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每年数百万的钱不要,也不能丢面子,道光皇帝无可救药啊!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签订了《天津条约》。可最令大清皇帝感到耻辱的,不是要赔多少黄金白银,而是外国可以派公使进驻北京。

按我们今天理解,各国互派公使那是好事啊。但当时的咸丰皇帝不这么想,原因竟然是太丢面子。

怎么讲?

大清朝一直崇尚唯我独尊,觉得西方国家都是蛮夷。他们是无法接受中国人与洋人平等的。这个观念,到咸丰年间也没有改掉。咸丰要求洋人见到自己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

可显然这些公使没有下跪的习惯。

不下跪,这在我们当今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在当时的咸丰心里,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既然咸丰觉得丢面子,他就打算撕毁条约选择继续作战。不过在作战前,他竟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咸丰想着你洋人不是注重利益嘛,想降低关税。那我大清国干脆不要关税了,我以这个条件来换你们公使别来北京。这总行了吧。

不得不说,咸丰真是下了血本啊。宁可国家经济崩溃,也要保住自己的皇帝颜面。

清朝大臣们虽然也没几个精明的,但听到咸丰这个主意,还是被吓傻了。要知道清政府每年海关收入可以达到数百万两,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收入。现在皇帝却以“全免关税”来组织公使进入,这不是因小失大吗?!

这后果太严重了,大臣们极力反对。保住关税这一实际经济利益要远远高于公使驻京带来的颜面受损啊。

咸丰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打消了此念头。不过他并没有就同意见外国人,让外国公使来北京了。他选择继续作战,结果当然是更惨了。

等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之后,咸丰终于慌了,不得不接受全部要求。外国人可以随便派公使进驻北京。赔偿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还丢失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哎!

咸丰帝在关乎国家主权的大事情上无所谓,却在一些面子礼仪上的小事情极力计较,实在是愚昧至极。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可每年数百万的钱不要,也不能丢面子,道光皇帝无可救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