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山走进哈佛的女生,你必须拥有“背叛”过去的勇气

文 | 滑洋

编辑 | 了不得


原生家庭是孩子得到的第一份礼物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的关注,甚至有评论说“这是一个惊人的、鼓舞人心的、每个人都会喜欢的故事,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书中的女主角塔拉,讲述了她传奇的成长故事。塔拉出生于摩门教的家庭,住在美国爱达华州的山林,远离人群。她的父亲经营一家废料处理厂,母亲出售自制的精油。

塔拉的父亲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狂躁,偏执,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他坚信世界末日终会到来,每年都会囤积大量的燃料和罐头,为末日生活做准备。他坚信去上学,去医院都是异教徒才会做的事。

他们家里虽然也有电视和电话,但是孩子们因为从小就不与外界接触,他们以为父亲眼中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塔拉和她的兄弟姐妹从未上过学,家人几次生命危险之时,父亲也不允许他们去医院,只能依靠母亲自制的草药治疗。即便这些草药无法缓解疼痛,他们却也相信这是治愈疾病的唯一方法。

这就是书中主角塔拉15岁前的世界。她的父亲不顾她的个人安危,咆哮着让她在轧钢剪刀下工作;她的哥哥有严重暴力倾向,多次将她的头按在马桶中;她的母亲明明知道一切,却选择无视和沉默。她怀疑这是不是一个家庭应该有的样子。

每个原生家庭都会给孩子最重要的两个礼物。一个是看待世界的眼光,另一个是亲情。对塔拉来说,这两个礼物都是诅咒。

从塔拉极端的成长环境也让我们认识到:

原生家庭是孩子成年后痛苦生活的根源,像一颗有毒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拥有背叛过去的勇气,才能获得继续前行的机会

后来,塔拉的哥哥泰勒,最终选择绝情的离开家,去上大学,也是他后来鼓励塔拉靠自学考上了杨百翰大学,她的人生就此转变。

进入大学的塔拉有了机会看清真实的世界。这时她发现父亲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偏执,但是每次放假重回大山,她就感到原生家庭像一块磁铁,将她的所有新生都重重拉回地面。

她依然会去废料场帮父亲干活,帮母亲制作草药。她无数次想要放弃回到课堂,但知识对她来说有种魔力,在重建认知体系的过程中,她不得不重新审视她从小认为的那个远离现实、充满荒诞的世界。

家庭和学校的互不相容,认知的巨大碰撞,让她常常怀疑自己。

教授告诉她: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什么样,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不管你是在剑桥,或是回到杨百翰大学,亦或是回到你家乡,这些都不会改变你是谁。”

她终于获得勇气走出大山,展翅高飞,飞往重生。

她勇敢地选择了背叛,背叛了父母的世界观,甚至背叛了亲情。但她清楚的知道教育已将她彻底改变。

要么重回大山,要么勇往直前,而前行的代价正是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告别。

 

有毒的父母,给孩子扭曲的爱

原生家庭本该是孩子爱的港湾,但是不可避免的依然有很多像塔拉一样,在家庭中受伤害的孩子。

心理治疗师苏珊.富沃德将有毒的父母分成四种:

①幼稚型的父母

幼稚型父母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以自己的需求为先。原本应该父母照顾孩子,最终变成孩子来照顾父母,关注父母的情绪。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会早早学会讨好和察言观色。他们认为自己是否受欢迎,是否值得被爱,取决于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自己是谁。长大后,他们容易自我怀疑,失去自我。

②操纵型的父母

操纵型的父母会控制孩子的行为,并希望孩子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希望替孩子做所有的决策。甚至孩子长大成年后,这类父母依然会把控制的触角伸向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一般都不成熟,因为从小被剥夺了决策的能力,他们经常会有强烈的无力感,容易产生有挫败感,很难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③言语虐待型父母

还有一类父母会通过打骂和责备来教育孩子。这类父母通常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当孩子屡屡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时,他们会感到挫败,转而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从小被伤害的孩子,难以对自己建立积极和正向的评价。

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来自于父母,所以无论他们长大后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他们都会怀疑自己,无法获得稳定的自我。

④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类父母会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他们将内心对生活的不满,工作的压力,关系中的矛盾,统统都通过拳打脚踢在孩子身上释放。这类父母大多也是在暴力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痛恨自己的父母,却又不知道除了暴力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在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害怕建立和拥有亲密关系,他们常常悲观,自暴自弃,充满恐惧。

无论哪种有毒的父母,都是在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和界限感。真正的爱是基于双方自立的前提下,否则就是不健康的依赖和共生。

成为自己,是一条漫长的英雄之旅

塔拉的重生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当她最终获得进入哈佛深造的机会,她的父母特地长途旅行来到学校,希望为她做一场摩门教的仪式,以此来驱逐塔拉内心的恶魔,让她屈服于她曾经相信的教条。

塔拉明白,父亲想要驱逐的从来不是什么恶魔,而是她自己。她知道可以假装屈服通过这个荒谬的仪式,可她准备好表达感激之情时,脱口而出的却是“我爱你爸爸,但是我不能。”

决定做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英雄行为,因为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阿德勒曾说过: “任何经历本身都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人把自己的困境归因于原生家庭,其实是在为自己的不改变找借口罢了。

你可以遵循下面的三个建议,尝试找回自己内心的声音。

①不再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很多曾经在原生家庭受过伤的孩子,在成年后,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主要是父母的错,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怨恨,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他们会用童年的创伤来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正如阿德勒所说的 “在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和不变带来的不满,人们往往选择后者”。

只要你不再把自己当做受害者、当作弱者,而是尝试照顾自己,自己爱自己,对自己负责,你一定会发现自己会逐渐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②不要把自己变得更好的目标建立在父母改变的基础上

从小没有能够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孩子,内心一直都在渴求着爱和关注。即使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生活,也依然切不断和父母的链接。他们心中依然抱有幻想,自己的父母能够变成理想的父母。

但绝大部分情况是,你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如果父母依然在侵蚀你内心爱的需求,请尝试和他们保持距离。不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变他们身上,因为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③在新的亲密关系中获得疗愈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疗愈。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在生活中重建美好的亲密关系,就有能力疗愈内心遭受的创伤。

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爱人,也可以是你的孩子。不要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论你从父母获得的爱是否扭曲,你都有能力重建自己对爱的信任。

最邪恶的掠夺者,是假扮成保护者的捕食者。

最悲哀的莫过于你的父母是假扮成保护者的捕食者,但更悲哀的是你从未从捕食者的牢笼中挣脱枷锁,放弃了雀跃前行的机会。

咨询师简介:滑洋,大成心灵学院创始人,中国海普斯诺动力催眠学院催眠师,资深心理咨询师,国际认证临床催眠治疗师,亲子关系PET教练,亲子沟通培训导师,《青少年学能提升训练》教材编委成员,广州公益心理咨询巡回导师,长期接受个人体验与督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垃圾山走进哈佛的女生,你必须拥有“背叛”过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