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朝台徒步记》(下)| 我为什么把旅行分成四类?

我们走上大五朝台之路,前半程是美景相伴,悠哉游哉,直到风雨袭来;后半程很多人都选择坐车完成最后的十几公里,而我们虽然已经疲惫不堪,却还是选择了这样的路,尘土飞扬,艰苦卓绝,又毅然决然……

上篇:《大五朝台徒步记》(上)| 再远的路,都要走脚下这一步    

中篇:《大五朝台徒步记》(中)| 既然有路又未知,何必裹足而不前?    

收队巧遇领队

可偏偏就是这样尘土飞扬的路况,满载香客的司机们还一路鸣笛,争先恐后的。我们看到驾驶室里更有甚者,一边嘲笑着,一边在我们身边加速而过。

车流一直不断,尘埃难以落定,口渴难耐的我甚至一直都找不到喝水的机会,只紧把头巾紧紧捂住口鼻。

就在这时,我们意外地看到了另一队徒步者。走进细看之后,才发现他们就是我们当时在北台辞别的几位。没想到,虽然我们先走一步,却兜兜转转竟然又遇到了一起。

就这样我们终于先后走到了狮子窝,但他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任务,而我们却还有不知几公里的路。

就在我们估算接下来的时间和路程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领队风赖和另外几名队友。本以为收队王老师选择坐车之后,我们就彻底沦为队尾,没想到竟然又碰见了领队。

只是,此时除领队之外,其他众人也随之放弃了最后的几公里路,我们像是收编了领队,一起收队。

再加上后来追上的另外两位女孩儿,队尾一共五人,我们终于在天黑之前到了住处。

三十八公里临近最后,表妹的思维已经有些断断续续的,另外两个小伙伴儿更是抬不起脚,迈不开腿。对她们来说,最后的几公里大概只是靠意志力才顽强坚持到底。

看着她们全神贯注于脚下的路,没有一丝分神的精力,我着实体会不到他们的身体和意志到底经历什么。

抵达住处,一顿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和小昭、彬彬几位前辈在小院里喝茶聊天,劳累一天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

这时候,夜空却突然不安分地下起了雨,敲打着农家小院的塑钢瓦顶棚,梆梆作响。屋蓬虽然简陋,却安全感十足,茶水虽淡,却温暖可口,感觉颇为惬意。

风赖顾不得闲着,一边处理队伍的事务,一边处理脚上磨起来的水泡。因为脚型原因,习惯性磨水泡的他对此已经司空见惯。

我想到多年前在漠河的一次偶遇,又一次感慨地发现身体的小局限,从来不能限制住一个人心里的向往。(嗯,能限制我们的只有钱和勇气……)


退耕还林

第二天,我早早醒来,距离自己设定的闹钟还有半个小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昨天还在叹息生命短暂,人生易老;今天早上的我,又不得不感慨人的身体孕育着无限的潜能。

伸了伸懒腰,我突然想感谢这副躯体,感谢它载着我的灵魂在这世上体验着奇妙的一切

起床洗漱后,时间尚早,便和农家院的老板夫妇两人聊了起来。

他们说大概八年之前他们还在这里种些荞麦之类,后来景区开发,退耕还林,再加上孩子上学,便去镇上做一些游客的营生。

最近五六年,这条五台山徒步线路就火了,于是他们又回到自己的小院做起了农家院的生意,一到周末就忙得没日没夜。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笑逐颜开,也很感慨这些年的变化,似乎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

我也在想,我们的社会总在变化的。如果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安稳快乐地生活,这不就是平民盛世了嘛。可这种事情为什么越来越难了呢?

饭后,六点半已过。一些队友的身体似乎恢复得不错,便临时决定和大家继续朝台之旅。最终奔赴这十几公里“南台”朝圣之路的队友,增加到了21个。

出发的时候,太阳已经率先一步爬上了东面的山头,清晨的阴郁一扫而光,行走在山沟里也明媚起来。

脚下的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很强,昨天的雨似乎没有下过一样,唯独在空气中留下了阵阵清新,还和着花草的气息。

沿着羊肠山路,穿过一片又一片密林,挺拔的松树像是给徒步者们做出表率——仰首阔步,大胆向前。

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脚下这片土地竟然原来是一片梯田,刚好印证了农家院老板的说法。

这才不到十年的时间,这片人工栽种的丛林看起来已经有些原始风貌了。

阳光穿过松枝和松针又投射在地上,形成了一片一片光的斑驳,留下一条淡淡的光柱。地上的松针铺了厚厚一层,脚踩上去都是软软的,好像走在自己床上一样。

虽时已入夏,这里已经依然凉爽得很,只是山路很陡,徒步者们还是气喘吁吁,汗涔涔的。我们几经休息和行走,不经意间就走出了山林,复又行至一片高山草甸,想必此地的海拔又回到了林线海拔之上。

