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一直在想原生家庭到底给我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如果给我们不一样的原生家庭,我们的人生会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区别?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还老实巴交,没有任何手艺,但是勤劳无比,靠着种田让我们姐弟三人读书。可惜的是,我的姐姐只读到初中,我上了个本科,弟弟读到了博士。那个年代,培养一个大学生都不容易,我的父母却养出了一个博士,因为我和弟弟,我的父母也算长了脸。

我们家很穷,但是妈妈却很要强,虽然我们穿着旧衣,但却干净整洁。直到读高中时,我才有了两条买的新长裤;直到读大学,我还穿了很多不适合年龄的旧衣服。

读高中时,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交班费。班主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喜欢搞一些新鲜事儿,给班里订报纸、买碟子……这都要钱,而我一个月生活费是50元。那时一餐的饭菜最少一元,大部分时候我都只打两毛钱的饭,回到宿舍吃花生米,其实我不爱吃花生米,真的不爱吃。还记得高一时,有位女生因病掉课半个月,我主动跟她同桌,每次她都会分我一点菜。

读大学时,路上妈妈说:“不要跟别人比,我们家条件不好。”一个月生活费是一百。最便宜的菜每份一元,还不算饭,粉面馄饨之类是一元,而我吃得最多的是馒头。毕业一年后去室友那里玩,她特意买了两个馒头,说:“我记得你最喜欢吃馒头。”我也只能笑笑。大学期间,我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在学业上成长,而是如何赚钱。也许父母都不记得,从大三开始,我便没从家里拿生活费了,而我从入学开始就有了记账的习惯,进进出出都会记下来。直到现在,用钱多了,我都会有一种负疚感。不是手头没有钱,而是舍不得花钱,最开心的事儿竟是看着存款里的数字增加。

弟弟读的是公费的研究生,他曾说我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不要钱,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确实我们家不富裕,没有钱,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的父母会经常给我们传递这种信息,让我们心里也很穷。

在姐弟三人中,我算是比较激进的,但也不敢“越界“。09年时,我想自己买个小房子,但是妈说:“女孩子买什么房子!”当时刚从外地回来,还没有工作的我,便放弃了,如果他们有一点儿支持的意味,也许我真的会购买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姐姐的公公有退休金,但是姐夫却不怎么成器,姐姐也没啥能力。她公公好几次表示想买房子,而我妈也表示出了不赞成,怕压力大。直到如今,姐姐家还没买上房子,恐怕再也不会买房子了。

当我们各自成家后,父母的重心都在儿子身上了,嫁出去的女儿就算不是泼出去的水,也不再是手心的肉。大妈和三婶都曾说过,如果不是妈,懦弱的姐姐也不至于此,大家都觉得姐姐过得最苦。

父母也许有父母的想法,平安健康活着就好,那需要那么多的成就。而我在平庸与不甘中痛苦不堪,过着安逸的生活,迈不出那一步,总以各种理由或者借口,不肯逼自己一把,或者是现实把我拉回了人间。

也许我害怕腾飞的痛,也许我本是平庸的人,原生家庭带来的东西,如果摆脱不掉,那么只会传下去。所以,如果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那么就逼自己一把,如果真的有所成绩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