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体谅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弥补“情绪颗粒度”,建立良好社会关系

《小谢尔顿》上映于2017年,是《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剧。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季,它的上映延续了谢尔顿高智商低情商的特点,使全剧笑点不断,深受观众的喜爱。而这部剧虽然以喜剧为主线,但里面不乏温情和感人的情节。

相比于《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来说,小谢尔顿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可能伴随着他的一生。虽然能拥有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智商令人羡慕,但情商似乎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关心的。

从小到大的谢尔顿都很难与他人和睦共处,而且容易走极端。很多人都认为是自私和自负导致的,虽然看起来是这样,但这个表述过于笼统。直到我看到了“情绪颗粒度”这个词,我才明白无法辨别他人的情绪才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源。

那么“情绪颗粒度”是什么呢?它又为何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以谢尔顿姐弟为例,为大家介绍情绪颗粒度的含义,透过实验看到它的重要性,并在全文的最后给到大家弥补“情绪颗粒度”的三个方法。

01、“情绪颗粒度”是什么?它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我们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在美剧《小谢尔顿》中,谢尔顿是一个智商高达187的天才少年,但是他存在情感认知障碍,不能准确辨别他人的情绪。比如当他看到一个用手扶着头的女人站在门口时,他只能对画面本身进行描述,但是女人此时的情绪他却毫无感觉。而他的妹妹能准确判断女人现在很难过,并且对这种难过的原因做出了解释。

从谢尔顿与妹妹的测验中我们会发现,在辨别情绪体验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小谢尔顿》的导演用一种极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有些人可以准确解读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且根据用词来发现情绪产生的原因;而有的人只能看到现象本身,对于情绪却不能深刻理解。

在《情绪》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美莎·费德曼·把瑞特用“情绪颗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情绪颗粒度是指分辨、定义情绪的能力。情绪颗粒度大的人对情绪的体验比较粗糙,而颗粒度小的人对情绪的感觉就会更加细腻。

蔡康永在他的情商课中讲到,每当他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时,就会有人走过来问他为什么不开心。这时康永哥的心理很不屑,因为他只是面无表情,谁告诉你他不开心了。而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情感粗狂的人,经常对情绪做出武断地评判。

比如在他们眼中,流泪就是伤心;大笑就是开心;皱眉头就是生气;沉默就是有心事。当他人对我们的情绪做出这样的评判时,我们自然会觉得这些人不懂我,而他的随意断言,反而会增加我们对他的厌恶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领导批评了会感到难过。但这个难过是哪种难过呢?是因为被骂伤了自尊而难过?还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难过?或是因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但依旧没有做好而难过?只有当你仔细分析,你就会豁然开朗,而不是沉浸在难过中无法自拔。

那么在《小谢尔顿》中,谢尔顿的“情绪颗粒度”是如何体现的呢?

·当他的哥哥因为失恋而感到情绪低落时,小谢尔顿从哥哥身边走过,却只认为那是因为饿了导致的。

·当班里来了天才少女时,小谢尔顿感到非常愤怒,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愤怒的情绪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并且对他人的开导和解释也不屑一顾。

·小谢尔顿自以为聪明,觉得妈妈不应该向孩子一样对待他时,妈妈生气地说:“那从现在起,我再也不当你妈妈伺候你了。”而此时的他却回应了一句“太好了!”

无论是与家人、同学还是自己进行相处时,谢尔顿都无法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非常正确。这样的小谢尔顿虽然拥有高智商,但却没有好人缘,有时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我看来,小谢尔顿如果存在于现实当中,应该很难收获友谊,毕竟每个人的忍受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味地纵容他。而被理解、被赞赏则是人的天性,但“情绪颗粒度”很大的小谢尔顿却不能满足人性的需求。

现实生活中,“情绪颗粒大”的人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他人的情绪;莫名其妙地焦虑,但不知道焦虑从何而来;有时自己的语言刺痛了别人却不自知,依然自说自话。而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他们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也无法识别他人的情绪,事情不能得到解决,转而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

02、“情绪颗粒度”为什么对人如此重要?从“乐观测试”进行深层次的解析

情绪颗粒度是情商测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情绪颗粒度小的人能够很好地感受世界、体验自己。相比于其他人来说,不太可能出现因焦虑而过度饮酒,或者很强的报复行为。

正如《小谢尔顿》中小谢尔顿的双胞胎姐姐一样,在情商测试中不但可以准确判断人物当前的情绪,而且能够根据动作和眼神来推测人物情绪的产生原因。当面对自己一直被家人忽视的这个事实时,也能够泰然处之,还不忘把赞美留给测试人员。而对于小谢尔顿来说,则完全不能做到

而这也是“情绪颗粒度小”的人很重要的优势,她能够冷静处理自己的情绪,觉察别人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而这样的人也能拥有更为乐观的心态。

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挫折会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复盘整理,找到问题及时解决;而有的人则自暴自弃,抱怨命运的不公。

因此,乐观不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持续的心态。如果不能在每次受挫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焦虑中解脱出来,那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怜的旋涡当中。而“情绪颗粒度小”的人则可以让自己从抱怨的牢笼中解脱出来。

