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想再要一个二胎孩子,刘姨知道后心疼地对女儿说:“可千万不能再生了,生多了身体会吃亏的。”
后来女婿听说丈母娘居然阻止妻子生二胎,他就生气的对刘姨警告说:“我们家的事你少掺和!”
刘姨委屈极了,她对我说,女婿家庭条件又不好,现在这个外孙从出生就是她和老伴在帮忙带,简直是操碎心。她做梦也想不到现在女婿会这样说她,真是让人伤透心了。
我对刘姨说,我给你讲个故事给你听听,听了或许你会弄明白一些道理,心里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李大娘是一个十分勤快的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嫁的女婿是弟兄三个中的老二,因为是农村家庭,除了农闲时在工地上挣点钱,并没有其它来钱的路子。
李大娘两口子十分心疼大女儿,就想法设法帮助她们家。
不仅把外孙接过来帮忙带着,还鼓励大女儿女婿多承包土地,种植烟叶、棉花等经济作物。
大女婿说没有那么多劳动力,怕忙不过来,岳父岳母就打包票,说你只要种了,就能收回来,我和你妈会帮你们的。
就这样,只要一农忙起来,李大娘和老伴就把儿子、小女儿都吼上,去帮大女儿家干活。
大女儿在娘家人的带领帮助下,日子果然好过起来,还盖起了楼房。
李大娘在帮助女儿家的同时,还不忘踩几下亲家母一家。
她经常当着女婿的面对大女儿说:看你公公婆婆,净帮大儿小儿家干活,都不来你们家瞟一眼。建强再老实也是他儿子,这也太偏心了!
有时亲家两口子也去帮二儿子家干活,得到的又是李大娘一顿嘲笑,说别人干活像绣花,一垄地摸到头天都黑了。
女婿虽然嘴上不说话,心里对李大娘实在看不惯,在岳母说他父母说的过分时,他就咳嗽一声,那意思即是提醒又是抗议,可惜听在李大娘耳朵里,并没有起到作用。
这样过了四五年,李大娘自己家也娶媳妇了,她们村临河,耕地不多,所以儿媳过门后说家里人多,也想承包部分土地多种些经济作物。
李大娘嘴一撇,第一个反对,她说种地不赚钱,还要看老天吃饭,还不如你们出门打工,不要本钱还挣大钱,何苦守在家里。
儿媳因为怀孕,就没有像婆婆说的那样出去打工。到秋天了,她看到婆婆和公公总是往大姑姐家跑,有时还几天都不回来,她就知道这俩老是帮姑娘家去了。
但是儿媳也没有说什么,毕竟自己才嫁过来头一年,说多了就会有矛盾。
等到秋收完毕,李大娘和老伴也完成任务了,不再住在女儿家,但是她们却哎哟哎哟叫起浑身疼。
儿媳再也忍不住,对公公婆婆说:咱们家就这么一点土地,也不至于把你们累的浑身疼啊。你们现在不知道爱惜身体,到处揽活路,将来累出毛病还不是得自己受。
按说会听的都知道儿媳是一番好意,说话没别的意思,但是李大娘却不高兴了,她悻悻地说,我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谁也管不着。
等到来年儿媳要生娃了,就想让婆婆在医院陪一下指导一下,毕竟她和丈夫都没有经验,有老人在心里会踏实点。
不料李大娘以晚上不放心外孙为由,不愿在医院陪伴儿媳。
可想而知儿媳当时的心情肯定很不是滋味。
对于母亲和父亲拼命帮姐姐家干活,小女儿也劝说过,却都被李大娘给骂回去了。
就是这样掏心掏肺,李大娘的女婿还是跟她们翻脸了,起因就是因为李大娘教外孙说亲家母闲话。
那年夏天放暑假,李大娘送外孙回女儿家,刚巧赶上亲家母拿着洗好的自家种的甜瓜,过来给儿子家吃。
李大娘教外孙,让他喊自己奶奶老白毛,还让外孙撵奶奶出去,他们家不稀罕吃她的甜瓜。
小孩有一句学一句,越说越多越难听,把老人气的脸通红,扭头就走。
正好她儿子回来,看母亲气这样,赶紧问怎么了?
结果屋里小孩还在欢快地喊:老白毛走了,老白毛走了!
他爸爸进屋给儿子一巴掌,问谁教你的?
儿子一边哭一边说是外婆说的。
那一次女婿冲着李大娘发了很大的火,指责她越来越过分,最后竟然说你今后少来我家,看孩子都被你教成什么样了!
李大娘哪里见过女婿这样?她和老伴为了他们这一家,真是孩子也带了力气也出了,他怎么能这么对自己讲话?
李大娘一边骂女婿没良心,一边流眼泪要走。
女儿看丈夫这样对母亲,也开始吵丈夫,说他不该这么跟妈说话。
李大娘走出老远,还听到女婿在吼女儿:看你妈把咱家搅和成啥样了!
李大娘又委屈又不解:为什么女婿就不知道好歹了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李大娘在女婿家既亲家母嘲笑别人做事慢,又让外孙不尊重亲家母,这都是她居功自大的表现,完全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子,随意侮辱女婿的母亲,试想又有谁能忍受呢?
从某种角度看,刘姨你所困惑的其实和李大娘的遭遇是差不多的:我已经为你们付出了那么多,我的所有决定都是为你们好,我在你们家就有话语权。
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
女婿和女儿有自己的家庭,他们是成年人,做什么,该怎么做都有自己的主意,做为岳父母,给予参考性意见就好了,是不能过多干预他们的生活和决定的。
你完全可以当着女儿女婿的面告诉她们:再生二胎的话你们已经没有精力帮忙带孩子了,到时候他们就需要有多少经济、人力付出,让他们夫妻仔细考虑好承受力。
分析完这些他们如果还执意要生,你就不要再多插话了,就由他们自己做决定好了。
在孩子们跟前,我们只要懂进退,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必定不会像故事里的李大娘那样被女婿赶出去的,不会再被孩子们埋怨,你说对吗?
刘姨听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从她脸上的表情看去,她似乎真的听懂了我讲的故事,希望她不再伤心,能够正确处理和女婿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