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87届师生20年后相聚首。当年十几岁的小毛孩如今已是三四十的爸爸妈妈了。
组织聚会的领头同学已下达通知,还在原来上初中时那个小小的学校,还在那个破破的教室集合。然后按计划好的行程,先到一二九师司令部,刘邓指挥作战的地方,再到龙山大酒店。那里有大屏幕,有演唱家,那里是个大世界。那天,我们几个教不同科目的老师,被披上红授带,在舞台上一字排开,扎扎实实地光彩了一把。
清晨,大车小辆,都停在学校外河的马路上。小小教室里,进行着简单的开幕式。然后,出发。
上车时,没车的同学都坐大客车,有车的各人开着自己的车。刘国旗同学说:“李老师,您坐我车。”啊呀呀,那是什么样的车呀,我在山里教学,从没见过,听说,好几十万呢。刘国旗,清华园里走出来的同学,现在唐山德龙,中国不小的钢企,他是唐山德龙的总经理呢。
我坐在车上,抽着他给我的“大中华”,思考着20年前,欲血“十连冠”的情景。
二
我所在的初中是一所乡村初中,学校就叫“王金庄乡中”。自从恢复高考的春雷,在山乡上空震响,王金庄人坐卧不安,那个躁动劲,我掘笔写不出来。
那十年,我在乡中代课,日薪一元。教师缺编,我顶,满员时,我退。辞退时用两个水泥袋,一个装了自己的书、一个装上简单的做饭、吃饭用具,回家。老校长说我是一个补空代课教师。我说,我是个擦屁眼石头。儿子上大学时写作文,嫌擦屁石头难听,把我比成饭桌上的一次性筷子。
记得,有一次,上边调来一个新教师。我就得一旁退下,临走的那天中午,校长给我买了一个暖瓶,作为送别礼物。他说,“没有早给你买,因为早买了,怕你支蹬不塔儿。
“支蹬不塔”的意思是买瓶酒,举行一个离别议式,给老师们坐一会。他知道,坐一会儿,一个月工资也不够,当时,我就哭了。
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里面的教师想出去,外面的教师调不来,这里的老师没有大学毕业的。资师质量很低。谷主任在县教育会上说:“王全庄的教师,师资水平并不高,他们能干好,我们为什么干不好!”
就是这一帮人,要趁恢复高考的东风,要在山里闹出点动静。
有一天傍晚,我从地里干活回来,李校长和曹主任进得我寒舍来,未曾开口,便知来意,学校教师又不够数了。原来初三毕业班,缺一个语文教师。这时,我已有了儿子,父亲给我分开过,生活很紧巴,不比从前。没成家时一块也要生活,我有父亲养着我。在父亲眼里我就是个“文化人儿”,也是我父亲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如今,我也为人之父,有了自己的家庭,我还能去挣那一块钱吗?顾得住吗?然而学校里又多么需要一个不计得失的憨小子去顶住局面。我干顺了,也十分想去,犹犹豫豫,没有答复。后来又来了两回,我犯难,真的一块钱难顾三张嘴。
他们走后,父亲说:“去吧,我种地一天还挣不了一块嘞。”老书记说:“管俺妻的哩,翘了一天算一天。”译成普通活,意思是,“那活比田里活轻,什么也不要考虑,你就去吧。”
学校那边,曹主任跟校长说:“去了三趟了,没叫上来,再去,三顾不行四顾。”后来有人给我开三顾茅芦的玩笑。
这一次,我心里有了定数,他们也补充了条件,决定除了教育局发的一元工资外,学校再从别的开支里挪用资金,偷偷给我加五毛钱,别人一天一块,我一块五。校长给我立下军令状,教的学生总成绩,全县前五名。我默默下了决心,争取到前三名,决不辜负两位领导对我的赏识。我心里也有底,我熟悉学校的情况,别的乡,优生都流失到外面了,我们这里山高路远,逃不出去,好赖学生都在本地,较之别乡的学校有生源优势。至于增加的五毛钱,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能在别的代课老师那里跑了风,为稳定军心。
那时,每个主科教师必须捎带一至两门副科,我捎带地理或历史。
三
我保存着烟熏火燎的破奖状和所有荣誉证书,不想丢失,因为它记载着我们的风雨历程。
恢复高考,使我们山里娃跳出山门,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得牢牢把握住。