在20世纪8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做了一项有关“乐观的重要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实拥有乐观的情绪对人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丁将实验组分为三组,一组是乐观组,另一组是悲观组,还有一组是对照组。分组的试验标准是通过测试来完成的。即当遇到一件失败的事情时,该如何处理;当完成一件成功的事情时,又该如何去做。然后由被测试的人员来进行打钩选择。

实验中的测试人员共计1500名,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是甄别实验,另一次是乐观与悲观程度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拥有乐观情绪的人遇到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责于可以改变的因素,而不是天生和无法克服的缺陷。因此他们会通过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争取下一次的机会。

而拥有悲观情绪的人,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以此来证明失败和自己没有关系,是天赋使然。而拥有乐观心态的人在第一年销售任务的完成中,要比悲观心态的人高出21%,第二年则高出57%。

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得知,乐观的心态在于改变能改变的,对于不能改变的不要强求。而“情绪颗粒度大”的人当自己失败时,他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情绪来描述自己的现状,只知道自己很失落。因此他也不会去找更多的方法来寻求改变。

“情绪颗粒度小”的人更容易拥有乐观的心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当下的情绪而认清现实,进而改变现状。所以他们也不会借此去抱怨他人,嫉妒他人,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事实。

03、如何弥补“情绪颗粒度大”的不足?与现实接轨,细谈三个解决方法

“情绪颗粒度”是我们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实中的很多人都难以准确辨别他人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现象,却无法感同身受,这也造成了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变得举步维艰。那么我们该如何弥补“情绪颗粒大”的不足呢?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三个方法。

①运用“解离技术”,帮我们识别情绪,接纳当下的想法

在《幸福的陷阱》中,作者路斯·哈里斯提出了一个接纳自我的方法,叫做“解离”。它指的是以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和想法建立关系,通常会经历三个步骤,一是认清现实情况;二是采取行动,而为了能够真正采取行动,你就需要接纳各种不利的想法和情绪。

从这个方法来看,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气就会采取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小谢尔顿每次发脾气的时候,都会把全家打扫一遍,他从不在意当下的情绪为何产生,似乎只要让自己逃离就可以解决了。而这样的行为也导致了他很容易生气愤怒,无法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与自己的消极情绪作斗争,比如当我们失败的时候,会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太笨了,都是我的错”,而这样的认知和事实融合在一起就会让我们一蹶不振,而解离技术就是将事实和想法分开。

有一个非常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所有的想法之前加一句话“我有一个想法,我太笨了;我有一个想法,都是我的错。”这时事实就会与想法之间产生距离,也会认识到想法本身不是事实,它无法左右你的人生。

“解离技术”并不是让我们消除和逃避消极的情绪,它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和想法之间是有差距的,当你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待情绪时,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因此想要弥补“情绪颗粒度大”的不足,就要学会让情绪和事实分开,先去理解情绪,再去做出行动。

②避免“投射效应”,学会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情绪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投射效应”心理实验,他询问80名大学生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大的牌子在校园里行走。实验结果显示,只有48名大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表示大部分学生都会愿意;而剩下的32人则认为大家都应该接受不了这种行为。

而很多人也是如此,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但实际上他人的想法也许与我们完全不一样。剧中的小谢尔顿一直认为自己智商很高,拥有天赋,但在进行情商测试时,他却无法感知情绪。医生告诉他人有各种各样的智慧,而谢尔顿却愤怒地回答道:“胡扯”!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陷入“投射效应”,当你因某部电影泪流满面时,有人就会嘲笑你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如此幼稚!”而这样的人也会经常让你陷入尴尬的气氛中,他们非但不理解你的情绪,还要将他的想法强加在你身上。

因此如果想要弥补“情绪颗粒度大”的不足,就要避免“投射效应”,当我们不能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时,也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妄下判断。这样不但容易引起误会,还会致使自己不受欢迎,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拥抱“南风效应”,用温暖的力量感化世界

“南风效应”出自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打赌,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吹下来,就算谁的力气大。比赛一开始,北风竭尽全力吹掉行人身上的大衣,但是随着温度越来越低,人们把身上的衣服裹得越来越紧了;但是南风只是微微吹拂,让人们感到温暖,不久大家裹出了汗,于是将身上的大衣脱下。

心理学家将这种温暖的力量称之为“南风效应”。就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神的巨大权威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是狂风暴雨之中”。“情绪颗粒度大”其实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想要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其实很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温暖的举动来感化他人。

比如当别人生病时给予一个温暖的问候;当朋友哭泣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当陌生人东西掉落时,帮他捡起;当别人成功时,给他响亮的掌声;当自己受挫时,停下来歇歇;当自己家人生日时,为他们准备份小礼物,无需太多言语,他们就能感受到你的爱。

而这一切温暖的举动都可以弥补我们“情绪颗粒度大”的不足,毕竟大部分人是能够识别诸如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等基本情绪种类的。实际上温暖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所在,而温暖的人也更容易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总结一下:

《小谢尔顿》中导演以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小谢尔顿虽然拥有高智商,但是缺乏情绪识别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颗粒度大”,这也导致他基本没有朋友,很多复杂的关系无法解决。

而情绪颗粒度大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也因为这样,我们常常让自己陷入被误解、被讨厌的处境。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三个方法:运用“解离技术”、避免“投射效应”、拥抱“南风效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体谅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弥补“情绪颗粒度”,建立良好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