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scenic的结果不可重复

一、pyscenic的结果不可重复

最近在运行pyscenic的结果的时候发现了两次相同参数相同数据的结果存在不一致,回溯发现scenic的第一步GRN的结果已经出现了差异,转录因子和目标基因之间的importance发生了变化,同时整体的importance排序也已经不一样了,如下:


GRN结果实例

同样的环境、数据和脚本,结果不一样,就会怀疑是随机因素导致的,虽然中文检索没有人解答,但是在github,pyscenic的团队还是给出了解释:


不可重复性的解释

大概意思是运行scenic第一个部分的GENIE3/GRNBoost本身就会存在随机性,作者也是推荐大家为了保证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多次运行取均值的方法来解决。

好,既然不是自己的问题,那就相当于问题解决。不过,其实仔细发现,每一次运行GRN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差别不会说特别巨大,基本上显著相关的基因都还是在的,只是具体的importance存在一些差异,但其实后面通过过滤,许多低质量的GRN关系都会被过滤掉的,这也就是说为何许多高质量文章的结果都能大概的复现出来,尤其是核心的结果还是比较靠谱的。

二、关于运行矩阵的要求

其实另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在运行pyscenic或者scenic的时候,到底用counts矩阵还是标准化处理之后的矩阵呢?这个帖子刚好提及到了,我也就顺便总结一下。

如果是单个数据,答案肯定是最好用counts矩阵,这也是官方建议的,因为scenic内部也会进行相似的数据预处理,所以最好用最原始的counts矩阵,保留的生物学信息也最原始。
那么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我有多个样本的数据呢?counts矩阵之间必然会存在批次效应,而这种样本间的批次其实对相关性的判断影响还蛮大的(当然GRNBoost存在一定的鲁棒性),这个时候我是应该继续用counts还是用整合之后去除了批次效应的表达矩阵呢?
hh官方的建议还是蛮中肯的 yes or no,他回答or。建议大家不要用整合的数据(存在大批次效应的数据)一次性地去做scenic,最好是一个个样本跑,最后取交集/均值,从源头解决问题。当然,他也承认,如果非要用整合的样本,适当的校准批次效应也是可以的(例如Seurat的SCTranform),但对结果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其实我们其实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整合样本的counts/处理后的矩阵/各个样本单独运行的结果,三种情况做一个综合考虑,才最合理。(其实基本上,按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只选top的话,应该都大差不差,因为显著的永远是最突出的,但如果要focus细微差异的基因的话,大家就需要严谨且谨慎对待自己的分析结论了。)

总而言之,本身基因网络分析GRN的结果就是挺玄学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结合其他结论,例如文献和实验来确保最终结果是可靠的,大胆分析小心验证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pyscenic的结果不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