经济模式中,尚未能对CDFI贷款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进行量化。所以,马克的OFN团队咨询了很多劳动力经济学家,以构建一个方法论。我们从而决定,一份21000美元的贷款应该能让一家小企业创造或维持一个岗位。为确保这一模式的有效性,我们请“穆迪分析”的专家为其背书。为使“创造就业岗位”的捐款人感到有意义,我们使用了CDFI的七倍复捐法,以呈现平民捐赠者的低额捐款的成果。(这种利用好金融工具的方法效果更好)
一条腕带售价5美元,我们会交给CDFI35美元,每收到3000美元,CDFI就能放出21000美元贷款。这个数字刚好能让一家小企业创造或维持一个岗位。几美元的腕带就能带动如此大的效应。
就这样,一个个决策出台,原本在我家厨房里吃着比萨讨论的创意,现已成形。现在,我们只需要告诉民众我们的意图,并获取他们的支持。
我和马克·平斯基前往纽约,去推广“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媒体为CDFIs提供了覆盖全国的曝光率,这份知名度本应属于诸位捐款人的,但他们都成了刺激小企业发展的幕后英雄。
我还希望,星巴克的每一位伙伴,在看到媒体的报道和广告之后,都能对公司心生自豪。
项目启动令人激动,我迫不及待想看看成果如何。在真正有捐款流入、刺激企业雇人之前,一切都无关紧要。吉娜负责“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我每天,甚至一天两次去她那里看项目的进展情况。
“吉娜,怎么样了?”我问她。她则看着电脑,向我报告最新的进展。在公司全体大会上,我还会让她向大家汇报筹款的数额,以使总部的每位伙伴都能感受到耕耘收获的自豪。
起初的两周时间里,“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筹到100多万美元,其后数字持续上涨。最终,“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卖出了80万条腕带,成千上万的个人以及谷歌、香蕉共和国、花旗银行等企业纷纷伸出援手,一共捐赠了1520多万美元,全国的CDFIs以其为本金,贷到10600万美元,并将其用于社区小企业的发展。我们的创意,为美国增加或维持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非常厉害啦,很多大公司去美国投资,美国总统拉过来的公司,有些也没这么多就业机会)
我们此举,解决了美国的失业危机吗?没有。但我们尽了微薄之力,且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星巴克会深入人心)
“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出台之后,星巴克的几位投资人给我打电话,说此举是分散精力。
“你做的是挣钱的买卖。为什么浪费时间去为别的公司创造工作岗位呢?”有些股东了解星巴克的企业使命和价值理念,有些却不懂。
我一一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对国家、对我们公司都是件好事。为什么此举—就像我们为所有伙伴提供综合医保一样—不是浪费,而是投资。这是在谋求民众的信任。
在门店工作的伙伴就是一个小社会。国家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伙伴的生活,哪怕是间接地影响。毫无疑问,2011年,很多伙伴的朋友家人都经历了失业之痛以及随之而来的生计动荡。通过帮助国家创造就业岗位,我希望我们的伙伴能产生自豪感,因为他们的雇主关注的不仅仅是卖咖啡这一件事。(这种格局,也只有世界级企业家才有啦)
“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同样加深了我们与顾客的关联。在危机中—我认为,2011年,我们国家不仅经受着失业危机,还有领导危机—在无力左右的大势下,民众希望心情能好一些。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就能缓解民众的焦虑。当问题复杂难解时,一次团结的体验,一次能传播“我们同舟共济”信念的活动,都能令人舒心。(霍华德的领导力确实令人惊叹,精神领袖一样)
想一想,在自然灾害过后,社区的民众合力灾后重建。在国家遭受袭击之后,市民的爱国心大增。“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让民众产生万众一心的感觉,为国人提供了互助的机会,通过此举,星巴克使很多人—包括众多顾客在内—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大事,同时强化了公司长久以来的集集体感和同情心于一体的价值理念。
有人说“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说法很有吸引力。但我不喜欢将其用在星巴克身上,因为如此一说,就把解决社会问题与增加公司的财务业绩分而论之了。而在星巴克,这二者其实是一回事。(确实是一举两得的项目)
放在十年前,星巴克干不出为美国的小企业筹款这种事。但在2011年,公司已经十分壮大,能跳出我们服务的社区,着眼全国。我在“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中有个体会:星巴克为国出力的方式,并非消减华盛顿的党派斗争,而是利用我们的资源去维护基本的人类尊严。
有人担心“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会损耗星巴克的财力,我用数据进行了反驳。在“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上马的那个财年,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星巴克的营业收入是创纪录的近20亿美元,全球总收入是创纪录的130亿美元。对投资者而言,星巴克的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0%。我向怀疑论者保证,“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并未给星巴克带来损失。(市值也是节节高升,看懂了的就是多赢,提前卖了股票的格局不行啊)
为保持公司发展,我们做了很多:开发新的咖啡品种,为顾客制作移动App,升级门店技术,改良食品,聘任提拔新的领导……“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也是其中策略之一,它令伙伴们—或许还有一些顾客—都对星巴克心怀期待,希望星巴克能继续利用手中资源,发挥创意,改善民众生活。(最佳雇主不是白来的,哈哈)
对我而言,“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是一个证据,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奥的道理。我意识到,“我们”的力量比“我”的力量大得多。作为企业领导和团队构建者,我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在我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个道理在公司之外的地方同样行得通。与我独自一人写信相比,团队的多样才智和众志成城潜力更大。在国家大事、维护基本的人类尊严方面,这个道理尤其正确。换句话说,使大家团结在一起的,不是我的个人热情,而是大家的同舟共济。(领导的本质,团结大家,同舟共济)
离开东利物浦市途中,我思考着美国机能失调的政局。2012年了,它尚未有好转的迹象。围绕是否提高债务上限的又一次争斗已在所难免,总统选举也近在眼前。
但是,“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使我感到乐观,因为除了国家项目和政客们之外,国家还有别的救助方式。我们有的,是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曾说的“善良的天使”。(企业家多行善事)
我回想起星巴克的创始人,想起老比尔·盖茨,想起我早期的投资人,想起雪莉,想起雪莉的父亲,想起多年来无数个伸出援手帮助星巴克成功的人。最近,像乌利奇·霍尼豪森、马克·平斯基、星巴克的诸位伙伴,还有CDFIs的工作人员,他们都用行动证明—今天,善良的天使就在我们中间,人们愿意互相帮助。
母亲对我说的“美国梦”,还没有破灭。它只需要一根救生索。(一切的原点,就是霍华德童年的母亲引导教育,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