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傅教授视频学习记录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我的知识是爱好古代文化,再勤奋敏捷得来的。

      这段话让我们想起来《论语.述而第七》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他对古代文化确实是很喜欢,并且努力把它学会,但是比较有趣得是,他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当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是说,有些人可能生下来就有知识。好,问题来了,有谁是这样的人呢!

      我们先假设,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生下来就有知识,孔子就不必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这是说话基本的逻辑,那一定是,可能有些人生下来就有知识,所以孔子才会强调,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我是喜欢古代的文化,在勤奋,敏捷去学习的。

      那我们就要问了,难道有人生下来就有知识吗?

      我们就要分辨两种知识:

      一、道德人事。道德方面的做人处事的知识,等于是说从小没有人教他就知道孝顺,知道友爱,知道讲信用,有些人是可能的。

      二、人生常事。对于世界的了解,那个没有人生下来会的,请问谁生下来那么聪明就懂得怎么样去造马车,去盖城墙呢!

      不可能的,那如果有人生下来就知道的话,那古代为什么不造飞机呢!所以没有人生下来就懂得外面的世界,但是作为人来说的话,有些人生下来就有某种知,一般称作良知,特别敏锐,所以他从小就懂得要行善避恶。从小就可以做到所有应该做的要求,好像他没有人教,就懂得该孝顺就孝顺,该友爱就友爱,该谦虚就谦虚,这样的孩子是有的,我也曾经见过。但是呢,孔子在这边就强调了,我不是这样的人。

      那他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爱好古代文化,再努力把它学会的,从这个里面就可以知道,孔子学习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做人处事道理,我们今天为什么受教育,为什么强调孔子的教育是全人教育,包括人格、人才、人文。人才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的大学或是专科的教育让你一毕业之后,可以为社会所用,这是人才。

      但是你如果缺乏人格教育的话,人才对社会不见得是贡献,有时候反而成为灾难的。

      古时候有很多人考上状元,这些人都是人才吧,几百万人才有一个,但是他如果人格有问题的话,对社会反而造成更大的灾难,所以人格教育方面就是我们这边所强调的,孔子希望从这里面学到,到底一个人这一生该怎么发展,才能够合乎人性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从人之性到人之道,最后走上人的完成。

      孔子学会了,学会了之后他再来实践,所以孔子说他自己特别好学,是把这个道理都理解了,都贯通了,所以一方面我们了解孔子对自己,他知道自己不是生下来就懂得,所有做人处事的道理,还是要靠学习。

      在《论语。述而第七》第二十八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这篇提到怎么样去求知了,孔子说也许有人是自己不懂却去创作的,我与他们不同,要多听,选择其中正确的部分来接受,多看,把好的记在心里,这种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

      前面讲生而知之,这边强调第二种知,叫做闻见之知,多听,多看,你如果都要自己经验才懂的话,你有几条命,你有多少时间呢!不可能,所以我们有时候看电视,看电影,看小说,为什么要看,因为里面所描写的是别人的一生,别人用一生作见证,才写下这本小说,才拍下这部电影或电视剧,你现在用短短几个小时,几天就看完了。

      那你看完了就要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如果我在当时,在电影里面,在小说里面,我会怎么办,如果我跟他们有一样的遭遇,我会有类似的反应吗?这样我们才能学会,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一种情况,才能拓展我们自己生命的宽度,增加它的深度。否则的话,你何必去看小说、看电影,你就过自己的生活,就已经忙不完了,但是那样的话,太狭隘了,你永远不知道说,这个时代将来的变化,会使你的生命陷入什么样的情况。你多听听,多看看,就知道多了,千万不要忽略儒家的闻见之知。

      所以在《论语》里面孔子提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你要选择。多见,再把你所了解的记下来,这就是比生而知之次一等的,所以我们在这边要一再强调,一般所谓的知有两种,不要幻想儒家会告诉你,很多有关外在世界得知,儒家所强调的知,最主要是做人处事方面的知,你要懂得你要做该做的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你为什么要做该做的事。

      理由是什么?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学到儒家的核心思想,人性向善,因为人性向善,所以我看到善我听到善, 我内心里面那种冲动,力量就可以跟它呼应, 如果人性不是向善的话,那我怎么呼应呢。我看到别人做好事,听到别人说好话,我不应该有什么感觉啊!

      但是也不能说人性本善,如果人性本善的话,那我何必听到别人说的善的话,见到别人做的善的事,我才来冲动呢,我本来就善啊!

      所以我们学习儒家的时候,切记你不要把儒家说成没有人听得懂的东西,我有时会提到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对照,西方2600年的哲学史,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哲学家公开主张人性本善的。那为什么没有人说人性本善呢!如果人性本善是一个真理的话。

      这是因为西方学者,很重视生活经验,哲学是对人生经验做全面的理解,你如果从经验去了解一个人,怎么可能说人性本善呢!

      但是也不能说人性本恶,不能说人性跟善恶无关,而要说什么呢!说人性向善,因为宇宙万物里面,只有人类才有善恶的分辨要求。这就说明人性跟善必有某种关联。

      那依我的了解呢,把儒家理解为人性向善,关键在于真诚。因为我真诚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我看到善,自然就喜欢,也就是孟子说的“可欲之谓善”。这样来理解儒家的话,会比较实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傅教授视频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