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并不会剥夺幸福的能力。

18岁的王心仪,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后,写了篇《感谢贫穷》。

文中大多篇幅都在诉说贫穷带来的难处,拮据的生活,他人的指责。

结果,她被攻击了,铺天盖地的批评。

能够与贫穷中挣扎的自己和解,本身已经很了不起,但一堆好为人师的人借着这个话题胡乱发挥,就很膈应人了。

那些“正义”之士,像一群斗鸡,瞪大眼珠,拼命叼啄着小姑娘。

轮番讽刺,花式嘲讽,甚至,还当起了人生导师,指责她报了中文系。

那些文章,像写瘟疫一样,浓墨重彩的,写贫穷多可怕,有钱有多幸福。

谁不知道有钱很好,老一辈的人,不愿意浪费剩菜总是吃完,钱总是存着备下。

说他们不会享受生活,穷怕了。和我们这一代没经历过饥荒、战争、举报的人来说,是的。

但是我的父母,提起生日时吃到的鸡蛋会开心地笑,想到过年的新衣依然兴奋。

贫穷不会剥夺拥有幸福的能力,在清贫的日子里也能拥抱美好,它并非那么不堪。


大家一起打的假疫苗,一起喝的毒奶粉,一起吃的地沟油,一起上的三色幼儿园,怎么就不一样了,怎么就有优越感了?

谁又有资格去瞧不起谁?

《锵锵三人行》有一期聊过,贫穷,能让人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贫穷让她逐渐接触到生活本来的面目。


 

能够从贫穷中汲取深刻的思考,我想这比那些嚷嚷着:我没感受过贫穷,有钱真好,有钱真好的人来说,不知高明自省多少。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曹家早已没落,他见识过树倒猢狲散,见识了大难临头各自飞,见识了高楼倒塌后的灰烬,才能提笔写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雨果的《悲惨世界》,是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一切所写下的,没有贫穷和动荡,如何将人性与兽性完完全全地展现?

无数的作家,都在贫困中打磨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是穷出来的。汪曾祺的悠然、闲淡,是穿过贫穷而来的。

我并非要赞颂贫穷。

人人生而不同,有人为了享受而来,有人为了体验而来,有人为了将体验熔成作品而来。

层次不同,体会也不同。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句话说的很好: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

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很多人或许还没看过小姑娘写的原文,就盲目地跟着某些公众号瞎起哄,我劝那些抨击她的人认真去看看文章。

能写出这样有思考的文章来与自己和解,怪不得可以考上北大中文系。祝愿你,今后拥有更加充实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并不会剥夺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