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失败的原因

                          星空  刘梓豪

摘要: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刘邦建立汉朝,这之间有一个风云一时的重要人物,这就是煊赫一时的“西楚霸王”——项羽。 他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就是领导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他最终归于失败。这一切,惊天动地,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的雄心壮志终以失败告终。那么是什么导致他败给刘邦的的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政治才能的缺陷,战略思想的落后导致他最终乌江自刎。

关键词:性格缺陷    政治才能得缺陷    战略思想的落后

性格缺陷

性格缺陷是它败给刘邦的罪魁祸首。

第一点是项羽的妇人之仁。甚至连项羽的叔父项伯都倾向与刘邦,可见项羽用人是多么的失败!那么项羽用人失败的直接表现又是什么呢?用两个字说——吝啬;用四个字表达——有功不赏!

韩信曾对刘邦分析项羽的为人,“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也就是说项羽待人很谦和,对待那些患有疾病的将士也很好,但是一旦将士立功,应当封爵的时候,项羽却吝啬起来,把印章握在手里,棱角都快磨没了,也舍不得给。

《项羽本纪》中记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羽的夫人只能导致他过于自负。这明明是一个杀刘邦的好机会,可他迟迟不做决定。也没有懂得鸿门宴中暗藏的玄机。

《项羽本纪》中记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于是张良告诉刘邦这才把刘邦救了出来,项伯和项羽都是一家人,项羽是项伯的亲侄子,项伯帮刘邦原因很简单,项伯义气大于忠心。向博这人就有一些江湖侠义的影子,他很看重情义,张良曾经帮助过他,两人关系非常好,于是就把这件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张良,如果不是项伯,也没有刘邦的统一天下。


第二点是项羽不收拢人心。

他霸道而不仁和,项羽攻打囊城时。“囊成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与“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他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暴露出了自己残暴的一面,又有谁会愿意投奔项羽,一个残暴的魔王能收入人心吗?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失去了民心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天下。

在项羽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后,想向观众地区进攻,到章邯率秦军投降后,项羽把这20万秦军当奴隶一样,秦军受不了,就在议论,他因为害怕。“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你是把这20多万秦军全部活埋。无情的杀人能得民心吗?

而刘邦对秦卒就是“约法三章”。一、杀人的死刑。二、伤人看轻重处置。三、抢劫的根据抢的多少定罪。除了“约法三章”外,把琴的法律都废除了,就像之前一样,该怎么生活,就怎样生活,刘邦给了他们自由,如果让一个人选择跟从刘邦还是项羽,那么答案一定是项羽,刘邦的“约法三章”与项羽的“请君入坑”足以证明同一天下的一定是刘邦。

第三点是他的刚愎自用。

例如韩信,最早韩信投奔的是项梁,项梁死后就跟从项羽。韩信在项羽手下时,提过不少有用的建议。但项羽并没有采用。项羽在为难他时,他说:“臣事项王,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听不言,计不用。”意思是我是你项羽的手下,官位不侍郎,位不过执戟,严不为项王所听,项羽不采用韩信的计谋。我的价值体现不出来啊,为什么项羽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过度自信,他认识为自己的方法就是正确的,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他失去了一个军事天才,到后来楚汉相争时,项羽拉拢韩信支持自己,而韩信却说:“我在向往那里的时候关不过侍郎,职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我觉得还是算了吧。”

他的性格特征与刘邦恰好相反,这也是项羽失败的一个原因。

陈平也是项羽的谋士,项羽击败了殷地没多久刘邦攻打了殷地,项羽因此非常生气,认为陈平办事不行,就准备把他杀了,陈平偷偷溜跑了,陈平曾向项王献祭,但并没有采用,于是陈平投奔刘邦,于是就反击给。项羽下套,项羽军队大大削弱。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王从一开始的英雄旅程到被刘邦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项羽的性格缺陷。

当然,如果性格上有缺陷,也可以用其他方面的突出来弥补,可项羽的政治头脑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政治才能的缺陷

每一个君王都是政治家,可项羽这个英雄盖世的军事家怎么能当君王呢?而他的政治头脑也是他失败的罪魁祸首。

第一是项羽定都不正确,《项羽本纪》中记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定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找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咸阳就是一个可定都的地方,而项羽又杀又是打又是活埋,还把都城定在自己的家乡彭城,后来明朝朱元璋也曾经想过把自己的都城定在自己的家乡凤阳,最后也终于明白了定都在凤阳不合适。后改为南京。定都只是要深思熟虑。可惜项羽缺乏政治头脑又太过于自负,败给刘邦也是必然的。

而刘邦把都城定在长安,当刘邦还在为定都洛阳还是长安做选择时,张良说:“您是想子孙万岁鸿基永固囊,还是想照顾这么一些没有几年就入土的老头子呢?”刘邦一听,于是就把都城定在长安,这就是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

