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概念定义地图和概念词汇墙”

“概念定义地图和概念词汇墙”

3月21日,今日阅读任务:第2章 第1至4小节(16-22页)

金句:教师不要为学生定义概念,而要让学生挑战自己,通过比较正例和反例来确定关键属性,进而自己去定义概念。(18页)

阅读思考: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定义地图,有什么好的操作建议或者注意事项?

概念定义地图是在概念辨析基础上对概念的进一步完善,包含了对概念本质属性即概念内涵的剖析,也包括了对概念外延的梳理。它可以包括概念内涵表达的符号化、图示化表达,也有典型实例的枚举;也可包括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及其举例。总之,概念定义地图是对概念的进一步梳理与拓展,便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关键属性、本质特征、常见例子,实现对概念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我曾根据王珏老师学习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反射、食物链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与梳理,这次阅读在理论上又给了我更深的认识。相比而言,我感觉概念定义地图与变易教学似乎有某些相通之处,不过书中概念定义地图似乎还没有呈现更多可借鉴的成熟的学科概念探索模型。

今天在阅读中又重温了“概念词汇墙”,这是阅读这本书首次接触到的一个词汇,因此我比较好奇也比较感兴趣。“概念词汇墙”能够提示教师识别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还能使概念在课堂上变得可视化。它是另一个让课堂教学围绕大概念开展的简单办法,需要确定所学单元的大概念、主题或步骤, 并将选出的词张贴在墙上或公告牌上。选出的词可以是特定于这个单元的词, 也可以是与整个学科相关的词, 或者是跨学科的更大概念的词。理想情况下, “词汇墙”包含三种类型的词:单元特有的概念词汇、更为广泛的科学概念词汇、更加宏观的概念词汇。一旦核心概念呈现后, 教师就应该经常提及、应用它们, 并鼓励学生也这样做。教师向学生展示墙壁上的词汇是如何起到“概念魔术贴”的作用,把单元里的事实、特定的细节或例子与更大的概念联系起来, 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添加定义的方式来辨识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将特有概念和单元主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解的能力。(本段内容选自《为深度学习而教》P8-11)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21“概念定义地图和概念词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