豁出吃奶的劲,狠读三年。就可以考入中师中专。从此,可以从梯田里解放出来,吃上皇粮。从此可以鲤鱼打挺,跳入龙门。从此,我们忘了一周有几天,星期日当成星期七。假期也不过。山里人不拿时间磨,拼不过城里人。没有加班费,我也忘了星期天学校还欠我一块五毛钱工资,代课教师放假是没工资的。和正式老师不一样。
早自习,晚自习,雷打不动。不少学生四点五点就摸黑来到教室。
也有阴雨刷刷,也有大雪纷纷,我们有铁打的纪律,从没让娃们停过一节早晚自习,每每念及,我就流泪不止,我们好狠心,在娃们身上有亏欠。更有甚者,在激之以励,动之以情不管用时,我们便甩之以掌,挥之于棍,像军阀。真是昏头昏脑了。
课余时间也得严守规矩。一次,我听到一声口哨,绿林军里的那种哨,我便不能放过。马上查找。一个同学告诉我是娇龙打的口哨。娇龙是我三儿子,计划生育紧,从小就送了人。现在,在我班里。我一切都不考虑,只要犯规,必惩之,冲过去照屁股就是一脚。用力过猛,他走路一瘸一拐,我脚也疼。这消息就传到了家里,回家后老伴跟我吵了一架,“给了人还跟在自己跟前一样吗!你这是让三儿一辈子恨死你啊!”他养父也说:“他以后不学好,有公安局管他,咱就不用打了。“好在孩子还不算糊涂,还认我这个爹老师。
外边的人都不知道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也不愿让人知道我们的做法。
外地一批批人来学习经验,我们只说大道理,比如我们坚持升国旗议式,学生慷慨陈词,老师大声演讲,校长挥手动员。班会上呐喊,课下谈话。隔三差五,寻找合适时间,就紧急集合,列队校园,士兵一般雄赳赳,气昂昂,豪情满怀,校长在台上,老师跟队,不允许有丝毫站立不到位,表情不到位的。
那时,全县开展三轴竞争,我们属乡中轴。十年摸爬滚打,年年全县第一,“十连冠”远近闻名。引得邻乡龙虎乡,邻县武安县等山头上的学子纷纷前来就读。
我们用激情铸造了辉煌。一场场的动员会,或者说时时刻刻的激励把孩子们激发得个个蓬蓬勃勃的。为以后的升学就业塑造了一种不服劲的心理。
四
升入中师的同学,全部返回来补充教师队伍。也算良性循环。其中有6个中师生,还到了别的学校担任校长。
至于升入高中,考上大学的就不好统计了。文章开头说的87届聚会时,当年的班长风趣地说:“二十年前我是班长,现在还是。我要收费。”收这次聚会的活动费,没跳出门的不收,只有六个人。64人中,有58个可收费的,这是老班长的无意识统计。
我村是个封闭的桃花源,依靠种山地是养不住性命的,老百姓都一肚老明白,所以,谁家子女考上去了,一接到通知书,首先想到的是这几个憨教师,便去城里购回酒菜,叫学生去学校叫上老师,上宾招待一番,像给儿女娶妻出嫁。朴素的情感,脉脉的温柔,弄得我这个感情脆弱的人不知如何是好。
可能因为,考上了学跳出了这道门。是父老们修行一生的超度。子女走出了这道门,是寒门父老的心灵归宿。
后记
凯淇:读的心头酸酸的,眼里湿湿的,我是李老师学生的学生,也是那次十连冠的受益者和反哺者。感谢那些把青春和激情撒在王金庄乡中的每位老师!
守望:该文章很有历史特色,身处今日教育者无法体会那段历史所带来的厚重。物质缺乏的那个年代,人们是如此地看重教育,尊重老师,崇敬知识,真的不计报酬,一心扑在教学上。
李纪荣:作为风雨十连冠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对李老师写的这篇文章感触很深!直到今天,我作为一名老师,还经常跟我的历届学生讲起我们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太行小子:我是十连冠的受益者,李老师为代表的一代王金庄的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一切,他们正在诠释了“默默无闻,奉献大山”的崇高精神,读了李老师的文章我流泪了,作为新时代的王金庄的老师,我也要向李老师一样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