走在这一段路上,一簇一簇的狼毒花一路相随,美丽妖艳又暗藏杀机,令人倾心向往又敬而远之。难道不像有毒的爱情,令人欲罢不能。

虽然狼毒花在生态环境中并不是和谐的象征,但是在五台山这里却显得很融洽。

狼毒花有毒,狼毒花的花却生于毒物而不染毒,招蜂引蝶,一派祥和的气氛。

南台的遗世之风

继续向前走,我们先是看见一只奔跑在山脊的鹿,又差点踩到隐身躲在草丛里的野山鸡,随后我便不经意间踢翻了草窠里的蚁窝,只得连忙逃窜。

满目苍翠中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南台给人的感觉更加自然和谐。

它相对其他四个台顶,海拔最低,又是独立于其他连绵四台的另一座台顶,因此生态环境大有不同,倒显得有些个性。

当我来到古南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从南台迁至新址之后,这里已经没有什么香火了。

残破的寺庙只剩下两个僧人,除了飞檐斗拱的古刹气质还在之外,周遭环境已是杂草丛生,梁木失修,墙体残破。

虽说这里已经有些破败,我却立刻被它安静纯朴的气质吸引了。

香火不断,对于众生,对于寺庙自然都是好事,但于修行于此的人来说,我想他们或许更愿意寻得一份安宁。

我忽然又为自己自私的想法,感到一点惭愧,觉得自己思想浅薄,只是拍了些照片就不再想了。

风赖说,南台之所以迁址,是因为人们后来发现新址的海拔更高一些。但当我沿山脊线从古南台走到南台时,却只识得错落有致,仍然难辨高低。

从南台向下看去,徒步者沿着四五条线路朝向南台台顶,缓缓徐行。抬头望向牌楼,似乎感受到这庄严的南台散发着一些神圣高雅又博爱众生的气息,令我这普通人也心生向往。

南台的香客又是一番熙熙攘攘的景象,生意做得甚至比北台还要热闹。此时,我瞥见一位僧人穿着厚厚的棉衣,静静地立于古寺一角,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临近正午,阳光愈发强烈,南台的寺门向南,屋檐上的龙首也迎着骄阳,明暗分明,显得威风凛凛,刚毅有型。我们累了,便坐在寺门旁边的石基上,也享受着片刻的休憩和安静。

来不及等南台斋饭做好,我们就必须踏上返程了。就此为止,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口五台山的斋饭,竟也成了我此行一个遗憾。

路上听一个队友提到秋冬季节五台山的另一番景象,我心生向往,或许我和它的缘分还未尽吧。

归途亦远

下山的路很陡,却刚好可以饱览五台山连绵起伏的山峰,从东台到中台,尽收眼底。

我们看脚下的路,总觉得自己身体力行,无所不能;看远处的山,又不得不感叹天地之大,不过肉体凡胎。

今天一路上大家几乎一直都走在一起,花花草草也很多,我也有机会给更多的队友拍了照片,这是我第一次带相机出行,也拿出了更多的时间拍照。

于是,我有点儿疑惑:这相机占据了我的一部分时间,也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行程中,这算是耽误生活体验吗?又或许拍照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那我们必须在平等的时间中选择唯一的体验?

拍照还是会继续拍,只是不要忘了旅行体验的本质吧。

从南台下来,旅程就结束了。

我把出门游玩分为四类:景点旅游、城市体验、公路旅行、山野徒步。

这四类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游玩方式,却并无优劣等级,毕竟它们各有自己的精彩之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来,就会发现,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变化。

从开始懵懂地买车票买门票开始,到体验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人文,再到开车或者骑车行驶在文明铺就的原野上,最后到天地之间只有一派自然风光的徒步。

我们一步一步撇开了人工雕凿的世界,所游玩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原生和危险,一个更比一个靠近生命之本。原来,我们一直在追求本来拥有的自由体验。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喜欢户外。

因为在这里没有阶级,没有标签,像是把一个人放进了大自然里,与蝼蚁飞蛾没有区别,与豺狼虎豹也没有区别,就像生命本来就没有贵贱。

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逃离城市,除了纯粹的生命之外,不必去想人和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

我们人类终究还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到城市里像是做客和表演,回归山林原野才是回家。

两天没有睡够八个小时的我,坐在回京的大巴车上,却没有丝毫的睡意,好像“在路上”的时间是我意犹未尽的旅程。

看着车窗掠过黄土高原,又穿过太行山脉,重回到广袤平原的灯红酒绿的时候,我方才发觉“家”是回不去的了,漂泊才是生活。

(完)


P.S.

望月尘 | Yann:

有时胡言曾经,有时乱语现在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五朝台徒步记》(下)| 我为什么把旅行分成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