第二是项羽不会任用人才。《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项羽军队里的人跳槽几率很高,项羽军队中仅剩一个大臣范增都被活活气走了,项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手下,导致除了亚父忠心耿耿,其他有才能的人都投奔刘邦去了,他不珍惜自己身边的人才。

刘邦却与他相反。《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有一点超于项羽。刘邦很会识人,张良,萧何,韩信,陈平都是刘邦的人,刘邦虽然生性多疑,但他遇到危险时总会相信自己的手下,并刘邦本身就是政治家,有当君王的基础,有识别人的能力。

一开始项羽的人马与大臣将领完全可以打败友邦,可他迟迟不做决定,大臣给他献计策也不采用,使这些有才能的人在项羽的军队中找不到自己价值所在。使项羽一步错步步错。

第三是他政治才能上的无知与幼稚。《项羽本纪》中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几句话就把情报人员给供出来了。被刘邦的花言巧语给蒙骗了,并且说话时没有一丝忏悔之意。这足以表明他在政治上的无知与幼稚。在《鸿门宴》中只有项羽没有看出来刘邦的目的。其他人都心知肚明,后来刘邦跑到自己的军营,项羽却说:“沛公安在。”不得不佩服他的糊涂,鸿门宴过后也没有弄清鸿门宴中暗藏的杀机,他就这样把刘邦放跑了,这就体现了项羽的幼稚与无知。

可以说项羽政治上的缺乏就是他悲剧的根源。他并没有政治头脑。都城,人才与自身都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项羽是一个军事家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但他在战略思维上落后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战略思想的落后

很多人都认为刘邦的军事谋略差项羽几分,在巨鹿之战中,显示出项羽的过人胆略和军事才能。但项羽的军事才能,是战术才能,而非战略才能,项羽的战略才能落后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匹夫之勇

项羽只是个人之力,《史记》中记载:“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禹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都说项羽英勇奋战,力大无比,史书中记载项羽能举鼎,每次打仗都是项羽冲锋陷阵,其实项羽这不叫英勇奋战,这是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勇敢就是匹夫之勇,项羽手下那么多谋士家,那么多战士,可项羽都不用,这才导致本在项羽手下的有才能的人,都跳槽到刘邦那里去了。到后来,项羽也的确败在了无人可用,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劳,战略上被刘邦碾压,刘邦的人才很多,项羽一会打齐国,一会打刘邦、一会还要打彭越,希望用自己的盖世神武扭转战局,但最终还是兵败乌江自刎,用自己的命运证实了韩信的判断。项羽打仗冲敌方军营,没有一个人敢吭声,这足以证明项羽的实力,但他只会一个人冲锋陷阵,这种勇敢就是匹夫之勇。这就是小人物的勇敢。

没有战略头脑

项羽一直想恢复楚国,但从没有想过自己建立一个国家。在章邯投降之后,项羽担心秦军降卒反叛,于是活埋了二十万秦军。这说明项羽没有整合部队的胸怀和能力,如果把这二十万秦军首付到自己手中,项羽军队就会不断壮大。打败刘邦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而项羽到最后的主力部队,只是自己家乡的人。

一是没有学习秦朝先进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而是采用周朝的分封制,在取得天下之后,分封了十八个王,而这十八个王,都是起义反秦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军队,在有了自己的封地之后,不再听从项羽号令,这个分封,使项羽从领导十八支部队到与十八支部队为敌。事实证明,中央集权制胜过分封制。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失败,不是因为陈胜吴广起义,而是因为赵高篡权,使中央集权的秦朝决策瘫痪、领导层瘫痪和残暴失去人心,给了陈胜吴广等起义的机会。

把刘邦的战略才能与项羽的战略才能做比较,就知道刘邦为什么可以的天下。

会规划

战略规划层面与攻略方向规划: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正面相持,侧翼迂回”的整体战略规划,在大战略层面完胜项羽。这种战略思想,以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多少人用这种正面相持,侧面迂回的战略思想,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战略路线,堪称古代战争的经典军事系统层面,搭建的情报系统,使得刘邦始终对项羽集团的内部矛盾洞若观火。策反、离间,扰乱了项羽集团的后方,甚至离间了项羽的核心团队,扰乱了项羽的军心,搭建的动员系统,使得萧何可以在关中源源不断输送兵员、物资,粮食,也使得刘邦军队的人力得到满足,而范增、钟离昧等人被离间,使得项羽核心团队严重削弱。

有人说:“人的命运除了要靠自身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时代在改变,之前的思想与现在的时代是不成等号的。而项羽却还在用周朝的分封制。战略思想落后的他怎么能赢刘邦呢。

参考文献:作者:司马迁,文章题目名:项羽本纪,年份: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二十四年,卷号:第七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羽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