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

这两天我的作业作的挺快的。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名叫《清名》,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晓声。这篇文章用朴素、细腻的话语描写出一位有尊严,注重清名的老人,以及她为维护自己清名的所作所为。作者梁晓声为我们讲述了西南山区小茶村一位: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的故事。

这位八十三岁的老妪,解放前,老人家可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至嫁龄,镇上及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媳,或欲纳妾, 皆被拒,然后她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读到这里,我不禁心里一惊,原来她是这样真实、纯朴,她并不贪图金钱、名誉,她在乎的只是人的内在。

然后的三件事凸显了老妪活得清名性格。

头一件事为“说春”蒙冤的丈夫还米。她可以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用这些钱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在她看来清名等同于身家性命。

第二件事是耻于酒色财赌黑的五毒俱全干部为伍----用了他分来历不正当的救济钱,“八十三岁的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就是少吃少喝、就是生病不看,也要把那五毒俱全的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第三件事是不接受他人的怜悯(包括作家本人)。老妪坚信: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也就是说,做人,一定要追求清白。就算是一事无成。

文中的“我”----作者梁晓声,面对西南山区小茶村中活得清名的老妪,先是无语,然后是失语,再后来是说不出话来。老妪为了清名而清名地活着,使来自于大城市的“我”不理解,不明白,不知所措。但是,“我”惊愕,“我”心愀然。进而,怆然。印证了“我”良知所在,“我”之羞愧,因为这个......老妪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我”,也打动了我。

这些年为生计所累读书甚少。记忆中还残留着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的壮怀激烈。今日读得《清名》感觉岁寒三友之高洁。读得清名,我之羞愧,因亦如此。读得清名,挺直腰板,像老妪一样地活着,活得清名。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人注重清白?恐怕只要把一大担钱放他们面前,就会有很多人不知廉耻,做出各种没有人格的事来。何况现在贪赃枉法、不要人格的比比皆是,已经屡见不鲜,“清名”早就被那些贪婪的人抛到九霄云外了!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的话语,但却用细致入微的语句把一位朴素、真实、有尊严,在乎清名的老人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位老人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款款流进我的心房,使我的心被洗涤了,使得本来清纯的心,变得更加清澈、一尘不染......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