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密集型和IO密集型与CPU内核之间的关系
CPU 密集型
CPU密集型(CPU-bound)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主要由计算和逻辑运算任务占用大部分时间,而不是等待外部IO(输入/输出)完成。这类任务主要依赖于 CPU 的计算能力,而不是等待外部数据的读取或写入。在CPU密集型任务中,CPU 的运算能力是系统性能的瓶颈。
特点和场景:
计算需求高: CPU密集型任务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操作,例如数学运算、算法执行、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
CPU利用率高: 在任务执行期间,CPU的利用率通常会非常高,接近或达到100%。
等待时间少: 与IO密集型不同,CPU密集型任务的主要时间花费在计算和逻辑运算上,而非等待外部IO完成。
多线程提高效率: 在多核CPU系统中,通过使用多线程或并行处理,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心的计算能力,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
IO密集型
IO密集型(I/O-bound)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主要由输入/输出操作占用大部分时间,而不是计算和逻辑运算。这类任务主要依赖于外部IO(输入/输出)操作,例如从磁盘读取文件、向网络发送请求、与数据库交互等。在IO密集型任务中,CPU 的计算能力通常不是系统性能的瓶颈,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IO操作的完成。
特点和场景:
IO等待时间高: IO密集型任务的主要特点是大量时间花费在等待外部IO操作的完成上,而不是计算和逻辑运算。
CPU利用率相对较低: 由于任务主要等待IO,CPU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可能不会达到100%。
适合异步编程: 对于IO密集型任务,采用异步编程模型(如回调、异步IO)能够更好地利用等待IO的时间,提高整体效率。
多线程提高并发性: 使用多线程或异步操作可以提高并发性,使系统能够在等待IO的过程中同时处理其他任务。
线程数规划的公式
在《Java并发编程实战》一书中,提到了一个线程池的大小计算公式,该公式是为了在一定条件下估算线程池的最优大小,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这个公式是:
N t h r e a d s= N c p u× U c p u× ( 1 + W / C ) N threads =N cpu ×U cpu ×(1+W/C)
Nthreads=Ncpu×Ucpu×(1+W/C)
其中:
N t h r e a d s:线程池的大小。 N threads :线程池的大小。
Nthreads:线程池的大小。
N c p u: C P U 的核心数。 N cpu :CPU的核心数。
Ncpu:CPU的核心数。
U c p u:目标 C P U 的使用率,取值范围是 [ 0 , 1 ] [ 0 , 1 ] 。 U cpu :目标CPU的使用率,取值范围是 [ 0 , 1 ] [0,1]。
Ucpu:目标CPU的使用率,取值范围是[0,1][0,1]。
W / C :等待时间与计算时间的比率。 W/C:等待时间与计算时间的比率。
W/C:等待时间与计算时间的比率。
这个公式的目的是保持处理器(CPU)的使用率达到期望的水平,同时避免过多的线程导致性能下降。
N c p u表示 C P U 的数量。 N cpu 表示CPU的数量。
Ncpu表示CPU的数量。
U c p u是目标 C P U 的使用率,即希望 C P U 在处理任务时达到的使用率。 U cpu 是目标CPU的使用率,即希望CPU在处理任务时达到的使用率。
Ucpu是目标CPU的使用率,即希望CPU在处理任务时达到的使用率。
W / C 是等待时间与计算时间的比率。 W/C 是等待时间与计算时间的比率。
W/C是等待时间与计算时间的比率。
使线程池的大小能够适应系统的负载,既不会过多地占用资源,也能够充分利用处理器的计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是一个启发式的估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性能测试来进行调整。
总结
合理配置线程池的核心线程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1. 了解任务类型:
CPU密集型任务: 如果你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大量的计算,并且没有太多的阻塞操作,那么属于CPU密集型任务。对于这种任务,核心线程数可以设置为 CPU 的核心数加1。
IO密集型任务: 如果你的任务主要是涉及到大量的IO操作,比如数据库访问、文件读写、网络请求等,那么属于IO密集型任务。参考公式:**CPU核数 /(1 - 阻系数)**通常,IO密集型任务的阻塞系数在 0.8 到 0.9之间。例如,如果有一个 8 核的CPU,并且阻塞系数为 0.9,那么可以计算线程数如下:8/(1 - 0.9)=80个线程数
2. 考虑任务响应时间:
任务响应时间敏感: 如果你的任务对于响应时间非常敏感,需要迅速响应用户请求,那么可以适度增加核心线程数,以减少任务排队等待的时间。
3. 性能测试:
进行性能测试: 在生产环境之前进行性能测试是关键。通过模拟实际负载并观察系统的性能表现,可以调整核心线程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4. 动态调整:
动态调整: 在某些情况下,考虑使用动态调整线程池大小的机制,以便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核心线程数。Java中的ThreadPoolExecutor类提供了一些参数和方法,可以实现线程池的动态调整。
5. 监控系统资源:
监控系统资源: 定期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等,以确保线程池的配置与系统资源的情况相适应。
6. 避免过度配置:
避免过度配置: 不要过度配置线程池,过多的线程可能导致资源竞争和性能下降。根据实际需求和性能测试结果,合理配置线程池的核心线程数。
参考
合理配置线程池核心线程数(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_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 线程池-CSDN博客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DecemberZero2」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72075879/article/details/134866100