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思维模型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需求三角:因为我们需要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达到你的目的,你只有让别人爽,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需求三角就是为了帮助你完成这个过程。

1:找到别人的需求;

2:然后你要选择你给他什么样的目标物;

3:最后帮助他实现目标。

(不详细讲这个模型)

今天我在的生活中练习我这个需求三角模型。

首先从这个表中开始寻找别人的缺乏感,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处于“任务,时间,关系,角色,群体”中,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有缺乏感,

目标物:同样的缺乏感,我们可能采取不懂的目标物。

能力:我们要有能力得到我们的目标物。有的目标物会超出我们的能力,我们做不到。


1

事件:我想找一个人陪我去参加混沌大学的常州分享会。(满足别人的需求来满足我的需求)

对象;  社团社员(大一)

维度:时间:他处于大学阶段。

缺乏感:大学阶段他有大把的时间,他需要把大把时间需要花的有意义。

目标物:待他去参加混沌大学的常州线下聚会。

能力:有充裕时间,费用几乎为零。

收获:我成功的邀请他,陪我去参加活动,满足自己不想一个人去参加活动的需求

2

事件:朋友发朋友圈是及时评论和夸奖别人,在和朋友聊天时夸奖朋友并要求别人回夸你你(只有让别人幸福,你才能幸福)

对象:同龄朋友

维度: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

缺乏感:我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发朋友圈,我们是为了希望被人关注,并希望被夸奖。

目标物:及时评论,点赞。聊天及时夸别人,并要求别人回夸自己

能力:朋友可能不太习惯你的方式,有的人可能会有能力障碍。

收获:我希望我的朋友都是特别能说甜话的人,是一群能鼓励我的人,但是我的朋友不一定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我毫不吝啬的夸他们,并要求他们有的时候也能夸夸我,鼓励我,目前看来试了下,效果还不错。

这个和朋友聊天的事件里,我可以给他们很多种目标物,我可能会很长时间再回复,我甚至可以冷处理不回复,我也可以说一些很刻薄的话,我也可以恶意引导。目标物不一样,结果会受很大影响,前提是缺乏感得对




今天在生活中刻意用了这个需求三角,很多时候是在发现需求,及时满足别人,是在找别人需要什么,判断别人是在哪个维度里。

给我的感觉发现需求更重要,

而生活中我们好像没必要找那么多目标物,没必要事事都目的性太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101-思维模型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